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情緒都是理解自己的入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是一場一場的戲,永遠當台下的觀眾,也許可以舒服地坐著,但也沒有機會感受,置身其中才能體會的人生百味。」——《一隅有花 Gentle Plants Calendar》⁣⁣⁣⁣


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老實說我看了很有感覺,原因是,我小時候也學了很久的琴啊!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歡(默)。⁣⁣⁣⁣⁣⁣


記憶中,之所以會開始學鋼琴,是約莫四、五歲時,某天我在保姆家玩得很開心,我媽冷不妨問我:「你要學鋼琴嗎?」我其實想沒多久就答應了。畢竟當時我也不知道「學鋼琴」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又或是它需要付出什麼努力及代價,總之就是有種誤上賊船的感覺⋯⋯當下的沒想清楚,讓我接下來近十幾年的人生,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淚奔)。⁣⁣⁣⁣



唸幼兒園時期,當所有小朋友每天玩得很開心時,我的時間就是被學琴及練琴佔滿,我竟然還有我的鋼琴老師載我去幼稚園上學的畫面,到底多荒謬。⁣⁣⁣⁣小朋友嘛!哪可能不愛玩,我對小時候的記憶不多,最多的畫面,是我跟身邊的大人在拉扯。敏感的我,其實感受得到他們的期待與要求,但在那個過程中,我又不放棄當自己生命的主人,於是我不停地想方法鑽漏洞,讓自己滿足玩樂的需要。


⁣⁣曾經,鋼琴譜上被老師寫了:「再不練習就關廁所!!!」但我其實內心知道老師嚴厲歸嚴厲,他是很疼我的,不然他怎麼會載我去上學?甚至小時候我媽只要出差,大家一看就知道,因為我不會自己綁頭髮。每當我披頭散髮的出現在鋼琴老師面前,他總會幫我把頭髮綁好,才讓我去上學。⁣⁣⁣⁣


也許從小我就知道,與其聽一個人怎麼說,不如看他的行為做了什麼,因此老師寫了不下10次要關我廁所,我都沒在怕,照樣玩我的(到底多皮),最後的確我也真的沒被關過廁所啦!



⁣⁣⁣⁣⁣⁣還有一段畫面是小學的暑假,我媽為了讓我在家乖乖練琴,買了非常多卷空白錄音帶,帶子一面錄完就是一小時,當時媽媽要求我一天要錄完一面,晚上回家他會驗收。一開始我很聽話,每天錄音,但錄得不情不願、唉聲嘆氣,我哥在旁邊看不下去,某天就跟我說:「其實你可以用拷貝的就好。」我還記得當時聽到這個方法我的感受,我簡直像遇到救世主般開心,有種終於解脫的感覺。⁣⁣⁣⁣


總之,我的小時候幾乎被這些拉扯的記憶給佔滿,我其實中途也表達過很多次,我不想學了,接觸音樂之後發現,我真的不是那塊料。但媽媽的回應總是:「小時候我想學都沒得學,現在給你機會,你竟然不好好把握。」其實我媽在其他面向是很疼愛我的,因此我聽到她說這些話,也不想再讓他失望跟傷心,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學下去。⁣⁣⁣⁣


就這樣,一路心不甘情不願地學了近十年,一直到國中編班校方疏失,意外把我從音樂班編到音樂選修班,才結束這場鬧劇。我還記得當時公布班級時,我媽超氣的,還去找學校理論,我一方面鬆了⁣一口氣,一方面還邊勸我媽放下XD。⁣⁣⁣⁣⁣



⁣⁣⁣現在提這些,不是想談對錯,媽媽小時候資源有限,她長大後自己有能力了,想把最好的資源提供給我,背後是出自一份很深的愛,否則她大可把錢拿去自己學琴就好,不需要把金錢全投資在我們身上。會這樣說是因為,長大後的我,可以更立體地看待媽媽,她並不完美,她有無視我的聲音,用她自己的方式對我好的時刻,但她同時有非常尊重我的聲音,只希望我過得健康又快樂的時候。⁣⁣⁣⁣


我想所謂的長大,就是不再期待父母是全知全能、可以滿足我所有需求的樣子,而是能夠看見他們是平凡人,也有他們的限制,但同時能看懂他們那些我不喜歡的行為背後,真正想傳遞的那份愛跟善意。⁣⁣


⁣⁣我還是會說,我不喜歡被逼著學才藝,這樣的結果導致我一結束學琴,就真的再也沒彈過幾次。但我不會因為媽媽的一個行為,就輕易否定她對我的全部。⁣當我有機會透過新聞來與自己的經驗對話,就可以再靠近跟理解自己一點。


⁣⁣這個童年經驗帶給我的意義是,當我自己有孩子後,我很清楚強摘的果子不甜。因此,我盡可能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做什麼或怎麼做,而是把生命的主權交還給孩子,和他們用討論的方式,來達成我們的目標,是我的教養核心。⁣⁣⁣⁣⁣⁣⁣⁣



那麼你呢?如果你同樣也被這個新聞事件勾動情緒,是因為連結到你的什麼經驗嗎?這個經驗帶給你什麼意義與影響?這個部分是你喜歡的嗎?如果不喜歡,可以怎麼調整會是你更想活出的樣子呢?⁣⁣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拿我自己來說⁣,正因我不喜歡這樣被對待,因此我調整了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更貼近自己想要的模樣。⁣⁣⁣⁣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都只能當自己人生的主角,看他人演的戲時,不需太認真入戲,而是多回到自己身上思考,我想怎麼演完自己的這場人生大戲。而我想可以這樣活,人生會簡單和幸福許多吧!⁣⁣⁣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理解自身情緒並活出幸福~⁣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幸福,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得過得快樂,而是就算面對生命再大的難關與不幸,我也堅信自己擁有過得幸福的能力。⁣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透過人的改變來看世界,一篇分享作者自身情感經歷的文章。文章著重在人如何照顧好自己,改變對世界的看法以及活出幸福。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低潮時期如何重新振作,以及幸福感的來源,最後邀請讀者加入幸福魔法團體共學。文章中提到一首歌和一個自我連結的小方法,幫助人走出低潮。
《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是一本適合在低潮時閱讀的書,這本書用「旅程」的隱喻,說了一段大熊貓與小小龍相互陪伴,最終小小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故事。文章分享了一些金句和故事中的啟示。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幸福,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得過得快樂,而是就算面對生命再大的難關與不幸,我也堅信自己擁有過得幸福的能力。⁣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透過人的改變來看世界,一篇分享作者自身情感經歷的文章。文章著重在人如何照顧好自己,改變對世界的看法以及活出幸福。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低潮時期如何重新振作,以及幸福感的來源,最後邀請讀者加入幸福魔法團體共學。文章中提到一首歌和一個自我連結的小方法,幫助人走出低潮。
《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是一本適合在低潮時閱讀的書,這本書用「旅程」的隱喻,說了一段大熊貓與小小龍相互陪伴,最終小小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故事。文章分享了一些金句和故事中的啟示。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現在去上鋼琴課好像不那麼害怕沒有練完了 以前會覺得自己練完一段新段落 才代表完成 代表有進展 不過現在慢慢不那麼想了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鋼琴對我來說,是一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坐在鋼琴上的時候才感覺這是我,在這勞勞碌碌的世界裡,有個屬於我的地方,有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 不管我的日子好或是不好,順利或是不順利,我知道無論如何,我最後還是會回到鋼琴上。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透過分享個人經歷和反思,論述了自我理解、人際關係以及對自我的溫柔重要性。提供了一些溫暖和勇氣,帶來一個開啟新篇章的啟發。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現在去上鋼琴課好像不那麼害怕沒有練完了 以前會覺得自己練完一段新段落 才代表完成 代表有進展 不過現在慢慢不那麼想了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鋼琴對我來說,是一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坐在鋼琴上的時候才感覺這是我,在這勞勞碌碌的世界裡,有個屬於我的地方,有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 不管我的日子好或是不好,順利或是不順利,我知道無論如何,我最後還是會回到鋼琴上。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透過分享個人經歷和反思,論述了自我理解、人際關係以及對自我的溫柔重要性。提供了一些溫暖和勇氣,帶來一個開啟新篇章的啟發。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