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4 05【Microsoft 刷新未來】讀後感(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概就是三年前的4月開始研究cloud computing的商業模式,發現由於AWS的先發優勢(如今AWS的CEO Andy Jassy順利坐上Amazon CEO的寶座,就可以看出這朵雲的重要性)實在强大,基本上其他全球幾大雲商都只能試圖去爭奪第二名寶座。

raw-image

只是,如果單純想要用價格(1GB存儲便宜競爭對手幾塊美金)來吸引新用戶的IaaS以價帶量打法,套一句全球前三大雲商銷售VP(也是前客戶)的話:“IaaS層產品賣越多,就越快被秒殺 ~

於是各家雲商紛紛出臺通過自家AI與ML等運算加持的PaaS層產品,甚至是打包上架自家内部SaaS產品,爲的就是建立差異化優勢;而這當中我個人最推崇微軟通過Azure(微軟雲)整合自家產品(尤其是幾乎全世界工作都會用到的Office),進而重新建立微軟在B2B Enterprise市場領先地位的一系列動作。

這本書三年前剛剛出版時就想讀,卻一直被別的書插隊,也好,建立在這三年對於雲市場與微軟商業模式的分析研究,希望通過這篇讀後感將自己的心得總結:(推薦下面微軟針對Hit Refresh官宣的影片,很喜歡結尾的一句話:“To make great things happen, you not only need to act, but to DREAM !”)


【本書背景】

首先,我以微軟的股價作爲X軸來試著整理2000年第二任CEO Steve Ballmer就任,到2014年第三任CEO Satya Nadella就任這中間的大事記,并事後諸葛地回頭審視“當時的微軟不得不變”的時空背景:

raw-image
  • 2000年:年初微軟第30號員工,號稱微軟銷售第一戰將Steve Ballmer就任CEO,未演先轟動,1999年底市場一片慶祝行情;但上任一年除了換湯不換藥的Windows Mobile系統(基本上就是把Windows的PC操作系統移植到手機上,就我親身經驗:沒有滑鼠的Windows實在難操作),不見任何突破式的創新,於是市場開始看衰這個沒有技術背景的CEO,股價在一年内一路從$37跌倒$14.97,跌幅達60%
  • 2001 ~ 2005年:2001年推出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外,同時推出微軟自家的游戲機XBOX股價一度回升到$21/22,但這個價位基本上就是後來6年的天花板
  • 2006 ~ 2010年:由於好幾年基本上都沒有什麽大作爲,於是股價在2006年中下挫到$16;一直到2006年底推出下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與微軟自家的媒體播放器Zune后(有人買過Zune嗎?!當年的新聞見此),股價在2007年爬回$27
raw-image

但好景不長,不僅市場從Windows Vista跟Zune上看不到創新,佈局許久的Windows Mobile也一直沒有突破,反而智慧型手機的操作系統被2007年Apple發佈的iOS(2021全球市占27.4%)與2008年Google發佈的Android(2021全球市占71.8%)彎道超車,以至於股價一路崩跌至2009年3月的$11(1998年以來最低點),微軟在2010不得不終止Windows Mobile計劃。

  • 2011 ~ 2015:2008開始佈建,2010正式推出的微軟雲Azure開始發力,搭配2012推出的Windows 8操作系統(即便介面改變太大,難以被使用者適應而受到批評,但卻實實在在為2015年發表的Windows 10打下良好基礎)與Windows Surface觸控式平板電腦,微軟正式啓動創新之旅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之内,Satya不僅成功將資料庫﹑服務器與開發者工具等微軟傳統强項業務整合進微軟雲,并且在兩年内帶動微軟雲營收從166億成長到203億美金(22%增長率),如此戰功爲他在2014年接任微軟第三任CEO打下最好基礎。

raw-image

這段期間,微軟也啓動了一系列當時沒人看得懂,但如今卻後發强勁的并購,包含2012年并購Skype(如今MS Teams的通話協作功能來自於此);2013年并購號稱商務版Facebook的Yammer;2014年并購Minecraft母公司Mojang等。

raw-image

2015 ~至今:原本微軟的軟件是無法在非Windows系統上運行的,Satya上任後2個月就宣佈在iOS上提供Office服務,並開啓了微軟的“行動優先,雲端至上”時代(下篇讀後感會進一步分析這各部分);搭配著更大膽創新的并購,如2016年并購LinkedIn;2019年并購GitHub;與2020年本來應該成功并購的Tik Tok(下篇讀後感也會進一步分析這部分)

除了上述外界看得到的新聞,建立在前述2000開始將近10年的無作爲,Satya在2014年接下第三任CEO的棒子時,有著“不變則亡”的重擔,他於是帶頭進行了一系列微軟的内部轉型,將創新不僅徹底融入微軟企業文化,更作爲所有新產品設計的核心基礎。

進一步通過他最重視的“同理心”帶領微軟打造出普惠全世界人類的各式各樣產品的創新,就像是Steve Jobs在2007年推出iPhone時所説:“真正的智慧型手機不只是給高端智慧型用戶使用,而是通過手機本身的設計讓所有用戶都變得更智慧”。

如原先全世界OA霸主Microsoft Office通過AI多了許多看似簡單卻價值滿載的新功能,我個人首推PowerPoint的Design Ideas (詳閱官方網站介紹),用個實際數據説明:

以往如果需要拼凑好幾張照片進去一頁PPT,通常就會需要另外開啓Photoshop將照片編輯好後再貼進去PPT,上述動作即便是專業等級用戶,大概也需要8-10分鐘。

現在有了Design Ideas這個功能,任何人直接把照片全部貼入一頁PPT,右邊就會出現Design Ideas小助手視窗,並自動跳出幾個(還不止一個)修改並拼凑這幾張照片的格式(如下圖),點選后該頁PPT即完成,需時不到1分鐘。

raw-image

據此,我們接著探討一下本書的架構 ~~~


【本書架構】

本書以時間軸演進作爲storyline,共9個章節分爲三大部分如下圖:

raw-image
  1. 過去之旅:前三章一路從Satya出生並成長於印度的海德拉巴,到美國攻讀碩士,畢業後先任職於Sun(昇陽電腦),後來加入微軟並一路晉升到CEO的心路歷程;這個部分我個人對於第三章“Mission”中所探討如何“讓微軟重返榮耀,找回微軟的的靈魂“最有感悟(將於下篇讀後感中進一步分享)
  2. 現在之旅:這個部分則著重説明2014年Satya接任微軟第三任CEO后,一直到本書出版中間四年微軟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以及背後的前因後果;個人認爲第五章”Frenemies”中Satya如何帶領微軟與競爭者競合,並打造平臺與生態體系的新商業模式最爲精彩(將於下篇讀後感中進一步分享)
  3. 未來之旅:Satya利用最後三個章節從Trust,到Ethics,到Society,抒發了自己之於微軟,對於科技如何造福整個社會人群,甚至是整個世界發表看法,蠻多哲學性的思辨;當中第八章“Ethics”中有不少議題都跟近幾年AI的應用範疇爭論有關,將於下篇讀後感跟大家一起探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PPENer 橘鬍子弼爾的沙龍
49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世界這麼大,一定要出去闖闖”的簡單念頭,讓橘鬍子弼爾一畢業因工作就這麼在海外奔波了十幾年;在20+個國際級城市裡生活體驗異國風情,跟來自世界各國的同事與客戶們共事;積年累月試錯中精進自己的職場軟,逐漸在跨國商務場合裡成為意見領袖,進而通過文化衝擊來學習作為個國際平台的practitioner!
2022/10/16
兩年前跟前公司提離職時,不少人們問我下一站是不是去北京?或是杭州?還是深圳? 每當我說:“我要加入海邊(暱稱)做數位轉型”,大部分同事都不太相信,覺得我只是先丟煙霧彈,時間來到2021農曆年前的一月,前主管跟同事們除了稍來新年祝賀的 greetings 也都會順便問:“所以你究竟現在在哪裏上班呀?“
Thumbnail
2022/10/16
兩年前跟前公司提離職時,不少人們問我下一站是不是去北京?或是杭州?還是深圳? 每當我說:“我要加入海邊(暱稱)做數位轉型”,大部分同事都不太相信,覺得我只是先丟煙霧彈,時間來到2021農曆年前的一月,前主管跟同事們除了稍來新年祝賀的 greetings 也都會順便問:“所以你究竟現在在哪裏上班呀?“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微軟報告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積極結果(此為財年,實際是2022 Q4),收入和收益略高於市場預期。這主要是由於Azure和Dynamics 365的強勁銷售推動的。儘管取得了這樣的成功,但微軟對接下來一個季度的預期低於預期,由於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公司預測收益將減少。微軟仍在繼續投資雲服務,重點是開
Thumbnail
微軟報告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積極結果(此為財年,實際是2022 Q4),收入和收益略高於市場預期。這主要是由於Azure和Dynamics 365的強勁銷售推動的。儘管取得了這樣的成功,但微軟對接下來一個季度的預期低於預期,由於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公司預測收益將減少。微軟仍在繼續投資雲服務,重點是開
Thumbnail
Brett Iversen -- General Manager, Investor Relations Satya Nadella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my Hood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問答環節
Thumbnail
Brett Iversen -- General Manager, Investor Relations Satya Nadella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my Hood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問答環節
Thumbnail
微軟的2021Q4營收年增20%,EPS $2.48 都優於市場預期。營收主要的成長來源還是在以量計價需求強的Azure和其他雲端運算服務部門年增46%。公司預計本季的營收是485億至493億,也高於預期的482億。全年的Operating Margin也預計會增加。
Thumbnail
微軟的2021Q4營收年增20%,EPS $2.48 都優於市場預期。營收主要的成長來源還是在以量計價需求強的Azure和其他雲端運算服務部門年增46%。公司預計本季的營收是485億至493億,也高於預期的482億。全年的Operating Margin也預計會增加。
Thumbnail
「疫情開始後的一年,數位轉型的趨勢並未減緩,而是加速中,而且這才只是開始。」這是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在本季財報公布的開場白,也是微軟對於未來市場的定調。雲端與軟體巨人微軟,2021 第一季交出的成績單,成為了納德拉最強的底氣。
Thumbnail
「疫情開始後的一年,數位轉型的趨勢並未減緩,而是加速中,而且這才只是開始。」這是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在本季財報公布的開場白,也是微軟對於未來市場的定調。雲端與軟體巨人微軟,2021 第一季交出的成績單,成為了納德拉最強的底氣。
Thumbnail
這本書剛出版時就想讀,卻一直被別的書插隊,建立在這三年對於雲市場與微軟商業模式的分析研究,希望通過這篇讀後感將自己的心得總結(很喜歡本書官宣影片結尾的一句話:“To make great things happen, you not only need to act, but to DREAM!)
Thumbnail
這本書剛出版時就想讀,卻一直被別的書插隊,建立在這三年對於雲市場與微軟商業模式的分析研究,希望通過這篇讀後感將自己的心得總結(很喜歡本書官宣影片結尾的一句話:“To make great things happen, you not only need to act, but to DREA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