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台灣姓名條例規定,每個人一輩子能改三次名字。為了吃免費壽司大餐,將自己的名字改成符合規定的「鮭魚」,真的合理嗎?
以促銷活動而言,比起過往身分證號數字要求難度高出很多,(九個數字要中一兩個相較不那麼困難,中獎率較高),但名字要相符太不容易,而且活動才兩天時間,沒想到竟然有破百人願意為此改名,引發大眾議論紛紛。
讓我們回顧一下類似的行銷手法:
一九九八年,舊金山某家墨西哥餐廳老闆就表示,只要把餐廳標誌(戴墨西哥帽男孩騎在一根巨大玉米上),刺青在身上,就能「終身」享有免費午餐。
達美樂品牌在俄國也曾推出,在身上「顯眼」之處刺青logo,不限彩色、黑白、或添加圖款創意,但明確標示顯眼位置案例和至少兩公分以上的要求,就能獲得「100年」免費吃披薩的證書。
刺青和姓名看似不同,卻都需要付出代價,兩者兼具個人形象、印象風格的影響,但人體能刺青的範圍大,店家提供的報酬也漂亮,只要你不吃膩,這輩子還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相較起改名鮭魚、活動兩天,實在很不划算。
為了平復用珍貴的換名得來的兩天免費壽司,浪費食材、枉顧社會資源都必然發生,這就是人性,更表明了經濟學總是容易與道德相悖,人們會因為付出的代價來決定能換取的最大值。
讓我們再從推出活動的品牌角度來看,在付出成本上因為難度高與促銷天數短而顯得較低,雖是創造出高討論度,但「鮭魚」與店家其實並無直接聯想關係,比起品牌的推動,反倒是被這波改名潮給淹沒了。
IG:sulinluo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