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52年,榮格出版了一本名為同步性:Synchronizität als ein Prinzip akausaler Zusammenhänge 一種偶發性的關聯原則的書。同步性 概念超越了對於世界的純粹的因果 解釋—而因果依舊是我們自然科學的領地。

榮格表明,同時發生 的事情不必需要因果關聯。但是,它們之間可能有一種有意義的聯繫這種非同尋常的情形與強烈的內在情感是同時發生的

raw-image


As within, so without ;
as above, so below.
如其在內,如其在外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榮格曾經在一個夢中的經歷,,他遇到一個長著翠鳥羽翼的人,榮格想把這個形像畫下來,以記在腦子裡,當繪畫的時候,他發現他的花園裡有一隻翠鳥的屍體。

你可能熟悉那種讓你認為這不會是一個巧合的情形。

或許你剛剛讀完一本傳達獨特思想的書,突然你身邊的人們都開始跟你談起這些思想,電視裡也開始報導,並且在互聯網上你也會繼續接觸到類似的觀念。這樣的事情同時地發生,但是很明顯並非一件導致另一件。它們似乎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聯繫著


🍃同步性-巧合的聯繫

對於一個特定的人,一件特定的事在一個特定時間 發生,這件事在他的個人生活中顯示了重要的、有意義的聯繫,以這樣一種方式,這件事對他就具有了特殊意義

這件事在任何別的旁觀者眼裡,都被認為是一件隨機發生的事,沒有任何意義。對於那些旁觀者,這件事沒有什麼同步性的聯繫,因此對他們也不意味著什麼。

人們可能會說,整體反映於局部。因此有可能從行星的構象得到關於塵世事件的結論。在一個特定時刻的天空的狀況,通過反映那一時刻的特質,同樣也反映了在那一時刻新生的所有東西的特質。不是一個導致另一個,而是它們都是同步的,並且互相映照

這無疑是同步性概念的一個擴展,因為它並不僅僅指的是一個個體,以及這個個體直接與他的環境關係。事實上,它把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視為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互相聯繫著。這種對於同時發生的現象之間具有有意義的聯繫 的假設態度,是榮格的同步性所要表達的。


🍃意識的進化

進化對人自己來說可能是必要的,當他意識到他的狀況,意識到改變這狀況的可能性,意識到他擁有並未使用的能力,擁有他尚未看到的深廣。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我們的無意識和獲致意識的可能性;意識到我們受制約的知識和獲得更精確的知識的可能性;意識到我們被道德規範所奴役並需要喚醒的良心。

我們的體認是逐漸的,慢慢意識到我們並非身處一個奢華的宮殿,而是在一所監牢裡。當這種驗證成長,我們朝向自由與掙脫的勇氣也加增,直到偉大的出走

聖經的創世紀映射了小宇宙人的創造。方法是自我觀察。有必要觀察不同的功能並辨識它們,同時記得,去觀察並辨識不同的意識狀態,我們的沉睡, 以及我們內在的群我。

“要有光”代表自我意識之光;“從黑暗走向光” 代表從我們裡面虛假的分離出真實的;給創造的東西起名代表為我們觀察到的習慣命名,這些習慣基於它們發源的中心和特徵。換句話說,要進化,我們必須認識自己,自我知識中心都充滿了習性,一個人永遠無法了解他自己除非他學習了所有的習性。

🍃內在的統一

我們不是統一的。我們的一部分想要進化;另一部分仍鎖在習性裡。但這就是進化神奇的天性。我們變得持續,不是在群我的層面,而是在我們觀察群我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我逐漸發展出一個統一的觀察者。內在統一是通過摩擦獲得,通過人裡面"是"與"否" 的掙扎而獲得。

如果人沒有內在的掙扎,如果他裡面發生的一切都沒有反力,如果他被拉到哪就去哪或風吹到哪就去哪,他將依舊是他原來的樣子。

無論是神、自然、人類或心靈,內外上下的相應表現的是一個統一和諧的宇宙,用中國傳統的煉丹術的話來說,是大周天與小周天的關係;用西方宇宙論的話來說,就是大宇宙(Macrocosm)與小宇宙(Microcosm)的關係。

人在質能時空是一個不完整的事物,一個未完成的世界,只有部分地反映了臨近的宇宙。意味著人類進化的方向,實現他的潛力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 一個完整的宇宙的方式。

當我們感歎宇宙的浩瀚無垠、生命的奧妙絕倫時,別忘了,我們自身體內也有一個小宇宙。人的內在心靈世界與整個宇宙的外在物質世界,🍃是同一個整體,他們本來就是協調一致 的🍃,但因為他們存在於人無意識的心靈裏,所以無法被意識完全解讀。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21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呼吸一次,釋放所有與你不相應之事物,再呼吸一次,抓住週邊所有的快樂,並讓這快樂保留在心中。 將愛從心中輻射,給你自己,給你周邊人,給所有的一切。感覺你與自我相連結,與高我連結,與週邊一切相連結。請於內在對自己說,我尊重我自身的體驗,我愛真實的自己。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如果記憶僅僅像錄像帶,那麼想象一個新環境將會變得很困難。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理解。他告訴我們時間是由事物創造的;不是在那裏等著這些事物在時間裏面發揮作用。愛因斯坦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得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事物不是按既定的順序發生的。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留一口氣、點一盞燈:葉問、食飯、世界末日 把「一啖氣」捨棄了,交出去的那口氣是為了讓世上的燈繼續燃亮。「一啖氣」和「一盞燈」看來不再並存,卻有所轉化。「點一盞燈」是盼望之所在--意志與自由並不只是個人的事情。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23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呼吸一次,釋放所有與你不相應之事物,再呼吸一次,抓住週邊所有的快樂,並讓這快樂保留在心中。 將愛從心中輻射,給你自己,給你周邊人,給所有的一切。感覺你與自我相連結,與高我連結,與週邊一切相連結。請於內在對自己說,我尊重我自身的體驗,我愛真實的自己。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如果記憶僅僅像錄像帶,那麼想象一個新環境將會變得很困難。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理解。他告訴我們時間是由事物創造的;不是在那裏等著這些事物在時間裏面發揮作用。愛因斯坦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得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事物不是按既定的順序發生的。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留一口氣、點一盞燈:葉問、食飯、世界末日 把「一啖氣」捨棄了,交出去的那口氣是為了讓世上的燈繼續燃亮。「一啖氣」和「一盞燈」看來不再並存,卻有所轉化。「點一盞燈」是盼望之所在--意志與自由並不只是個人的事情。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2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基於共時性理論的發展,為探索宇宙中的無形聯繫開創了新視野。榮格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象徵性意義」的網絡聯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此網絡,人類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現象在非因果的前提下產生意義上的共鳴。這一概念突破了西方傳統心理學的框架,也對人類如何理解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之間的聯
情緒與事件的巧合,可能是無意識的「同步」波動。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有一段時間在看「容格」的書,對於其中談到的「同時性」就產生了興趣。 就我的理解「同時性」指的是一些相干或不相干的事,透過某一種機制聯結,形成連動反應,甚至同時出現,方式跟現今流行的「量子糾纏」很是類似。 那段時間常常經歷到「同時性」,有時心念一起,願望就出現或實現,像是買到便宜優質的無碼鞋或是適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巧妙的體驗過「#共時性」( #Synchronicity )。 你最近思考的問題或煩惱的事情,在不經意的訊息中似乎有了方向或是提供了有趣的角度。或是跟朋友正在講A君八卦,A君居然就出現了!這是心理學家 #榮格 早在100年前就發現的現象。 如果你正在看這則訊息,應該也是共時性的安排…
Thumbnail
當天再次覺得生命很奇妙的時刻: 沒想到參與紀老師的課程,與對哲學探究的興趣緣分,重新與大學時期的同學,有幸再次成為了同學。 或許這就是班雅明說的「通感」,如同群星一樣,在現今突然連結起來,有一種「啊!我現在才看懂這是怎麼一回事」的實際領受的頓悟。 另一方面這也如同榮格所提到的「共時性」
Thumbnail
首先想簡短的說明什麼是共時性,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共時性」的說法,榮格認為共時性具有如下三要素:有意義的巧合、非因果的關聯、與神祕性;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大家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腦海中突然想起某人的時候,那個人就突然打電話給你了!然後對方也回你,他也正想打電話給你!這就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基於共時性理論的發展,為探索宇宙中的無形聯繫開創了新視野。榮格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象徵性意義」的網絡聯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此網絡,人類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現象在非因果的前提下產生意義上的共鳴。這一概念突破了西方傳統心理學的框架,也對人類如何理解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之間的聯
情緒與事件的巧合,可能是無意識的「同步」波動。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有一段時間在看「容格」的書,對於其中談到的「同時性」就產生了興趣。 就我的理解「同時性」指的是一些相干或不相干的事,透過某一種機制聯結,形成連動反應,甚至同時出現,方式跟現今流行的「量子糾纏」很是類似。 那段時間常常經歷到「同時性」,有時心念一起,願望就出現或實現,像是買到便宜優質的無碼鞋或是適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巧妙的體驗過「#共時性」( #Synchronicity )。 你最近思考的問題或煩惱的事情,在不經意的訊息中似乎有了方向或是提供了有趣的角度。或是跟朋友正在講A君八卦,A君居然就出現了!這是心理學家 #榮格 早在100年前就發現的現象。 如果你正在看這則訊息,應該也是共時性的安排…
Thumbnail
當天再次覺得生命很奇妙的時刻: 沒想到參與紀老師的課程,與對哲學探究的興趣緣分,重新與大學時期的同學,有幸再次成為了同學。 或許這就是班雅明說的「通感」,如同群星一樣,在現今突然連結起來,有一種「啊!我現在才看懂這是怎麼一回事」的實際領受的頓悟。 另一方面這也如同榮格所提到的「共時性」
Thumbnail
首先想簡短的說明什麼是共時性,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共時性」的說法,榮格認為共時性具有如下三要素:有意義的巧合、非因果的關聯、與神祕性;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大家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腦海中突然想起某人的時候,那個人就突然打電話給你了!然後對方也回你,他也正想打電話給你!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