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印象#2:追求極致品質的樂陶人生/林成祐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製壺過程,你當然會注入對成品的想像和預期樣貌。但事實上,你無法百分百掌握每一批土坯的燒成結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驚嚇(笑),但這也是手拉坏製壺的樂趣啦!」七年級生的林成祐老師咧開嘴笑著說道。

投入手拉坯壺資歷約七年,從小受茶壺世家的薰陶,擁有畫圖及手工藝的天分,除了汽車模型,陶土也是他的玩具。然而,以手拉坯製壺為一生職志,原先並不在老師的規劃藍圖之中。

如同老師的作品「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在人人上大學、男孩進竹科工作的年代,林成祐老師跟著社會期待,考進臺北前三志願高中,並順利推甄就讀北部知名大學,畢業後在科技公司擔任品保工程師。也許就這樣在科技業發展、結婚生子,跟著大多數理工科男孩的人生藍圖走到退休吧?

面對科技業的超時工作,以及公司文化和自我對「品質追求」價值觀的相互抵觸,老師開始寄情於冶陶,同時斜槓接案,幫忙鶯歌其他茶壺老師修整壺身。當時還未滿30歲的老師,即將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夢想:和所愛的人共組家庭,一起養育孩子長大。「我想和我的孩子一起學習、運動,一起探索世界的美好。」

為了能夠兼顧家庭、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並實現自我對「創作」及「品質」的理念,老師幾經思考後決心辭去工作,在父親林永輝老師手把手指導下,同時向家族其他資深製壺名家請益,自此專心致志於陶壺創作,走上手拉坯製壺的職人之路。

raw-image

從品保工程師到茶壺職人,不變的是對製作品質的堅持、對完美比例的追求。


要能泡出一杯好茶,好茶葉、好水、好茶壺,三者兼備即相得益彰。所謂的好茶壺,林成祐老師認為,出水順暢、壺蓋密合度佳是基本條件,在那之上,茶壺整體造型的黃金比例及細緻美感,則是老師對自身所作「好茶壺」追求的第三要件,也是老師揮灑創意的空間。

從茶壺表面的滑順觸感,壺耳、壺身、壺嘴三者接合處的了無痕跡,壺口直徑占壺身整體的最適比例,到裝飾紋路寬一點或窄一些、擺放位置上方一點還是下方一些,老師無不精雕細琢,直到他的品保魂點頭為止。

raw-image

除此之外,老師也在不影響泡茶者使用的前提下,尋求茶壺造型細微處的變化。「剛開始學習製作茶壺時,先從模仿開始,觀摩其他老師作品的風格,吸取各家優點,之後再慢慢從小地方加入自己對茶壺美觀的詮釋,像是壺耳和壺蓋蒂頭,稍做變化,整體造型就呈現出不同的美感。」

出身自茶壺世家,也讓老師得以汲取家族多位茶壺名家的優點及特色,如林永輝老師的釉彩經驗、陳錄垚老師的刻紋工法、陳俞宏老師的細緻手藝、陳俞壯老師的無窮創意,從中融合後,再創造出屬於老師的個人風格。

raw-image

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


對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窯變」系列。多彩色料在壺身恣意揮灑,沒有既定的框架拘束,從不同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動。

老師說,「窯變」是運用釉料的分子特性,在有限的顏色選擇下,因上釉的噴法、釉料配比、窯溫變化,加上坯體形狀不同,排列組合出無限的燒成可能性。每一支壺看似相同,卻又不同,很有個性。

「有次成功燒出一支壺,但燒成圖樣我不甚滿意,判斷是某層釉料太薄的關係,所以下一回便稍微塗厚,哪知卻反而沒燒成功。」燒陶就是這樣,結果不可逆也難以再複製,只能欣然接受它們帶來的驚喜。

老師拿出他珍藏的三個作品,我自己將它們取名為:春天、虎紋、晶焰。這三款的釉料基底相近,卻展現出大相徑庭的風格。其中晶焰這支,特色在於壺蓋邊緣那一圈金色結晶,但後來就燒不出了。「每一支都獨一無二,不容易被複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七年資歷,相比其他鶯歌製壺名家,林成祐老師仍在型塑自我風格的學習路上;相對地,也令人期待,如同老師的窯變,充滿無窮無盡的創造潛能。

【小檔案】

  • 2004年始與林永輝老師學習手拉坯製壺工藝
  • 2019年與壺雕大師李崑源老師學習壺刻技術
  • 作品類型包含朱紅、黑膽、窯變,工法細膩、壺型雅緻

【 更多林成祐老師的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ri Lin (Francine)的沙龍
7會員
16內容數
鶯歌,往昔的陶瓷工業小鎮已逐漸轉型蛻變,成為今日兼容工業與文化的陶瓷觀光重鎮,也是臺灣文創產業地方創生的場域之一。這個專題每月將提供三篇文章,涵蓋「創作陶人」對陶藝創作者和作品的側寫、「鶯歌故事」集結當地近期活動與創生故事、「陶趣人生」分享如何用陶豐富生活,及「茶陶長知識」提供茶壺與飲茶的實用資訊。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5/04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2021/05/04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2021/03/29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2021/03/29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圖:林博裕老師特寫。 【李婉如/ 報導】曾在陶藝界獲獎無數的手捏雕塑家林博裕老師,童年居住在鄉下地方,由奶奶扶養長大,自小對於生命中的空缺,轉而從創作中得到慰藉,具體捏塑成的雕塑作品,成為踏實生活的自我療癒。 「我對人的種種並沒有太大興趣,
會花很長時間沈浸在對自然的感知裡。 野地的繁花,如同
Thumbnail
圖:林博裕老師特寫。 【李婉如/ 報導】曾在陶藝界獲獎無數的手捏雕塑家林博裕老師,童年居住在鄉下地方,由奶奶扶養長大,自小對於生命中的空缺,轉而從創作中得到慰藉,具體捏塑成的雕塑作品,成為踏實生活的自我療癒。 「我對人的種種並沒有太大興趣,
會花很長時間沈浸在對自然的感知裡。 野地的繁花,如同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我很著迷燙金,就是因為它基本上接近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機器的一開一合之間,包含了師傅各種細膩的覺察與操作,而且只有實品能展現出箔料真正的色澤光采變化和層次紋理,但這些經驗都是你必須在這個環境中花時間去累積的。
Thumbnail
我很著迷燙金,就是因為它基本上接近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機器的一開一合之間,包含了師傅各種細膩的覺察與操作,而且只有實品能展現出箔料真正的色澤光采變化和層次紋理,但這些經驗都是你必須在這個環境中花時間去累積的。
Thumbnail
羅玄坤、林福堂「恆愛」陶藝回顧展 地點:梅門六調通   展期:2023/2/7至3/5 茶會:2023/2/12日14:00   歡迎前輩、好友蒞臨參觀指導 傳承 續夢:林福堂,1964年出生於台北石碇鄉一個偏僻的小村落--碧山。從小喜好到處塗鴉;中學接受正式的美學教育,成年後以美術為生活與職業。愛
Thumbnail
羅玄坤、林福堂「恆愛」陶藝回顧展 地點:梅門六調通   展期:2023/2/7至3/5 茶會:2023/2/12日14:00   歡迎前輩、好友蒞臨參觀指導 傳承 續夢:林福堂,1964年出生於台北石碇鄉一個偏僻的小村落--碧山。從小喜好到處塗鴉;中學接受正式的美學教育,成年後以美術為生活與職業。愛
Thumbnail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林松本老師-台灣壺手捏壺陶瓷藝術家,一個堅持台灣工藝與在地文化的藝術大師~~~
Thumbnail
林松本老師-台灣壺手捏壺陶瓷藝術家,一個堅持台灣工藝與在地文化的藝術大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