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的會談,可以說預告了接下來的美中關係的走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美中在阿拉斯加的會談,可以說預告了接下來的美中關係的走向,那就是全面對抗,而這正是美國人要的結果。
這是一次性會談,而不是後面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會談。
雙方是來吵架的,也是來羞辱對方的,也就是說,根本不是想要來談成任何協議。
既然不想真的來談,那為什麼還要來見面?那是因為吵架對雙方的國內政治都有幫助,所以雙方是存心來吵架的!
習近平現在的重點是佈置好國內政治,以便明年能夠連任,所以他需要民族主義與反美情緒,但是,美國也是有同樣的需要,拜登不能讓美國人覺得他被習近平控制,他是中共的傀儡,所以,當然要對中共擺出強硬的姿態。
事實上,美方還怕中共客客氣氣的,怕中共不夠兇狠。所以,國務卿布林肯一開頭就踩中共的紅線,開宗明義就說要談新疆,香港,與台灣的問題等等,是專門刺激中共而來的,總之,唯恐刺激中共得不夠就對了。
美方的強硬,不但是做給美國選民看,證明有給中國機會,好好跟中國談是沒有用的,而且也是做給美國的盟友看,表示我美國要組織的對抗中共的聯盟是來真的。
美方基本的戰略思考是表現我對中國已經仁至義盡,講道理的路已經走完,所以美方是在為後面更大的衝突與對撞來鋪排的。
美方已經達成他要的結果,就是向全世界證明與中共坐下來談是沒有用的,川普的貿易談判與貿易協議已經證明就算簽了協議,也沒有什麼用,於是,美國人的戰略方向就清楚了,就是持續對抗,極限施壓。這是因為,美國對和平演變中共,改變中共的行為,要求中共能遵守國際行為規則,已經徹底失望,不再存有任何幻想。
美國並不需要跟中共開戰,因為靠經濟戰與科技戰,已經足以削弱中國的國力,使中共不再成為美國的對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一直在努力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削弱中國」,透過「大脫鉤」,讓中國的經濟閉關鎖國,不再能從西方陣營吸收高新技術的養分;

第二件事情是
「聯合圍堵」,透過「四方安全對話」來積極打造「亞洲版的北約」,以集體防衛機制來制約中共的對外擴張。
我估計在這兩件事情當中,台灣都將有重要戲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嘉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下面這 9 分鐘的影片中,我把習近平的艱難處境一次講清楚,從中央承擔維穩經費的後果,區分了「明朝模式」與「清朝模式」,到紅二代接班,不想做敗家子的心理壓力……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從2018年3月貿易戰開始,我發現習近平與他的團隊一直在誤判,陷入川普所設計的陷阱,因為川普就是要習近平「以牙還牙,奉陪到底」,要習近平對美國展現強硬,結果習近平果然這麼做…
3/12 明居正老師與我一起在《新聞大破解》節目評論美中關係的最新進展,從四方安全會談,到習近平想打台灣,到前國務卿蓬佩奧對拜登政府的發言,我都企圖拉回台灣,看看對台灣有怎樣的影響…
習近平對川普的貿易戰的回應,現在終於讓我們看懂了,就是把川普的連任打掉,與民主黨的新總統重新談判。於是,武漢病毒的擴散,以及因此而引出的社會隔離與通訊投票,再加上多米尼計票機的母公司由中共來購併,硬是要透過美國大選的操作,把川普換下。 可是,拜登上來以後,貿易戰完全沒有改善…
如果實體經濟過熱,例如太多的貨幣去追逐有限的商品,那叫做通膨;如果金融/資產部門過熱,例如太多的貨幣去追逐有限的資產,那叫做(資產)泡沫。我們現在的經濟情況是有泡沫,沒有通膨…
在拜登這邊,如果對中國太寬鬆,別人就會懷疑果然拜登是中共的傀儡,或是懷疑拜登果然有拿中共的好處,這樣拜登很難做事,所以不能示弱。但是如果對中國太強硬,恐怕對拜登自己也不好,因為拜登跟他兒子可能還有一些黑材料在中共的手裡。在這種情況下,我猜想拜登政府的做法就是…
在下面這 9 分鐘的影片中,我把習近平的艱難處境一次講清楚,從中央承擔維穩經費的後果,區分了「明朝模式」與「清朝模式」,到紅二代接班,不想做敗家子的心理壓力……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從2018年3月貿易戰開始,我發現習近平與他的團隊一直在誤判,陷入川普所設計的陷阱,因為川普就是要習近平「以牙還牙,奉陪到底」,要習近平對美國展現強硬,結果習近平果然這麼做…
3/12 明居正老師與我一起在《新聞大破解》節目評論美中關係的最新進展,從四方安全會談,到習近平想打台灣,到前國務卿蓬佩奧對拜登政府的發言,我都企圖拉回台灣,看看對台灣有怎樣的影響…
習近平對川普的貿易戰的回應,現在終於讓我們看懂了,就是把川普的連任打掉,與民主黨的新總統重新談判。於是,武漢病毒的擴散,以及因此而引出的社會隔離與通訊投票,再加上多米尼計票機的母公司由中共來購併,硬是要透過美國大選的操作,把川普換下。 可是,拜登上來以後,貿易戰完全沒有改善…
如果實體經濟過熱,例如太多的貨幣去追逐有限的商品,那叫做通膨;如果金融/資產部門過熱,例如太多的貨幣去追逐有限的資產,那叫做(資產)泡沫。我們現在的經濟情況是有泡沫,沒有通膨…
在拜登這邊,如果對中國太寬鬆,別人就會懷疑果然拜登是中共的傀儡,或是懷疑拜登果然有拿中共的好處,這樣拜登很難做事,所以不能示弱。但是如果對中國太強硬,恐怕對拜登自己也不好,因為拜登跟他兒子可能還有一些黑材料在中共的手裡。在這種情況下,我猜想拜登政府的做法就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看標題起得這麽中立,一點進去看内容實簡直要笑死,四囯聯合起來批戰狼。中國國防部部長董軍也是個狠人,四面出擊。臥槽,我要是他的話回去都得駡習近平——“怎麽派了這麽個髒活給我。” 氛圍老尷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原文,核心問題就是圍繞烏克蘭、台灣、南海問題展開的討論,我下面必須給大家演繹一下。(含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看標題起得這麽中立,一點進去看内容實簡直要笑死,四囯聯合起來批戰狼。中國國防部部長董軍也是個狠人,四面出擊。臥槽,我要是他的話回去都得駡習近平——“怎麽派了這麽個髒活給我。” 氛圍老尷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原文,核心問題就是圍繞烏克蘭、台灣、南海問題展開的討論,我下面必須給大家演繹一下。(含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