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女性主義的個人觀點|藝起講講畫

2024/02/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太確定各位對於「女性主義」這個詞聯想到的涵義是什麼?是單純的女權至上,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呢?本文想和各位聊聊的則是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身為女性,在談及女性主義與主體概念時好像總會有許多感慨。我還記得在碩一學期初的時候曾和以前的學妹談到課程中的所學,我想許多女性都會如她當時的反應一般「憑什麼女性就是匱乏的啊!」、「男性的父權有什麼了不起?歷史上也是有女性主持的紀錄的,又不全是他們!」、「那歷史就把母系社會的都忽略了?」,這些反應在我們現在看來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當我們單單去看向其他國家時,便會發現,直至今日仍有大量的女性因性別而遭受到迫害。

 



我在Netflix上看到一部2017的訪談紀錄片《夏娃的禁果》(La manzana de Eva,也被翻作EVE’S APPLE),內容便是透過全球決策者及甘比亞和肯亞的女孩進行訪談,其中詳細描述了殘割女性生殖器的恐怖,以及越來越多為了終止此等行為所做的努力。說實話我看沒幾分鐘就先暫停了,因為當我在片頭聽到那個數據時,我實在難以想像她們是如何面對這樣充滿恐懼的生活,以及為何在現今這個我們自詡「高科技、高發展且進步」的社會中,這等殘酷的行為仍然以如此高的比例存在著?巨大的詫異與難以接受使得我沒有辦法繼續看下去。片頭提及,全世界有兩億的女性曾經歷割禮,每天有8427名女孩遭受割害,也就是每分鐘6名。這數據是驚人的,也讓人很是揪心…,尤其在「我沒有選擇成為主角,也沒有選擇成為數百萬名承受這種痛苦的女性之一,但我選擇作戰、選擇奮鬥、選擇拒絕。」這樣一番話出現後更是讓人心疼無比。

 

以現實層面來說,我們確實不該因為覺得難以承受而選擇不繼續觀看、面對這樣的現實。又或者說,正因為它實際存在,且存在已久,我們才更應該去正視它、調整它,甚至「改正」它。否則這樣的現象只會一直存在,並無法得到改善。當有人意識到並曾提出、試圖改善都無法一蹴而就時,更遑論明明有同感卻毫無作為了。從「割禮」這件事回頭來看女性在性別中的弱勢,不免納悶「難道真無改善的方法嗎?」、「這麼龐大的數據在這裡,就沒有足以協助女性捍衛權力的公權力嗎?還是這樣的弱勢便是權力認為女性應得的?」。若是單以問卷調查、訪談法來做調查時,我猜想現今得到的大多數答案都會是認同女性不該遭受到此等對待。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改變的無法完成呢?我目前所能設想到的是「父權」為己身權力的維護。因為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不免會使其感覺受到了壓迫,讓他們想維護、回到原始的男性氣慨。這樣的想法應該源自於許多人誤會女性主義就是女性在「為女性追求權利」而已,不過在進一步了解後便會認知到女性主義所要追求的並非是女性的權利這麼淺層,而是追求性別平權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其中也包含了消除性別定型觀念、爭取為婦女創造與男子平等的教育和職業機會…等。除了針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和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我個人認為有篇文章裡的一段文字寫的蠻好的,他寫到『當社會進步,不但社會本身更複雜,人也更「尊重」這些複雜,並且知道要避免因為忽視複雜而做出武斷歸因。這些要素,都讓我們更難證明有些不平等潛藏在結構裡。換句話說,要證明「現代風格」的不平等存在,舉證責任的分配,對正方先天不利。這是為什麼我認為有理由更同情看待那些可能反映不平等存在的說法。』。這段文字道出了不平等的關係並不只出現在表面上,而是出現在不同地方,有些明面上看不出來的不平等關係正是因為其潛藏在社會錯綜複雜的結構之中,才會使人在平等與不平等之間產生矛盾,難以定義。

 

當閱讀這些文字與概念時,一開始我確實覺得挺難理解的,感覺自己看了許多內容,卻似乎沒能完整的消化進來。不過隨著多看了些文章、資料後,漸漸會發現「喔!原來是這樣!」,他們之間彼此都是串聯的、相互影響的。再套用這些概念在現今我們所能看到的許多事物中時,會更好的理解。像是在亞洲傳統文化中常有的「男主外、女主內」印象,以前彷彿是個無法打破的詛咒,若有人試圖挑戰這個詛咒的權威,必然會被視為不孝、不合格的家庭倫理。可我聯想到了近年來在大陸娛樂圈裡一對比較特殊的例子,演員戚薇和李承鉉的「女主外,男主內」婚姻,傳統觀念中的一家之主搖身一變成為家庭主夫,本被認為該相夫教子的妻子得以在自己的職場領域持續大放異彩,原因就在於「他們願意聽取彼此的聲音」(這點我覺得可以跟很多概念同理,女性主義中的互相平等、後殖民主義裡提到的中心與非中心…等),男方才會願意在妻子產後接下照顧孩子的工作,並讓妻子先在職場的最佳年齡返回職場(訪談中他們曾提及,因為相較於女性,男性的演員職場生命較不受年齡影響)。在他們的女主外、男主內婚姻生活中所得到的經歷,恰恰能藉由其演藝人員的身分,透過媒體採訪而被放大、加以傳播,在我看來正向影響是多於負面影響的。我曾見到在各個討論區有許多男性因為李承鉉分享自己育兒時,情緒抑鬱長達1年多,而吐露了許多育兒的辛酸,許多由女性說出口會被反駁的文字在由男性說出口後,猶如得到第三方認證般,被越來越多男性理解。其中提到的『一直在家照顧小孩,才發現過去把全職家長的角色看得太簡單,「其實耗的時間和精力非常多,但是從結果來說,看起來像你一整天都沒有幹什麼。」』更是說中了大批全職媽媽的內心,這恰恰是許多家庭中男性無法同理於女性的點之一。

 

我時常會想,當社會中得以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出現時,女性主義所期盼看見的世界是不是就會越發清晰。之前看到了游孟書老師和藝術家李瑋策畫的展覽「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游老師在展覽介紹中說明,展覽標題的「冬雨.遠山.近海」是透過策展人與藝術家問卷訪談,記錄藝術家個人生活與宜蘭記憶相關的文字組合。她們期望能以藝術家自身的感知經驗,取代社會群體對於「女性」既有的觀看與閱讀方式。除了建構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展覽平臺外,也嘗試將「女性」在藝術史上的角色重新定位,呼應當代藝術在21世紀初期對應性別與身份等議題的多元觀點。期許將來不論是任何領域,女性都能夠獲得平等的對待,或許將來在歷史中我們也能大聲的回應到「There are great women in every sphere.」。

 

參考資料

La manzana de Eva

https://www.premiosgoya.com/pelicula/la-manzana-de-eva/

朱家安/社會已經很平等了,為什麼還要讀女性主義?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4577037

戚薇、李承鉉「女主外,男主內」相愛8年:婚姻不是依賴,是一起變好

https://woman.tvbs.com.tw/entertainment/27680

【2022/12/3~2023/4/9】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展

https://ymoa.e-land.gov.tw/News_Content.aspx?n=50B4F7476F48EC4F&sms=74A58E0B546FE2DC&s=648A55063E05C50B

知識使人更加充實,然而永遠有讀不完的書,吸收不完的知識… 所以就一起來互相分享,讓知識的傳遞更沒有隔閡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