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澳洲與南美洲原住民的基因關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 77 天。
raw-image

基因研究在原住民世界沒有好名聲,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喜好以基因研究佐證血統主張,將原住民族與殖民國家之間的國際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抱著惡用科學的念頭展開研究。

最近也有一項基因研究受到國際注目,是巴西聖保羅大學基因與進化生物學系新發表的研究成果,關於美洲原住民與澳洲原住民的基因關連

人類大約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前經由白令陸橋抵達美洲,而聖保羅大學的研究顯示,儘管過了這麼多年,今天的美洲原住民還是帶有這古老的澳洲基因印記 Ypikuéra,一般簡稱為「Y 人口訊號」。Y 訊號見於南亞、澳洲和美拉尼西亞的原住民,也見於今天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原住民和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

最早的美洲定居者可能是出於對生存環境的選擇,大體上沿著海岸居住,北起阿拉斯加,南到智利。但 Y 人口訊號基本上只出現在南美洲的原住民身上,這表示當初的遷徙者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抵達南美洲,當然,科學界也有揣測,或許這是因為帶有 Y 訊號的北美洲及中美洲原住民在歐洲人的殖民運動中死亡殆盡了。

基因研究顯示,從北美往南美的人口遷徙曾有兩波,第一波的遷徙者留在太平洋畔,第二波的遷徙者則有翻越安地斯山脈的壯舉,這解釋了 Y 訊號何以出現在內陸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身上。

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帶有 Y 訊號,也讓人好奇揣測古代澳洲人是否曾有橫渡太平洋的遠航活動。雖然海路確實遠比陸路直接,但至少目前還沒有基因證據支持遠古時代的遠洋航行假說。

raw-image

參考資料:關於原住民基因擴散的研究
讀取新聞|2021 年 4 月 2 日
澳洲與南美洲的基因關連|即時科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基因研究在原住民世界沒有好名聲,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喜好以基因研究佐證血統主張,將原住民族與殖民國家之間的國際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抱著惡用科學的念頭展開研究。
Thumbnail
基因研究在原住民世界沒有好名聲,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喜好以基因研究佐證血統主張,將原住民族與殖民國家之間的國際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抱著惡用科學的念頭展開研究。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國家地理雜誌》在 2019 年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見見「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暗示當年慘絕人寰的殖民暴力只是西班牙人「紙上」的陳述。
Thumbnail
《國家地理雜誌》在 2019 年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見見「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暗示當年慘絕人寰的殖民暴力只是西班牙人「紙上」的陳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