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談談鮭魚之亂 - 這議題觸動我的地方

2021/03/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非當事鮭魚,也非當事店家鮭魚(Photo by Matthew Henry from Burst
3/20更正,改名費用為80元,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這次的鮭魚事件也上 CNN 了,引發了更高的關注程度,也讓更多人願意討論這事情。有好幾個議論點是我有興趣的,就分享一些切入點和想法,會從「我是誰」,聊到「永續」(文末有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的連結可點擊)。
  1. 身分證上的姓名是「我」的一部份嗎?
    這是我對整件事情的第一個問題,身分證上的名字有沒有決定「我是誰」?但日常生活中,我很少讓人叫我的本名,而且我有三個常用匿名(像翡翠綠就不是我的本名),所以對我來說,改身分證上的名字不會改變「我是誰」。
  2. 姓名是父母的賜予,所以不能改名嗎?
    台灣社會中本來就有找算命師改名的習慣,所以說父母賜予就不能改名,我想並不是很合理。而且這次改名的人應該大多數會改回來,頂多算是暫時變動。
    這樣思考,這議題的核心應該是「能不能為了吃鮭魚改名幾天」,或許對某些人來說,為了鑽石的優惠活動可能比較合理?聽起來比較不算貪小便宜。
  3. 改名鮭魚真的是取巧嗎?
    也有評論說改名是取巧。但傳統上也會為了轉運而改名耶,從這文化延伸出為了吃鮭魚而改名也滿合理的,不是嗎?甚至,改名的人吃完鮭魚後也可能福至心靈,澄清了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轉運。
    當然,名字改不回來的話,又是另一種轉運了。
  4. 改名使得行政資源遭到浪費?
    我覺得這算是被動式行銷吧,至少我不知道改名次數已經變三次了,也不知道一次只要 80 元和一小時左右。至於會不會算是浪費行政資源,一個人一輩子只有三次使用權限唷,這本來就是有限度地節約使用了。
  5. 浪費海洋資源?
    一直食用鮭魚是真的不好。在永續生態的評估下,鮭魚已經在斟酌食用的建議範圍了,詳情可參考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的發文。我也是看了中研院的發文才知道的,而中研院的發文也因為這個事件才能搭上風潮的,這真是太好了。
  6. 永續是可以持續發展。
    永續是可以持續的發展,所以在全台有100多個人改名暴食鮭魚的代價下,可以讓大家注意到台灣有哪些魚類已經越來越少了,我覺得挺賺的。
    討論到海洋資源是有限的,白鯧魚的價格飆升會讓人特別有感吧,期盼不要再有下一個魚類變成白鯧魚。也希望我們都能在購買時想起「海洋資源是有限的」,再來選擇晚餐要吃什麼魚種。
文中連結: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的發文
更多海鮮挑選,請見臺灣海鮮選擇指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翡翠綠切開來都黑的
翡翠綠切開來都黑的
最近被下背痛纏上,但我需要的是靈感,只期待靈感跟下背痛一樣如影隨形難以根治。 如有合作及文章內容回饋等事宜,請洽:[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