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蜜蜂與遠雷、交響人生、尋找新樂章

2021/03/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人都會死,就像音樂一樣會瞬間消失。但如果能和誰有共鳴的話,瞬間就能變成永恆。」
雖然我對舞台劇並沒有深入研究,但我認為舞台劇也適用這段話。這也是什麼雖然沒有太多機會欣賞舞台劇,每次卻都能帶給我強烈的震撼與滿滿的感觸。而且,往往不是「劇情」本身所帶來的衝擊,而是來自現場的情境與周遭的氛圍。
我尤其喜歡欣賞學生所演出的舞台劇,更甚於專業演員的作品。原因很難清楚說明,或許透過ptt上這段話多少可以揣摩:
「電影與劇場本質上的差異是 : 劇場是活的,電影是死的。劇場直到觀眾欣賞的當下都還是活的,卻在那當下一邊死去。電影早在呈現給觀眾之前就已經死了,卻在那當下一邊活過來。」
我在3/20前往台北藝術大學,欣賞戲劇學院春季公演的作品〈轉大人〉。內容關於人生,關於死亡,關於意義,這樣的題材每每能觸及我內心最深處。或許是因為人生已經走到一半左右,也或許是2020疫情衝擊、2021決定退休所帶來的影響,這次的感受特別強烈。
由於只演出3天,所以各位已經看不到了。不過每一季幾乎都會有類似的公演,很建議朋友們找機會前往觀賞。別擔心舞台劇太難,因為我也很常看不懂,只要記得:重要的是去「感受」。此外,校園演出票價比專業劇團演出便宜許多,買票入場欣賞除了能鼓勵新生代,有機會目睹將來大明星的崛起,也很符合「FIRE」的節約精神。
以下順道推薦一本以「鋼琴大賽」為主題的小說,兩部以「交響樂團」為主題的通俗電影。一方面和舞台劇同樣是「現場演出」,一方面內容也與生、死、人生意義有關,都能讓我感受到類似舞台劇帶來的衝擊。
作者: 恩田陸,譯者: 楊明綺,出版社:圓神,出版日期:2020/01/01
講述幾位國際鋼琴大賽參賽者的故事,以及音樂路上的心路歷程。在日本大賣150萬冊就不用提了,更史無前例獲得「直木賞」(日本純文學的最高榮譽,代表「叫好」程度)及本屋大賞(由全國書店店員所選出最想銷售的書,代表「叫座」程度)!
或許你擔心自己不懂音樂、也沒學過鋼琴,會不會影響閱讀體驗?這就是作者高明之處了。書中有不少篇幅是在描寫比賽中,幾位參賽者的彈奏過程,但是即使你完全沒聽過他們彈奏的曲目,還是能從「文字描述」中感受到「音符節拍」與「彈奏技巧」。很抽象、很神奇吧?讀了就知道!
雖然全書高達640頁,但是我讀了超過三次,每次都會起雞皮疙瘩,也都會噴淚(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感動、激動)。強烈建議各位讀完第一次以後,讀第二次時再搭配聆聽參賽者彈奏的曲子,體會兩次閱讀經驗的差異。以下Youtube連結的曲目就是依照書中演奏順序排列(有幾首已經連結失效,可自行依曲名搜尋,Youtube上都找得到):
至於兩部影片,劇情有些相近,都是落魄、解散的交響樂團,重新集合演出的故事。不論是從「樂團」的角度來看,或者從「劇中角色」來看,都是「由死而生」的過程。

〈交響人生〉


2009年的法國電影。附上的Youtube短片超過110萬次瀏覽,以這部電影並沒有很紅來推論,顯然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在看過影片之後,一次又一次的觀賞這段節錄影片來「回味」。


〈尋找新樂章〉


2015年的日本電影。有不少影迷是衝著男主角松坂桃李而觀看這部影片,也有人認為片長129分鐘有些拖戲。不過,我覺得用來「感受」應該是綽綽有餘。
「我們人都會死,就像音樂一樣會瞬間消失。但如果能和誰有共鳴的話,瞬間就能變成永恆。」
這段電影中的經典台詞,套用到現場演出的舞台劇一樣傳神。
以下附上影評:〈尋找新樂章!指揮家與樂手的華麗交戰

最後預告一下,近日我的方格子頁面「賴仕涵的思考王國」將會刊出〈幾歲應該開始思考「死亡」?〉一文,敬請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5會員
84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