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藝遊三鶯~傳遞福氣的壺與器(陶藝衛星展:福器製造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希望讓每一位走進『福器製造所』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喝茶、賞陶是一件自在開心的事。」創辦人之一的林蔚珊老師,帶著笑容這麼說。
raw-image

這間工作室位在鶯歌陶瓷博物館隔壁,沒有特別注意的話,可能會以為是一般住家。三月上旬到陶博館看展時,順道前去拜訪,林蔚珊和另一位創辦人林楷文老師,兄妹兩人剛佈置好工作室展間,準備參與「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

工作室的展間不大,左右兩側陳列著兩人的作品,前端靠路面玻璃窗旁擺設一方日式坐席,中央處則是台式傳統四方木桌及長板椅,而後端則是吧台席,高矮寬窄不一的陶杯交錯靜置其上。

如此融合了美日台風格的空間擺設,恰恰映照出兩人的創作多元性與包容性。

raw-image

茶壺,陶與人共譜的生命故事


「我不喜歡被拘束在既定框架內」,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的林楷文老師,有著藝術家自由奔放、探索無限可能的性格,「我的茶壺造型多變,沒有一定只能長成什麼樣子。」

的確,展間右側一隅陳列著六支茶壺,同樣運用柴燒製成,每支壺從形體、質地到成色,卻都自成一格,呈現多種樣貌與風情。林蔚珊老師認為,「茶壺,是陶土和手合作的成果,反映出創製壺者的個性。」而創作過程,兩位老師往往就著當下雙手與陶土協作而成的壺身,隨之雕塑整支茶壺的造型及風格,也因而如此多變。

raw-image

在這六支壺旁邊的展示格內,擺放一支金屬質感的茶壺,「這也是運用柴燒製成」楷文老師微笑著對上我的訝異眼神。是呀!誰想得到這樣一支如歐洲錫器的作品,竟是由陶土經柴燒製成出來的呢?

raw-image

與其說,「茶壺」是由兩位老師所創造,不如說,「茶壺」是他們與陶土一同走過的旅程、共同創作的故事。「陶土是有溫度、有記憶的,拉坯及燒陶過程的每個動作、每道程序,最後都在完成品上留下痕跡,成為每支茶壺的專屬特色,也是它的誕生故事。」蔚珊老師溫柔的眼神,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

『我・就是我』的茶陶哲學,多元的創作光譜


將每支壺視為獨特的思維背後,是尊重每位飲茶人的選擇偏好。「就像有人喜歡直筒褲、有人喜歡喇叭褲,茶壺和杯子,為什麼只能有一種選擇?」兩位老師將人生觀融入創作理念,賦予作品豐富的表現方式。

展間左側一方木板牆,懸空嵌放多把壺耳,造型不一,有正圓、方形、錐型、不規則狀,旁邊擺放一只金屬灰素面茶壺,下方寫著:「你(妳),選哪一握?」看天氣、隨心情、就相約喝茶的人,挑選賞心悅目的那一握;也透過所選擇的這一握,將訴說不了的情感,藉由沖茶的動作傳遞給對方

「我們觀察人們日常生活,最常做的動作就是『握』,握牙刷、握把舀水、握提物品等,表示『握』是相對省力的動作。而且,握把開門、握手是跨越界線、拉近距離,由陌生到建立關係的第一步。」突破傳統思維,回歸日常習慣及基本需求,兄妹倆以細微觀察和人文思考,賦予茶壺一個嶄新意象。

raw-image

不僅茶壺的壺耳可以擁有本色,喝茶也可以隨心所欲。工作室展間後端的吧台席,擺放著高矮寬窄不同組合的深黑茶杯,是「福器製造所」的創作茶席【影・茶・人】。各式型體的茶杯,映照各形各樣的光影,而一旁站著喝茶的你我,也對映著不同的身影和心情。

蔚珊老師說明,「喜歡茶湯圓潤的人,我會推薦用寬口矮杯;喜歡茶湯香氣的人,推薦用窄口深杯,較能夠留住香氣。如果想一次喝個過癮,我會推薦他(她)拿手上這個馬克杯!(笑)」。是的,誰說喝茶一定只能秀氣典雅,不能豪氣牛飲呢?就做自己吧!

raw-image

由「壺」至「器」,生活隨處是陶帶來的「福氣」。


最後,吧台席旁幾個彩色器皿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誤打誤撞拉!」兩位老師笑得開懷,像是想起了件開心的事。「某天休息時我們在玩陶,因為我喜歡動物,想說那來捏個腳掌吧!順便再加個爪子吧!就這樣做出了可愛造型的陶碗。(笑)」

raw-image

製陶不只是工作,「陶土」已和兩位老師的生活融合一體。他們從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多元的興趣嗜好之中汲取創作靈感,有時候,來自跨領域的朋友圈,也激盪出他們的創意火花。提及2020年底在鶯歌陶瓷博物館的【茶・咖啡—跨域品嚐派對】,楷文老師說起用陶土製作咖啡濾器的機緣,竟是來自「喜愛柴燒陶器的星河咖啡洪富美老師」(笑)。

生活即是陶,不限於壺和杯,也不限於品茶;這也是老師們以「福器」為工作室命名的初衷。『壺』與『福』諧音,因兩人傳承自爸爸『衣谷陶燒』的製壺技藝;未來希望開拓更多可能性,將陶土與各樣器具結合,因此取『器』與『氣』諧音,即是今天的「福器製造所」。

「這次展覽,我們想營造出輕鬆自在的用陶情境,讓陶器更平易近人,將它推廣到每個人的日常之中。未來,陶瓷不再只是買賣的商品,而是創意展現的作品、文化傳承的載體。」

來這裡,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

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

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更多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ri Lin (Francine)的沙龍
7會員
16內容數
鶯歌,往昔的陶瓷工業小鎮已逐漸轉型蛻變,成為今日兼容工業與文化的陶瓷觀光重鎮,也是臺灣文創產業地方創生的場域之一。這個專題每月將提供三篇文章,涵蓋「創作陶人」對陶藝創作者和作品的側寫、「鶯歌故事」集結當地近期活動與創生故事、「陶趣人生」分享如何用陶豐富生活,及「茶陶長知識」提供茶壺與飲茶的實用資訊。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5/04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2021/05/04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2021/02/24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2021/02/24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羅玄坤、林福堂「恆愛」陶藝回顧展 地點:梅門六調通   展期:2023/2/7至3/5 茶會:2023/2/12日14:00   歡迎前輩、好友蒞臨參觀指導 傳承 續夢:林福堂,1964年出生於台北石碇鄉一個偏僻的小村落--碧山。從小喜好到處塗鴉;中學接受正式的美學教育,成年後以美術為生活與職業。愛
Thumbnail
羅玄坤、林福堂「恆愛」陶藝回顧展 地點:梅門六調通   展期:2023/2/7至3/5 茶會:2023/2/12日14:00   歡迎前輩、好友蒞臨參觀指導 傳承 續夢:林福堂,1964年出生於台北石碇鄉一個偏僻的小村落--碧山。從小喜好到處塗鴉;中學接受正式的美學教育,成年後以美術為生活與職業。愛
Thumbnail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