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別讓「少子化」的談論, 變成「少了腦子的談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來談談少子化吧。

  其實我本來想的開頭是「今天是母親節,應應景,就來談談少子化吧!」但是我後來想一想覺得這個邏輯很混蛋,生孩子不是只有母親的事,男人不該在這個議題的談論中理所當然的倖免於難,所以如果你認同這件事,請在閱讀下面的內容時都不要忘記,這篇文章是寫給母親、父親,以及所有可以生小孩的人的。

  會想談少子化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起因當然是因為前一陣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這個驚悚的話題開始。從這個事實見報以來,相關的討論一直在我的臉書同溫層喧騰著,這個怎麼看都與我無關的議題讓我覺得我與我的同溫層好像也沒那麼同溫。

  言歸正傳,那些討論的文章有些很有道理,但是有些我卻非常難認同。譬如有人說,高房價讓年輕人不想生,講到這邊似乎還有點道理,但是往下延伸出「如果房價可以不漲,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漲,年輕人才敢生小孩」這樣的結論我就無論如何難以苟同了。一個房價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漲的地方,一個在可見的未來都難以看見發展可能性的地方,年輕人唯一合乎邏輯的作為是,離開那裡。另外還有人嗤之以鼻說,少子化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貪圖享樂,不願意負起責任生小孩養育下一代,我也同樣難以苟同,現在早就不是那種「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時代了,如果生了小孩就叫「負責任」,不生就是「不負責任」,那「人」的存在意義也太可悲了,跟牧場裡的牛羊差相彷彿,我實在不願意把人的價值建立在生殖器上。當然還有人說因為經濟大環境不好,所以年輕人不敢生小孩,暫且不論台灣的經濟到底好不好的問題,這個論調本身就大有問題,全世界幾乎都展現了同樣的社會現象,就是越富有、越發達的社會,出生率下滑得越快,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下,貧民窟的出生率也往往會遠高於富人區。雖然不能說越有錢越不想生,也不能把出生率下降當作是社會經濟成長的象徵,但是同樣的,把少子化跟經濟發展掛勾談論,似乎欠缺現實依據。

  總之,如果我們只是把對現狀的不滿當作談論台灣少子化時,一個粗糙廉價的寄託,那對改變這件事實在一點幫助也沒有。所以如果你把少子化歸因於「因為民進黨執政」、「因為國民黨還沒倒」、「因為房價太貴」、「因為核四可能死灰復燃」、「因為老天沒下雨」什麼諸如此類的理由,那還不如大聲譴責我:「因為你還在發廢文,所以台灣少子化。」可能還比較有道理一點。

  如果我只聊上面這種老生常談,那就太對不起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間了,接下來我們來試試談點不一樣的。

  現在我看到的少子化理由中,比較誠懇,也比較有討論價值的是,現在年輕人的觀念中,可能更傾向於把「自我實現」放在「養兒育女」之前,說得白話一點,就是認為生養子女會犧牲太多時間、金錢、自由。當然是這樣沒錯,尤其在社會觀念還沒有完全兩性平等的狀況下,這樣的犧牲往往被迫降臨在母親的角色上,不過我也相信有很多父親同樣因此不得不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樣的實例太多,更恰當的說法是,每一個父母都是這種「犧牲」的實例,這也是父母之所以偉大之處。好的,或許你有注意到,上一句話裡我把犧牲兩個字加了引號,這絕不是我質疑甚或嘲諷那些付出,我只是有些疑惑,在每個人自我實現的艱難路途中,因為外在環境條件突如其來的改變,而主動被動的調整步伐、方向、目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生兒育女當然是一件巨大的人生改變,你可以選擇為了養育子女改變原有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但是同樣也可以思考如何在不改變原有人生目標的前提下,如何調整自我實現的步伐。這很難,當然很難,要擁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生從來都不容易,你或你老婆懷孕會逼迫你改變計畫,遇上失業、景氣不好、被人暗算、環境改變、貴人相助都會逼迫你改變計畫,計畫改變會讓人煩躁、無力、悲哀,但是你還有你的智慧可以倚賴,你永遠可以找到因應改變還自我實現的方法,最起碼你可以對自己有這樣的信心。

  那如果你問我,這麼會講,你說說少子化該怎麼辦啊!該怎麼讓那些不敢生的人去生小孩啊!我這麼狡猾,怎麼會讓你如願呢?更何況,我是搞企劃和行銷的而不是社會學家和政府當權者,所以我遇上我解決不掉的問題就只好繞開來,或是索性走向問題的反面走到底。然後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當大家嚴肅質問那些不願意生小孩的人:「為什麼你不生!」的時候,好像沒人去問那些生了小孩的人:「為什麼你生了?」好比我在做房地產企劃的時候,想把房子賣掉,我當然不會去問那些決定不買的人,我一定是去問買了房子的客戶:「為什麼你選擇買我們的房子?」然後把客戶全家福照片修得男帥女美父慈子孝,放在DM上面「幸福證言」那個欄位裡。讓其他人覺得買這個房子真是不錯,然後群起效尤。如果用這個邏輯真的去詢問那些父母生小孩的理由,可能會得到滿有趣的結果,當然有人會說:「因為我們都喜歡小孩。」有人可能是:「因為他三代單傳。」也不無可能有人的理由是:「因為那晚喝太多,而且保險套用完了。」但是我不揣冒昧的猜測很有可能大多數父母聽到這個問題都會一愣:「啊?怎麼會這樣問?就……生了就生了啊。」我曾經比喻過,男人覺得戀愛到結婚的過程是場冗長的RPG GAME,但女人則不。不過在結婚生小孩這件事上,倒是男女常常擁有難得的共識,他們都可能不自覺的把婚姻當成另一場RPG GAME,「婚禮」這一關破關之後的下一關很可能就是「懷孕」,這是個不太高明的、單線的遊戲設計,一般玩家不分男女通常比較關心的是要怎麼破這一關,需要什麼道具、要累積多少經驗值、需要打怎樣的怪、多高的Level才好過。扯遠了,總之結了婚生小孩,理所當然,天經地義。這一關到底是不是非過不可的,其實真的沒有這種必然。對,其實我想不分男女很多人其實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我要生?」甚至為了生小孩才結婚的人也所在多有。當然你可以說這是生物本能,但是人類的進化過程其實也就是一連串與生物本能戰鬥的血淚史,抗拒所有的「必然」其實也是一種很美好的選擇。

  看起來我好像在指責那些生小孩的決定都欠缺思考對嗎?其實並不,我更不打算像某些覺得自己很聰明的脫口秀演員一樣,輕蔑而迂迴的嘲笑那些決定生小孩的人:「我台大的同班同學全部都決定不生小孩,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責問『你們這麼聰明、這麼優秀,怎麼可以不生小孩?』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聰明,所以我們才會通通決定不生小孩。」其實這種對「生小孩」的輕蔑態度,也有可能相當程度的影響了一代人的生育意願。我想說的是,儘管可能有思考過會比較好,但是並不代表沒有思考過的決定就一定糟糕,最起碼我從那些常常在抱怨照顧兒女實在太辛苦的父母眼中,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滿滿滿滿的,我還不懂的幸福。

  那麼回到那個「為什麼你要生?」的問題,讓我罔顧自身立場,代替父母們提供下面這個答案吧:「生小孩是因為想要知道,對另一個生命付出沒有條件、沒有盡頭、不求回報的愛,會是多麼幸福的事。」

  最後總結一下,少子化是國家社會的問題,不是你的,你永遠有權力去決定自己的人生該怎麼發展、自己的身體要怎麼使用。若是你正處在要不要生小孩的煎熬中,我想說,若你決定不生值得支持,決定生也並不莽撞無知;而那些已經生了小孩的,你們為孩子的犧牲絕對值得感激,但是你們看著自己寶貝時難以遏止的那種幸福眼神也令我羨慕嫉妒。生與不生都是選擇,凡選擇必有代價,生小孩的代價真的很大,大到你可能不管怎麼準備都不夠,但是你可以得到的回應,也可能是你怎麼想也想不到的。如果你還不信,不妨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請教一下你的母親,我想她也不會對自己的付出有過一絲後悔。

  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章至鈞的沙龍
83會員
67內容數
生活其實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很多時候看起來天馬行空的詭異想法,可能才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方式。我試著「講錯話」,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更靠近事實一點。
章至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從周思齊的生涯,我們看見一個棒球員該有的樣子和不一樣的樣子,但是這次引退賽之後又給了我更多思考。老實說,即便我是一個老爪迷,對周思齊也有非常好的印象,這次引退賽的空前盛大,我都不禁很不好意思的偷偷覺得,這是不是真的太浮誇了一點?
Thumbnail
2024/09/25
從周思齊的生涯,我們看見一個棒球員該有的樣子和不一樣的樣子,但是這次引退賽之後又給了我更多思考。老實說,即便我是一個老爪迷,對周思齊也有非常好的印象,這次引退賽的空前盛大,我都不禁很不好意思的偷偷覺得,這是不是真的太浮誇了一點?
Thumbnail
2024/09/25
誰跟我說球員一定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我都會請他去看看周思齊。
Thumbnail
2024/09/25
誰跟我說球員一定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我都會請他去看看周思齊。
Thumbnail
2024/05/04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2024/05/04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幾乎全球進步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漸漸面臨少子化,台灣又特別嚴重。 每每見到報章新聞呼籲總是半威脅式的說明少子化有多恐怖,或許是希望現在的適婚適育男女多多努力,但老實說,面對少子化後的社會什麼勞動力缺乏啊、人口替代率不足啊等等的遙不可及的未來,遠遠不如親見了「以現在社會現況實際生了孩子後的人生」的恐怖
Thumbnail
幾乎全球進步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漸漸面臨少子化,台灣又特別嚴重。 每每見到報章新聞呼籲總是半威脅式的說明少子化有多恐怖,或許是希望現在的適婚適育男女多多努力,但老實說,面對少子化後的社會什麼勞動力缺乏啊、人口替代率不足啊等等的遙不可及的未來,遠遠不如親見了「以現在社會現況實際生了孩子後的人生」的恐怖
Thumbnail
「不確定性是一種自由。」 看了BBC專訪【新聞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萎縮,兩位年輕女性解釋為何不願意結婚生育後】,坦白說,這雖然是很讓人驚訝的新聞,但我沒有太意外。
Thumbnail
「不確定性是一種自由。」 看了BBC專訪【新聞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萎縮,兩位年輕女性解釋為何不願意結婚生育後】,坦白說,這雖然是很讓人驚訝的新聞,但我沒有太意外。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隨著每年出生率不斷創新低,政府也相對應端出獎勵生育政策。「催生」,成為很多已婚仍未生育女性常面臨的狀況。 要不要生孩子,本該是當事人自己評估後自行決定即可,荒謬的是,只要女人結婚了,連路人甲乙丙都在關心她的肚皮有沒有動靜,沒生,就趕快生一個吧!已經生一個孩子,就催著趕快生第二個孩子吧!
Thumbnail
隨著每年出生率不斷創新低,政府也相對應端出獎勵生育政策。「催生」,成為很多已婚仍未生育女性常面臨的狀況。 要不要生孩子,本該是當事人自己評估後自行決定即可,荒謬的是,只要女人結婚了,連路人甲乙丙都在關心她的肚皮有沒有動靜,沒生,就趕快生一個吧!已經生一個孩子,就催著趕快生第二個孩子吧!
Thumbnail
許多關於少子化的討論,可以歸類為「抓戰犯文」,終究是個人主義式的思維。
Thumbnail
許多關於少子化的討論,可以歸類為「抓戰犯文」,終究是個人主義式的思維。
Thumbnail
對許多臺灣年輕人來說,育兒就是白花錢,使得這幅約基別將嬰兒摩西放水流的故事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對許多臺灣年輕人來說,育兒就是白花錢,使得這幅約基別將嬰兒摩西放水流的故事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會想談少子化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起因當然是因為前一陣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這個驚悚的話題開始。從這個事實見報以來,相關的討論一直在我的臉書同溫層喧騰著,這個怎麼看都與我無關的議題讓我覺得我與我的同溫層好像也沒那麼同溫。
Thumbnail
  會想談少子化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起因當然是因為前一陣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這個驚悚的話題開始。從這個事實見報以來,相關的討論一直在我的臉書同溫層喧騰著,這個怎麼看都與我無關的議題讓我覺得我與我的同溫層好像也沒那麼同溫。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