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漫圈觀察]文策院的有趣調查,這個調查結果到底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深夜噗浪上突然又有新的討論,不過這個討論似乎只持續了一下子。
我個人是在隔天看到的,當時看到這個調查覺得滿有趣的就稍微看了一下內容。

raw-image

此調查計畫時間為2020年,此報告一共分為3個章節,這邊我們單純討論漫畫圖文調查以及原創角色調查,對其他調查結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透過上方連結觀看調查報告。

1.調查概要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單以調查的樣本數與年齡層來看覺得還滿有趣的,以Z世代的參數來看,數據這麼少的狀況來說是否能得到接近或正確的參考數值這點滿令人好奇的,不過就我個人來說,這個樣本參數的年齡層跟人數比例落差滿大的,能不能取得較為準確的數字實在令人疑惑。

2-3.2020消費趨勢:閱讀出版

raw-image

透過上述數據可以得知,單就閱讀習慣似乎好像沒有我們想得這麼消極、閱讀人數很少,而閱讀圖書的比率竟然還有七成?不過回到我一開始的質疑,由於這份調查是以線上收集為主,想當然地絕對都是會使用網路的族群,無法深入調查到一般非使用網路的族群,所以這個調查值不值得參考真的必須保留態度。

raw-image

而單以線上調查來看,漫畫閱讀比率超過五成應該是有可能的,畢竟這個數據就是限制在這個樣本數內。若把非網路使用者也算進去的話,有沒有五成可能都很難說了。畢竟本來書店與漫畫出租店一直減少、甚至在去年(2020年)一整年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來看,人們在生活選擇上付費購買書籍絕對不會是首選、而實體書籍的販售量恐怕也會低於電子書籍沒錯(當然平常透過博客來購買實體書籍的話就另當別論啦)。
但也因為疫情影響間接提高電子書籍的銷售量,可能要再等今年過後才會知道銷量有沒有實際提高與普及化了。

raw-image

從第一頁一路看下來,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三成閱讀者受到影視內容而選擇購買刊物,不過有鑒於族群不同,從這份數據也可看得出來大部分填寫的族群很有可能是參與ACGN活動以外的消費者。當然也因為現在資訊多元與各種娛樂充斥的狀況,如上述所提到漫畫、動畫、遊戲三者出現產業生態鏈的趨勢來說,一個作品跨足各產業吸引不同族群交互購買產品也已經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了。

2-5.2020消費趨勢:原創角色

raw-image

從這個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在原創角色上,或許是因為LINE貼圖的興起,大多創作者會製作屬於自己的貼圖上傳到LINE中進行販售,而這些創作者的收益來源多半消費都是以貼圖為主(到底賺不賺錢我們就不討論),至於要做成各式周邊產品甚至是異業合作,這就要看該原創角色的知名度以及消費者喜好才能知道原創角色在大眾的接受度是如何⋯

3.整體內容文化消費趨勢及機會點

raw-image

第三章進入調查結語,上圖是第三張的四點分析,這邊只抽出最後點做討論。

raw-image

如同我一開始提到的,就樣本數而言我覺得數據稍嫌不夠力。當然以Z世代的消費力來說,由於年齡層在15~24歲之間,確實學生族群可能比較沒有那麼多的額外開銷可以支出在娛樂或者是購買喜歡的產品上(大概啦⋯雖然我覺得學生們的消費力也是不容小覷),畢竟以消費習慣來說,確實主要消費族群會落在Y跟Z世代&也較於X世代與熟年世代更習慣使用網路(此處所指的也是上圖分析的結果)。

個人觀點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要把漫畫跟原創角色放在一起討論呢?在一般大眾眼中,畫圖可能都是一樣的事情,而這幾年以來,插畫設計、圖文創作、漫畫這三方在台灣有模糊化的趨勢,一來是因為台漫在台灣逐漸式微(或說整個閱讀圈?),二來約莫15 ~ 20年前圖文創作在台灣越來越壯大,最早從日本的趴趴熊、韓國Pucca (炸醬麵娃娃) ,到後來台灣也有自己的原創圖文角色阿貴、彎彎,而現在則是馬來貘、白爛貓、麻吉兔等等。甚至插畫設計圈雖然也有自己的客群,但有部分也逐漸往圖文角色創作的方向前進(也可解讀為創作者轉型)。
台灣的圖文創作在某個時段被台灣人當做漫畫的一種,因為圖文創作簡單好入門、對於這個重於視覺饗宴大於動腦閱讀思考的社會結構來說,圖文創作者透過簡單的四格漫畫或者是單格漫畫分享創作,慢慢被大眾們接受、甚至間接取代曾經是本格漫畫家們的地位。而本身就擁有大量本格漫畫家的漫畫大國日本,因為漫畫輸出的關係,台灣人又更習慣且更認定日本漫畫才是“漫畫“,間接貶低國內出版的漫畫作品,加上閱讀習慣逐漸改變、書店與漫畫出租店的消失,導致台漫在這20年的歲月裡浮浮沈沈逐漸式微。

在現今這個推廣IP經濟的時代下,目前台灣可說是卯起來推廣原創角色IP,不過說到IP,他到底是什麼東西?我想在這幾年的推廣來說已經有數篇分析文了,這邊就簡單說明一下。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意思是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等等。

上述解說引用:
《解構IP這個火紅詞的前世今生──別再把品牌網紅社群全都冠到IP頭上》
這篇文章寫於2017年,你就知道IP經濟推廣多久了?
而我本人也是比較習於用著智產權、著作權來解釋。

由於IP的推廣,其實至今還是有很多創作者都搞不懂IP到底是什麼東西,大家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被半強迫接受這個東西的存在,但其實對一部分的人來說,更貼切的用詞恐怕是個人品牌而非角色IP
加上多數創作者對IP的見解被導向 “IP=角色IP=我們就是要生角色才會大賣” 就讓這個IP經濟在圈內開始往奇怪的地方走。從 2-5.2020消費趨勢:原創角色 的調查報告來看,似乎要不這麼想也很難,他已成為一個趨勢與事實。

既然已經知道IP是什麼東西了,那創作者似乎就可以往個人IP來推廣,這樣不是就能達到上述所說的個人品牌了嗎?沒錯,確實推廣個人IP來說就等同於經營個人品牌,創作者們大可透過自己喜歡的創作:插畫設計、出版漫畫、藝術創作等,來經營“個人”品牌,讓消費者們認識創作者的名字而不是只認識創作者的角色。
只是上面也說到,多數創作者對於IP的誤解加上商業塑造的取向,就演變成IP=賣角色=創作者必須做角色才會大賣的奇怪認知,現今多數業者來找創作者洽談合作多半也都以希望創作者畫一個授權角色為主,透過這個角色販售各式周邊商品,而創作者也必須依照這個原創角色為他不停創作各種故事,間接的限制了創作者的創意發想,讓本來的美意變了調⋯

講到這裡倒也不是希望有人能夠徹底分開圖文創作與漫畫創作,只是在這個IP經濟推廣的時代下台漫到底該何去何從,究竟能不能從這份調查報告裡看出什麼端倪也只有這個產業持續發展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了。

20210410 以上個人見解請鞭小力點


喜歡這篇的話歡迎追蹤、按讚、贊助、下方like coin拍手支持我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栗林田的沙龍
30會員
29內容數
前陣子看到噗浪偷偷說有新生代小朋友覺得沒有台灣漫畫只好來推廣台灣漫畫?
栗林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2
話說在前陣子金馬獎落幕後,近日迎來一年一度的金漫獎。 今天就是要來推推本屆金漫獎入圍作品~希望對漫畫有興趣、但鮮少看台漫的朋友可以趁機看看有多少好作品!當然看入圍作品很不錯,但我覺得能間接刺激自動挖掘更多的台漫來看更棒,畢竟現在新生代漫畫家輩出,不支持他們真的很可惜。
Thumbnail
2021/10/12
話說在前陣子金馬獎落幕後,近日迎來一年一度的金漫獎。 今天就是要來推推本屆金漫獎入圍作品~希望對漫畫有興趣、但鮮少看台漫的朋友可以趁機看看有多少好作品!當然看入圍作品很不錯,但我覺得能間接刺激自動挖掘更多的台漫來看更棒,畢竟現在新生代漫畫家輩出,不支持他們真的很可惜。
Thumbnail
2021/05/19
沒錯我又來了! 可以看台漫的管道太多而我只有一個人,如果沒人推薦給我我也就是有緣份有想到才能來介紹漫畫,當然也是可以介紹單行本啦,可是很不會推薦書的我要推薦只怕先嚇跑人,這個重要的工作就先丟一邊(嗯?) 話說上個一世代的長輩老愛對年輕人說:     囡仔人愛看尪仔冊。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5/19
沒錯我又來了! 可以看台漫的管道太多而我只有一個人,如果沒人推薦給我我也就是有緣份有想到才能來介紹漫畫,當然也是可以介紹單行本啦,可是很不會推薦書的我要推薦只怕先嚇跑人,這個重要的工作就先丟一邊(嗯?) 話說上個一世代的長輩老愛對年輕人說:     囡仔人愛看尪仔冊。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5/12
這篇拖得有點久,好像再不發出去就真的要過時了(笑) 在上篇我們講到目前的台漫連載的觀看管道、還是完全台灣自產自銷經營,現在我們來說說其他可以觀看且很早就開始線上化的漫畫連載。 不過在這之前我還是要先打個預防針…其實我很久沒看條漫了到底有哪些作品可以介紹我也真的很搞不懂哈哈哈(尷尬) 條漫市場的最大龍
Thumbnail
2021/05/12
這篇拖得有點久,好像再不發出去就真的要過時了(笑) 在上篇我們講到目前的台漫連載的觀看管道、還是完全台灣自產自銷經營,現在我們來說說其他可以觀看且很早就開始線上化的漫畫連載。 不過在這之前我還是要先打個預防針…其實我很久沒看條漫了到底有哪些作品可以介紹我也真的很搞不懂哈哈哈(尷尬) 條漫市場的最大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Thumbnail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Thumbnail
《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於2023年4月24日至5月1日進行《2023臺灣民眾閱讀行為暨實體書店調查》,得到一個很厲害的結論,台灣閱讀市場的潛在消費力達400億元,有17.9%的民眾每年買書預算上萬元,是市場購買的主力族群。而買書預算越高,則購買電子書的可能性越高。
Thumbnail
《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於2023年4月24日至5月1日進行《2023臺灣民眾閱讀行為暨實體書店調查》,得到一個很厲害的結論,台灣閱讀市場的潛在消費力達400億元,有17.9%的民眾每年買書預算上萬元,是市場購買的主力族群。而買書預算越高,則購買電子書的可能性越高。
Thumbnail
前言 在以前網路不普及的日子裡,我們總是捧著《漫畫少年快報月刊》,沉浸在各種精彩的漫畫世界中。 然而,如今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轉向手機、部落格和Vlog,這些成為我們探索無限創意的新窗口。人們不僅願意花錢訂閱喜愛的創作者的網路內容,更是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 漫畫紙本型式的告別? 過
Thumbnail
前言 在以前網路不普及的日子裡,我們總是捧著《漫畫少年快報月刊》,沉浸在各種精彩的漫畫世界中。 然而,如今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轉向手機、部落格和Vlog,這些成為我們探索無限創意的新窗口。人們不僅願意花錢訂閱喜愛的創作者的網路內容,更是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 漫畫紙本型式的告別? 過
Thumbnail
工商服務時間:推薦一下本單位剛出版的半年刊,歡迎大家按讚留言加分享,網站好像沒這些功能。
Thumbnail
工商服務時間:推薦一下本單位剛出版的半年刊,歡迎大家按讚留言加分享,網站好像沒這些功能。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中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進行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閱讀真的不分性別年齡?! 在《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中,一開始讀墨帶領讀者看到的是會員的男女性比例與年齡層分佈情形……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中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進行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閱讀真的不分性別年齡?! 在《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中,一開始讀墨帶領讀者看到的是會員的男女性比例與年齡層分佈情形……
Thumbnail
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漫畫家走向精緻化、文學化、藝術化的創作模式,而這趨勢也產生了幾個現象,例如,漫畫、插畫、繪本、藝術繪畫,我們發現他們彼此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Thumbnail
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漫畫家走向精緻化、文學化、藝術化的創作模式,而這趨勢也產生了幾個現象,例如,漫畫、插畫、繪本、藝術繪畫,我們發現他們彼此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Thumbnail
前幾天深夜噗浪上突然又有新的討論,不過這個討論似乎只持續了一下子。 台灣的圖文創作在某個時段被台灣人當做漫畫的一種,因為圖文創作簡單好入門、對於這個重於視覺饗宴大於動腦閱讀思考的社會結構來說,圖文創作者透過簡單的四格漫畫或者是單格漫畫分享創作,慢慢被大眾們接受、甚至間接取代曾經是本格漫畫家們的地位⋯
Thumbnail
前幾天深夜噗浪上突然又有新的討論,不過這個討論似乎只持續了一下子。 台灣的圖文創作在某個時段被台灣人當做漫畫的一種,因為圖文創作簡單好入門、對於這個重於視覺饗宴大於動腦閱讀思考的社會結構來說,圖文創作者透過簡單的四格漫畫或者是單格漫畫分享創作,慢慢被大眾們接受、甚至間接取代曾經是本格漫畫家們的地位⋯
Thumbnail
嘿你喜歡看漫畫嗎?你今天拿起手機打開電腦都看了什麼呢? 創這個專題的開頭介紹我就從CCC開始切入,CCC應該除了近期有注意到新聞的人以外,會討論這個話題的人只有ACGN圈的人了吧話說回來…CCC創作集是什麼?
Thumbnail
嘿你喜歡看漫畫嗎?你今天拿起手機打開電腦都看了什麼呢? 創這個專題的開頭介紹我就從CCC開始切入,CCC應該除了近期有注意到新聞的人以外,會討論這個話題的人只有ACGN圈的人了吧話說回來…CCC創作集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