文明循環的起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語:bûn-bîng-sûn-huân-ê-kin-thâu
在史賓格勒的思想中人類歷史看似有個近乎無限的循環,但是這個循環實際上有個起點,大概在距今3000-4000年前,於近東某個地方產生了由文化至文明的循環,這個模式很快地擴散至世界各地,並造就了諸多文明的產生與完成。但是在這個循環之前又是怎麼樣的情景?儘管史賓格勒本人將他的研究主要放在關於近幾千年的循環,但是他對於人類如何由動物走向文明也有一些粗淺的看法,這些看法在人與技術(Man and Technics),以及世界歷史早期:莊園碎片(Frühzeit der Weltgeschichte: Fragmente aus dem Nachlass)這兩本著作有稍微提及(順帶一題後一本因為沒有英文翻譯因此筆者我是從網上討論了解內容的),現在就來講一下史賓格勒是如何看待的"歷史之前"的人類。
人類的精神變革一共分為四個階段,以下簡稱為ABCD。分別對應舊石器時代早中期、舊石器時代後期、新石器時代、與高等文化的時代。注意由於當時考古出來的時間和當今的測量可能不相同,所以時間可能會有些誤差,但是這個小細節並不會影響論述。
時代A-動物 (西元前大致200萬年前~西元前幾萬年)
這個時期的人類基本上不是人類,僅只是徒具人形,會製造工具的動物,思考上也是無機的、唯物的,但是從這些動物的生活方式我們能夠看到人類文化的影子。
時代B-原始(西元前幾萬年~西元前大致一萬年前)
人類如同火山噴發般地從屬於時代A的動物中出現,由唯物轉化成智識,由無機的思維轉化成有機的思維,逐漸的人類終於意識到自己是人。無數有機的部落取代之前無機的動物聚落,能夠很好的表現這個時代的人類之所以不是動物的看法即是原始的自然信仰
時代C-早期文化(西元前大致一萬年前~西元前約3500年前)
複雜的文化在農業的產生後興起,也許是從來沒有發展到那種規模,又或是這個時期的眾多文化因為機致的不完善,以至於在發展成文明前就毀滅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沒有文字紀錄,這可能是資料的丟失或是時代C的人根本就沒有"我們"的意識,以至於紀錄根本就沒有發生。
時代D-高級文化(西元前3500年前至今)
在非常複雜的基礎之下,文明終於得以發展起來,歷史開始了,這就是史賓格勒所重視的高級文化的時代,在此同時史賓格勒意識到每一個時代都比上一個時代先進。回到最初的文化相對主義立場,他開始研究每個文明的相同之處,以及這些文明究竟從前一個文明繼承了怎麼樣的技術與思想。
avatar-img
102會員
160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死亡與存在的思考,從宇宙與人類的起源開始,到轉化與觀點的改變,表達了對生死與轉世的理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死亡與存在的思考,從宇宙與人類的起源開始,到轉化與觀點的改變,表達了對生死與轉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