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第242話:新的物理學要出現了嗎?(Muon g-2實驗結果發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學中的王者,人類科技文明的基石「物理學」,又出現裂縫了嗎?
左:看不懂?沒關係,先來本「貓耳少女的量子論」壓壓驚。(來源:竹內薰、松野時緒/PHP研究所);右:有萌系就要有腐系!擬人化的美少年Muon(來源:ParticleBoys 素粒子男子/ジー・ミックス)
從昨天開始,物理的社群裡面一陣騷動,一則關於「Muon g-2」的新聞一直洗版。因為昨天(2021/04/07)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ion Laboratory)發佈了新聞,從對「渺子」(m粒子,唸做 muon)這種基本粒子的磁性測定,與「幾乎已經一統江湖的物理理論:標準模型」,有顯著的誤差。
標準模型統合了強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電磁交互作用、量子力學、電磁學與狹義相對論成一個理論,就差「廣義相對論」(重力還沒納入),基本上對於重力以外的三種基本交互作用有關的現象來說,都可以解釋得很好。這次的實驗結果表示有兩種可能:
1. 有未知的新基本粒子
2. 有未知的新交互作用
不管是哪一邊,都可能對「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個實驗量的是一個叫做「g-factor」的物理量,這是什麼碗糕呢?我們都有學過「電流的磁效應」:用導線繞成一個線圈,通上電流後,會產生磁場,線圈的行為會跟一個磁鐵一樣,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電磁鐵」。線圈裡面的電流是什麼呢?其實是電子這種帶電粒子在跑,所以我們如果把其他東西拿掉,放個電子在那邊繞圈圈,其實也會有電流以及所衍生的磁場。電子繞圈圈時,會有個「軌道角動量」,質量越大、繞的速度越快,角動量就會越大,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帶電粒子的軌道角動量會產生磁場」,而且兩者成正比。
再來,如果有一顆球,裡面有帶電荷,然後這顆球在自轉,由於球身上的電荷也會跟著轉,就又有環形電流產生,於是也會讓這顆球帶有磁性,變成像磁鐵一樣。球自轉時也會有角動量,稱為「自旋角動量」,所以我們可以說「帶電的球自轉時的自旋角動量,會讓這顆球產生磁性」,兩者也是成正比。
接著,量子力學來了,有些基本粒子不知道為什麼,都帶有「自旋角動量」,這其實很奇怪,因為基本粒子是點粒子,一個點是沒辦法用上一段「一顆球在自轉,所以身上帶的電荷就會有環形電流」來理解,因為一個點就算有在轉,也不會變成一個環…不過總之,從一堆實驗結果顯示,基本粒子就是帶有自旋角動量以及隨之而來的磁性,我們也拿它們沒輒。
這個 g-factor,就是在描述基本粒子自旋角動量與磁性大小之間的關係,而且每個粒子的 g-factor 有點不太一樣(這理論超複雜的就不說了),測量的方式是量它的「異常磁矩」(anomalous magnetic moment,這也超複雜的所以也不說了),對於渺子來說,標準模型的理論值是:
2.00233183620(86)
而這次費米實驗室所得到的實驗值是
2.00233184122(82)
你可能會說:「靠北這不是超級接近,根本沒差嘛!」確實,前面八個數字,從整數到小數點以下第七位都一模一樣,真的是超級接近。不過重點是最後面的括號,代表數值的誤差範圍,兩個都是兩位數,表示誤差發生在最後兩位數,不準度的大小就是括號裡面的數字,也就是說理論值是在2.00233183534 到 2.00233183706 之間,而實驗值是在2.00233184040 到 2.00233184204 之間。
兩者沒有交集!
標準模型理論(綠色)與這次的實驗(紫色)的「異常磁矩」乘上10億後,減掉 1165900 後的值,色帶的寬度為誤差範圍。由此可知,理論跟實驗有明顯的差距,不能以誤差來解釋。(來源:Fermilab)
事實上差距是 4.2 個標準差,「理論其實與實驗相符,數值的差異來自各種統計誤差」這個解釋發生的機率是 40,000 分之一。也就是說,統計上賭「標準模型有問題」的勝率是 39,999/40,000。
這不是第一次得到這個結果,早在 20 年前另一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就做出類似的數值,不過想要說「標準模型有問題」,需要更多的數據,這次費米實驗室其實是從3200英里外的布魯克海文把一個直徑15公尺的環形超導磁鐵搬過去重新組合、校正後,再度進行了這個實驗,確認與20年前的實驗吻合。
2013年,費米實驗室盛大歡迎長途跋涉了 3200 英里而來的Muon-G2的超導磁鐵(來源:Fermilab)
從這個數據,大家也可以看到物理學實驗的精確度實在是非常驚人,而新的物理學,是否就藏在這個微小的細節差異中呢?
答案是不一定。在費米實驗室發表這個重大結果的同一天,匈牙利布達佩斯的Eötvös 大學、法國馬賽的 Aix Marseille 大學以及德國的 Wuppertal 大學組成的理論團隊(暱稱為「BMW」團)在「Nature」上面發表了以超級電腦模擬所得的新的計算結果,g-factor是 2.00233183908,與過去的理論值不同,但是就跟布魯克海文以及費米實驗室所得的實驗值在誤差範圍內了,也就是大家都還跳不出標準模型的手掌心!
給已經頭昏腦脹的讀者的貼心小總結:渺子的 g-factor 先有從標準模型算出來的理論值,然後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的實驗值與這個理論值不合,費米實驗室剛出爐的實驗值站在布魯克海文這邊,意味著標準模型可能有問題,然後「BMW團」殺出一個新的理論值,跟實驗值是吻合的,也就是過去的理論值可能算得不夠準。
到底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呢?物理學課本會被改寫嗎?看樣子還得再等等!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粒子物理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 話都給我講就好 其之242
  • 有效位數很重要
費米實驗室新聞稿(2021/04/07):https://news.fnal.gov/2021/04/first-results-from-fermilabs-muon-g-2-experiment-strengthen-evidence-of-new-physic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8會員
149內容數
以中二魂介紹最新的科學與科技發展,幫你讀剛出爐的最新學術期刊論文,若宅味過重敬請原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何改善核融合爐的反應條件?把「史萊姆」噴到核融合內壁造成像「戰槌的巨人」一樣的「硬質化」就行了! 「核融合」被視為夢幻的終極能源,已經講了好幾十年,總是有種「只聞樓梯響」的感覺...
如何抑制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除了減少探排放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嗎?有的,改造地球!其名為「地球工程學」,Earth Engineering!聽起來非常厲害,但是真的有可能嗎?
AI輔助視覺背包的開發者Jagadish K. Mahendran 回憶當初開始構思這個產品的起點:2013年當他還在碩士班時,論文題目是應用在機器人的電腦視覺研究,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我整天想要讓機器人『看得到』,但是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類因為看不到而過著極為不便的生活,這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大家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到「台灣第一魔界迷宮」的台北火車站(或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的大車站),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人萬頭鑽動,有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危險。這種大車站四面八方都有通路與出口,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去的方向,到底大家是怎麼移動的呢?如果有人邊走邊玩手機,會發生什麼事?
是鳥?是飛機?是超人?是「宇宙戰艦」?是「海市蜃樓」?還是只是單純看錯...
這就是「科學傳播的憂鬱」。因為對於科學來說,「事實」與「數據」優先於「故事性」。
如何改善核融合爐的反應條件?把「史萊姆」噴到核融合內壁造成像「戰槌的巨人」一樣的「硬質化」就行了! 「核融合」被視為夢幻的終極能源,已經講了好幾十年,總是有種「只聞樓梯響」的感覺...
如何抑制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除了減少探排放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嗎?有的,改造地球!其名為「地球工程學」,Earth Engineering!聽起來非常厲害,但是真的有可能嗎?
AI輔助視覺背包的開發者Jagadish K. Mahendran 回憶當初開始構思這個產品的起點:2013年當他還在碩士班時,論文題目是應用在機器人的電腦視覺研究,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我整天想要讓機器人『看得到』,但是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類因為看不到而過著極為不便的生活,這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大家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到「台灣第一魔界迷宮」的台北火車站(或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的大車站),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人萬頭鑽動,有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危險。這種大車站四面八方都有通路與出口,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去的方向,到底大家是怎麼移動的呢?如果有人邊走邊玩手機,會發生什麼事?
是鳥?是飛機?是超人?是「宇宙戰艦」?是「海市蜃樓」?還是只是單純看錯...
這就是「科學傳播的憂鬱」。因為對於科學來說,「事實」與「數據」優先於「故事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在物理的領域裏 不變的物質有著恆常的定律 於是乎 月球繞著地球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 太陽繞著銀河系   在化學的領域裏 物質隨著原子們的排列組合 形成了 形色多變銀河系 各有千秋太陽系 繽紛美麗的地球   在數學的領域裏 數字的跳躍翻轉變化萬千中 綜言是 正負平方開根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有些關於AI人工智慧的未來想像,已經到了科幻的地步。若說有比AI更加玄幻的科技,那應該非量子電腦莫屬了。那麼就讓我用目前地球最強的AI智慧,來挑戰量子世界的玄學吧!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在物理的領域裏 不變的物質有著恆常的定律 於是乎 月球繞著地球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 太陽繞著銀河系   在化學的領域裏 物質隨著原子們的排列組合 形成了 形色多變銀河系 各有千秋太陽系 繽紛美麗的地球   在數學的領域裏 數字的跳躍翻轉變化萬千中 綜言是 正負平方開根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有些關於AI人工智慧的未來想像,已經到了科幻的地步。若說有比AI更加玄幻的科技,那應該非量子電腦莫屬了。那麼就讓我用目前地球最強的AI智慧,來挑戰量子世界的玄學吧!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