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宇宙的網

2021/04/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約瑟夫.坎伯瑞 著《共時性: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宇宙》
寫論文的時候花了不少力氣研究「天人感應學說」,從漢代董仲舒到二十世紀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李約瑟,漫長而枯燥的文獻搜索,無論是氣的概念、陰陽五行、生旺休囚循環、宋明理學或關聯式的有機自然主義,所有的這些都在找尋一種答案,一種自然和人類得以溝通的聲道,這些科學無法驗證實則傳歷數千年的「秩序」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迷路了很久,大概永遠都無法破解,每次去龍山寺看到朱熹都會想問他,你到底在想什麼?接受現代教育的語言、邏輯訓練出的腦袋已經無法真正理解傳統人的天人合一,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思考本質的不同,直到有一回莫名抓出一篇「煉金術」的文章(也許當時正在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到榮格的「共時性」,像雷打到一般,突然找到「感應」一詞的詮釋方法,才讓我把某些混亂的結慢慢順開,天人的「人」,或許不是指表象的物質的身體,而是精神層次的心靈。
而這個理論也成為後來研究塔羅牌、盧恩文、神諭卡等「玄奧」世界的支撐核心——某個不尋常的瞬間,因「有意義的巧合」和「非因果性的聯繫率」,自然與心靈感知交會了,此為共時性。因此這本書應該算是我的功課,可說是必修科目,身處在這個新聞跑馬附帶每日運勢、陌生人寒暄起手式「你什麼星座的」、星座年運書永遠盤踞博客來暢銷榜冠軍的時代,怎麼能錯過「共時性」?
重讀的瞬間就受到衝擊,彷彿是告訴我,沒錯,這就是你為什麼會再度翻開它的原因,這本書的書前介紹大衛·羅森(出版者)解釋何謂「共時性」,引用了「徘句瞬間」的說法,並以日本攝影家山本昌男的話闡述:「創作徘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突然而至的體驗,產生妙不可言的感知。」就在幾天前,專注於影像創作的阿姨才興致勃勃地傳了好幾張照片給我,說她最近迷上了一位日本攝影師的作品,她從中獲得很大啟發,而這個攝影師就是山本昌男。
一切只是發生,以某種不合理的規律性,讓人感知到神秘的連結,彷彿呼應,這種起頭的優點是「彷彿所有光」,不用引渡人你就抵達了洞口,鑽進宇宙的奇異點,讓陌生的名詞去疊合曾經的經驗,等於是並未抗拒就領受了他的說法,可是當划行入深,碰觸諸多概念性的心理學、物理學詞語,如「類靈」、「意義」、「相對論」、「力場」、「因陀羅之網」,智識的理性邏輯便會取代心靈感知的渠道,閱讀的障礙就在不斷自我確認時產生,像是先對物理舉白旗投降,認為自己此生不可能弄懂相對論;或是過於簡化「意義」的意義,當約瑟夫.坎伯瑞將易經的道,譯成「意義」,而意義的本質為無(nothing)。這種似懂非懂的檻棧使人懸在半空中,意圖使人去尋覓甜食,或是乾脆把書闔上(人生多難,何苦再為難自己?),可更多時候是你得先為難自己,才能避免自己太容易被為難。
這時也許先撿拾適口的章節進入,牛頓和克卜勒的催眠功力太強,想睡時再看,「同理心」相對而言平易近人,回到道家的「空」,如心靈是ㄧ種器官,那必是能完全與自然發生共振的感應器,如同一面鏡子。同理心啟動時多半有無意識的介入,且帶有某種直覺的感受性,使人瞬間領悟對方生命的節點,而這也是共時性發生的場域,約瑟夫·坎伯瑞主要用來說明心理治療的臨床運用:「治療是相互影響下的產物。⋯⋯你若不為影響打動,就無法發揮影響力。」閱讀也一樣,如果ㄧ本書對你無意義,它的時間便走不進你的心靈。
懂到這裡,內在有種聲音透上來,要我別急著找到答案,別那麼快下定義,或試圖去整理、歸納什麼⋯⋯然後我就恍神了。恍惚之間,看見一張綴滿光芒的網,在遼闊無盡頭的漆黑之中連綿延伸,每個亮光像是燃燒中的星星,也如同多角稜切面的鑽石,它們吸納宇宙的光也折射出自己的光,有時交會有時錯過,閃熾搖曳,若有似無的節奏,而我在這光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禾鷺鷥
禾鷺鷥
禾鷺鷥之塔羅亂談國度,生平最大興趣是四處探察能量點,潛入寺院古跡,找尋世界各地的文字之神,採訪祂們,為祂們作傳。專長:虛耗,浪費,徒勞,不在意義之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