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情人節》創作與警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沒看《消失的情人節》,因為預告片就讓我興趣缺缺,不過網路上開始大量討論創作內容的問題後,我看了幾家評論,對這部片的情況產生了點心得,就自己來寫一篇了。
消失的情人放成普遍級顯然有問題吧 (Photo by Adrien Olichon from Burst)
我沒去看《消失的情人節》,因為看到預告片就知道不喜歡,而且在看預告片時我有猜測男主角會做些讓我不愉快的事情。也因此我覺得如果有人看完覺得不愉快,還滿合理的,畢竟這部掛普遍級上映,任何年紀的人都能去看呢。
民眾誤以為是普遍級、是純愛作品,那自然也就會有不適。我們都能輕鬆想像如果大蒜香菜麵包標註成大蒜麵包,還不註明內容物有香菜,就會有民眾買完之後抱怨。當然這部片的問題,更像是未標示過敏物質,是有安全疑慮的。
起因是這部片的分級有問題,或許還要加上廠商在宣傳時提出的警語不夠。應該沒有多少片商敢讓恐怖片掛普遍級上映吧,更別說做出完全偽裝成愛情片的宣傳手法。真的做了的話,那在上映後應該會出現非常兩極的評價,而且會收到大量客訴。
所以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這部電影背叛了觀眾對普遍級純愛電影的期盼。
有人願意站出來批判這部作品幫助很大,因為多一個機會,讓我們注意到分級制度有些「偏頗」,也讓更多的人理解到「劇中行為」是不正確的,並不會因為包裝後就能改變任何本質上帶有的傷害性。
我覺得創作中的「錯誤行為」,很少會損害作品的價值。因為人的渴望常常是脫韁野馬,在想像並且創作後,我們能輕鬆地滿足渴望,同時因為作品內容會被分級、被批判,會注意到這些行為在社會上是會造成危險的,進一步思考渴望的內容與形式。
但創作的曝光方式是需要妥善安排的,我很少看血肉橫飛的作品,所以我也需要相當清楚的警示,能讓我有心理準備。不論是分級制度,或者是宣傳手法,這都是廠商應該要考慮的事情,而我也覺得這會是廠商的責任。
我想這次就是廠商和分級制度失靈,但台灣的公民社會仍然健全運作的例子吧,希望至少分級制度能改進囉,連這麼明顯的內容都沒有注意,可信度是應該要被質疑的。
最後岔開來談一下「噁男」。因為我反對的是那個行徑,與是誰採取行動無關,所以我不喜歡噁男這個詞。用這個詞導致搞錯重點,把問題點放在性別上的話,有點令人不安就是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動畫影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世之後,不想要任何形式的告別式。 不過我的確有跟朋友說過,過世那段時間,如果想我的話,可以去吃頓好的、精緻的,讓自己覺得舒服些。說這話,也讓彼此內心有個能安心的約定。
這次的鮭魚事件也上 CNN 了,引發了更高的關注程度,也讓更多人願意討論這事情。有好幾個議論點是我有興趣的,就分享一些切入點和想法,會從「我是誰」,聊到「永續」(文末有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的連結可點擊)。
我一直覺得網友論戰很有趣,這次我就來談談戰女權的其中一個起手式:「我覺得現在的女性很幸福了。」我想這個話題已經談到爛了,但我還是想再談一次。作為生理男性,試著不提到女權,並深入探討這句話。
最近藻礁爭議很熱門,但有些論述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挑出幾個點來做說明。
本文講述了這些轉生類作品的特點,回頭過來看看一開始轉生類讀者是「對當代社會適應不良(或底層人)」的批判,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甚至與「轉生」設定背道而馳。
他握著戒指盒 緊張地冒汗
過世之後,不想要任何形式的告別式。 不過我的確有跟朋友說過,過世那段時間,如果想我的話,可以去吃頓好的、精緻的,讓自己覺得舒服些。說這話,也讓彼此內心有個能安心的約定。
這次的鮭魚事件也上 CNN 了,引發了更高的關注程度,也讓更多人願意討論這事情。有好幾個議論點是我有興趣的,就分享一些切入點和想法,會從「我是誰」,聊到「永續」(文末有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的連結可點擊)。
我一直覺得網友論戰很有趣,這次我就來談談戰女權的其中一個起手式:「我覺得現在的女性很幸福了。」我想這個話題已經談到爛了,但我還是想再談一次。作為生理男性,試著不提到女權,並深入探討這句話。
最近藻礁爭議很熱門,但有些論述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挑出幾個點來做說明。
本文講述了這些轉生類作品的特點,回頭過來看看一開始轉生類讀者是「對當代社會適應不良(或底層人)」的批判,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甚至與「轉生」設定背道而馳。
他握著戒指盒 緊張地冒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七夕近在眼前,《釀電影》繼多年前整理的〈情人節電影處方籤〉片單,再次為各位善男信女、孤男寡女、曠男怨女精選幾篇近年文章,作為情海的明燈,在悠悠尋覓、維繫戀愛的無垠大海裡,希望助各位的心神,定錨心向。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
孤味:建立在真實中的虛幻 消失的情人節:建立在虛幻中的真實 從沒想過看似無關的兩部電影,串連起來看的後勁這麼強。 活著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 你冀望想像變成真實嗎? 求而不得促使人們不想變成討厭的樣子,但是否在複製錯誤呢? 孤味是孤獨是獨自品味,還是明明吵雜熱鬧圍繞,仍舊品嚐到孤獨呢?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七夕近在眼前,《釀電影》繼多年前整理的〈情人節電影處方籤〉片單,再次為各位善男信女、孤男寡女、曠男怨女精選幾篇近年文章,作為情海的明燈,在悠悠尋覓、維繫戀愛的無垠大海裡,希望助各位的心神,定錨心向。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
孤味:建立在真實中的虛幻 消失的情人節:建立在虛幻中的真實 從沒想過看似無關的兩部電影,串連起來看的後勁這麼強。 活著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 你冀望想像變成真實嗎? 求而不得促使人們不想變成討厭的樣子,但是否在複製錯誤呢? 孤味是孤獨是獨自品味,還是明明吵雜熱鬧圍繞,仍舊品嚐到孤獨呢?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