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晴的小說教學】(三八)編劇:什麼是伏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在討論小說技法的時候,最容易被人提點到的,來來去去不外乎幾個名詞。
  衝突、懸念、伏筆。
  幾乎跟小說有關的所有要素,都能把這三個項目藏在裡面進行討論。
  本篇想針對「伏筆」進行討論。

什麼是伏筆?


  簡單來說,什麼是伏筆?
  我認為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埋陷阱」。
  用比較具體的講法,就是預先讓故事中出現某個在當下微不足道的細小徵兆,之後利用這個徵兆,在故事後半段扭轉劇情走向。
  你可以說,伏筆的作用是讓聰明的讀者能夠提早「見微知著」;也可以說是作者預先放下一個媒介,進而牽動「蝴蝶效應」的發生。
  歸根究柢,所謂的伏筆,就是希望在故事前段埋下一個「陷阱」(伏筆),讓這個陷阱在故事後段發生作用,直接抓住「獵物」(劇情逆轉)。
  這個逆轉未必是由壞轉好,也可能是因為前面的細小不慎,導致劇情由好轉壞。
  拿卡牌類遊戲作品,比如《遊戲王》來舉例,最基本的劇情線通常會長這樣:
  展開決鬥→主角陷入苦戰→苦戰苦戰苦戰→逆轉勝
  這時候,我們可以粗略地把劇情區分為「有伏筆」和「沒伏筆」兩類。
  沒有伏筆的劇情,就會是這樣的:
  展開決鬥→主角陷入苦戰→苦戰苦戰苦戰→「最後一回合抽到關鍵卡片」→逆轉勝
  由於沒有事先埋好伏筆,卻又要達成「逆轉勝」的結果,於是作者只能讓卡片「在該來的時候到來」。
  用故事劇情的說法叫做「我相信我的牌組」;用通俗的講法叫做「嘴砲」、「主角威能」。
  但如果是一個預先埋好伏筆的劇情,則會變成這樣:
  展開決鬥→「主角抽了一手爛牌」→陷入苦戰→苦戰苦戰苦戰→「原先的爛牌突然有發揮機會」→逆轉勝
  一樣是逆轉勝,但這張造成逆轉勝的「關鍵卡牌」,卻是在決鬥最開始就被主角握在手中,甚至還造成了主角在前半段對決中的困境。
  換句話說,敗也此卡,成也此卡,早在故事前段就「安排」好了。
  這就是「伏筆」的功能。

塑造伏筆的「方法」?


  透過伏筆來安排劇情,讓作者可以完美地「自圓其說」,且讀者看完後不只不會覺得突兀,還會覺得決鬥的過程非常精彩、巧妙。
  雖然說得很美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埋伏筆是一個說來簡單,執行困難的技巧。大家都知道這樣做的效果會很好,卻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做出「合情合理卻出乎意料」的神伏筆。
  就我來說,我認為很難直接統整出足以一概而論的萬用妙方。
  哪怕某天看到像是「輕鬆埋伏筆的一百招」這種好像很厲害的通則,我猜看完之後,多半也不會產生什麼能夠活用在故事裡的新思路。
  畢竟,能夠輕易被人想到甚至整理出來的伏筆,還能算是絕妙的神伏筆嗎?
  不過,如果反過來思考,我倒是可以大聲地說,有一種方式肯定做不出好的伏筆。
  那就是前一期曾說過的「邊想邊寫」。
  譬如剛剛《遊戲王》的例子,假如該作者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代表作者從一開始就「不知道」這場對決要怎麼進行下去。
  既然不知道決鬥會怎麼發展,作者又怎麼有辦法預先埋伏筆呢?

結論


  稍微整理一下結論吧。
  身為作者,我們當然沒辦法保證,自己想出的每個伏筆都很完美、很精彩,絕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但是,至少我們要讓作品能夠「有伏筆」。
  透過預想劇情、擬定大綱,多次整理自己的故事脈絡,來讓自己「有機會」構思出優質的伏筆。
  「完美」的伏筆也許需要一點天分跟靈感,但是「好」的伏筆,絕對可以靠預先佈局跟練習來達成。
  最後,我想用Youtuber老高的一段話來為今天的文章收尾。
  在一部有關費馬最終定理的影片裡面,老高提到一個想法:
  「我們現在做的事情看不出意義,是因為它的意義體現在未來的結果上。如果未來的結果對了,這個事情就很有意義。」
  很多人覺得數學家證明定理是吃飽太閒,沒事找事,但那很可能只是「現在沒用」,而不是「真的沒用」。
  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會有某個學說、某種技術,能因為前人所證明過的這些定理而完成,進而改變世界。
  如今看似是無用之功的這些蠢事,或許都是讓未來能往前邁進的基石,只是現在的我們都還不知道而已。
  換一句很常見的話,叫做「沒有一段路是白走的」。
  送給「伏筆」,也送給正在寫作路上苦撐著的「我們」。

  最後是老樣子的工商時間。
  我是顧天晴,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
  把寫作當成人生,有空就寫,寫到沒空。
  每週日更新小說教學,以及不定期更新書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Like並按下「喜歡」及「收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粉絲專頁,給我一點愛的關注,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16內容數
小說、書評、寫作教學、ACGN,以及親子生活紀錄。 讓「每一天」成為獨一無二的「這一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顧天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兒子出生後的這兩個禮拜,寫作進度毫不意外逼近於零。   這讓我想起之前一直記著的這個主題。當時看到不少相關討論,才會有感而發寫下這篇文章。   把目光放回現在。其實這篇的內容也很適用於如今的我自己。   寫很慢、沒進度,這些創作者的常態困擾,或許都是有跡可循的。  
  之前曾提到,我認為「招式」這種東西,其實非常違背邏輯。   這件事情在ACGN相關領域中,時常被創作者當成吐槽的點。比如在作品中會故意讓某角色問另一個角色,為什麼一定要把招式名稱唸出來。   本期從招式作為切入點,討論我認為一部作品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色──關鍵字。
  好幾個禮拜以前,曾有一期專門在討論故事篇章。當時預計要接著的是關於故事篇章制定的方法   沒想到拖拖拉拉到了現在,才終於把那時的坑給補上。   這一期,我想以比較實際的方式,來討論作者如何制定故事篇章。
  按照原本計畫,這一期應該討論的是制定故事篇章的方法。   不過,最近我在寫小說時,卻突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感悟,導致我覺得必須要趕快寫出這篇文章。   這個感悟和我原本的寫作思維有點衝突,某方面改變了我的想法。
  上一期以《黑暗靈魂3》為例,談到故事必要性之於小說的重要性。   這一期則要將故事必要性的概念做延伸,討論如何從編劇角度來「規劃」故事篇章。
  前幾期曾經以漫畫來討論,如何從編劇的角度,讓角色戲分成為塑造角色的助力。   前陣子我剛把《黑暗靈魂3》玩完,所以,本期想要從遊戲地圖的角度來探討,故事劇情其實存在著某種「必要性」。
  小兒子出生後的這兩個禮拜,寫作進度毫不意外逼近於零。   這讓我想起之前一直記著的這個主題。當時看到不少相關討論,才會有感而發寫下這篇文章。   把目光放回現在。其實這篇的內容也很適用於如今的我自己。   寫很慢、沒進度,這些創作者的常態困擾,或許都是有跡可循的。  
  之前曾提到,我認為「招式」這種東西,其實非常違背邏輯。   這件事情在ACGN相關領域中,時常被創作者當成吐槽的點。比如在作品中會故意讓某角色問另一個角色,為什麼一定要把招式名稱唸出來。   本期從招式作為切入點,討論我認為一部作品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色──關鍵字。
  好幾個禮拜以前,曾有一期專門在討論故事篇章。當時預計要接著的是關於故事篇章制定的方法   沒想到拖拖拉拉到了現在,才終於把那時的坑給補上。   這一期,我想以比較實際的方式,來討論作者如何制定故事篇章。
  按照原本計畫,這一期應該討論的是制定故事篇章的方法。   不過,最近我在寫小說時,卻突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感悟,導致我覺得必須要趕快寫出這篇文章。   這個感悟和我原本的寫作思維有點衝突,某方面改變了我的想法。
  上一期以《黑暗靈魂3》為例,談到故事必要性之於小說的重要性。   這一期則要將故事必要性的概念做延伸,討論如何從編劇角度來「規劃」故事篇章。
  前幾期曾經以漫畫來討論,如何從編劇的角度,讓角色戲分成為塑造角色的助力。   前陣子我剛把《黑暗靈魂3》玩完,所以,本期想要從遊戲地圖的角度來探討,故事劇情其實存在著某種「必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我們今天主要談怎麼破題,不過也會兼談結局,因為很多創作者會用結局破題。從結局破題意味著,創作者已經充分思考故事的結構面,知道哪一幕、哪個事件與什麼時間點最為關鍵,確定哪個切入點最能邀請讀者進入故事。
  合:   總得來說就是將故事前面所有的伏筆也好、情節也好,進行融合整理,最終蹦出愛的火花,我是說結局。   ❋對於小說而言,【合】並不算結局本身,只是一個讓故事「收尾」的作用,而尾巴收得好不好,全憑前面的安排好不好,有一種給自己作品做覺悟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赤裸裸的受死吧!   假設前面
  上一篇廢話一堆(好吧我一直如此)。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這是我們要細說的步驟,上一篇已經寫了「靈感」。這次進入開坑! ❈   試問,「你想寫什麼類型的故事?」,只要類型就好,這就是第一步。   下面的假設示範,我將使用「最困難最複雜但其實最常見也最容易有漏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嗷嗚,這個部分,我會列舉寫作上的開頭手法,但「故事」(小說、散文等)真的用不上的就不介紹了,因為這些手法主要都是為「論說」而生,說白了就是作文那類的,針對一個「主題」的。   開頭的寫法有:破題法、冒題法、喻題法、設問法、回憶法、觸景生情法、懸疑法、舉例法、倒敘法、引述法。   那麼我左思右
Thumbnail
在寫小說前,會先燒個鼠尾草、秘魯聖木淨化心靈,或放個紫水晶好開智慧,藉以祈求繆思女神降臨嗎?在觀看清大開放式課程,許榮哲老師討論寫小說的 Fu 時,腦中自然而然流洩出這些畫面。實際上,因寫小說的經驗淺薄,只有經歷寫不出來的困頓掙扎,倒沒體會過,「對,就是這個 Fu 了」,靈感大爆發是什麼狀況。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陰謀論有個魔力:故事性強到炸裂。我研究後得出陰謀論的成功訣竅: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我們今天主要談怎麼破題,不過也會兼談結局,因為很多創作者會用結局破題。從結局破題意味著,創作者已經充分思考故事的結構面,知道哪一幕、哪個事件與什麼時間點最為關鍵,確定哪個切入點最能邀請讀者進入故事。
  合:   總得來說就是將故事前面所有的伏筆也好、情節也好,進行融合整理,最終蹦出愛的火花,我是說結局。   ❋對於小說而言,【合】並不算結局本身,只是一個讓故事「收尾」的作用,而尾巴收得好不好,全憑前面的安排好不好,有一種給自己作品做覺悟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赤裸裸的受死吧!   假設前面
  上一篇廢話一堆(好吧我一直如此)。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這是我們要細說的步驟,上一篇已經寫了「靈感」。這次進入開坑! ❈   試問,「你想寫什麼類型的故事?」,只要類型就好,這就是第一步。   下面的假設示範,我將使用「最困難最複雜但其實最常見也最容易有漏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嗷嗚,這個部分,我會列舉寫作上的開頭手法,但「故事」(小說、散文等)真的用不上的就不介紹了,因為這些手法主要都是為「論說」而生,說白了就是作文那類的,針對一個「主題」的。   開頭的寫法有:破題法、冒題法、喻題法、設問法、回憶法、觸景生情法、懸疑法、舉例法、倒敘法、引述法。   那麼我左思右
Thumbnail
在寫小說前,會先燒個鼠尾草、秘魯聖木淨化心靈,或放個紫水晶好開智慧,藉以祈求繆思女神降臨嗎?在觀看清大開放式課程,許榮哲老師討論寫小說的 Fu 時,腦中自然而然流洩出這些畫面。實際上,因寫小說的經驗淺薄,只有經歷寫不出來的困頓掙扎,倒沒體會過,「對,就是這個 Fu 了」,靈感大爆發是什麼狀況。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陰謀論有個魔力:故事性強到炸裂。我研究後得出陰謀論的成功訣竅: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