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REATORS》是廣江禮威原作,青木英監督,TROYCA製作的原創動畫,牧野龍一進行角色設計,I-IV負責機械設計,澤野弘之擔任音樂製作,由Aniplex和小學館聯合出品。電視動畫於2017年4月8日播出。本作是現代背景下的反穿越式幻想戰鬥故事,核心概念是「由人們所創作的各種作品中的角色要制裁自己的創作者,並且取代他們的位置」。這就是作品標題《Re:CREATORS》的含義,對於被創作的虛構角色而言,創作他們不是「創作者」(creators),而是「造物主」(CREATORS),角色希望改變自己的世界,於是決定把高高在上的「眾神」拖到地上施以制裁,讓「眾人」能夠翻身成為「造物主」(CREATORS)。(摘自維基百科) 即使本作是原創動畫,卻有著令人驚艷的品質與劇情。在美術上,本作的人物畫風有著現代感的冷峻,在戰鬥上動作流暢自然,背景則是採寫實畫風。總體來說可看出製作方投入的用心與經費,相當之成功。而在劇情上的主軸正如上引文所述,是作品中的角色意圖影響自己的創作者以改變其世界的故事。以下將分別針對人物與劇情進行評論。
在人物上,本作因設定之緣故而有著絕對的優勢。本作的設定是由創作者創作的角色反穿越回現實的故事。這樣做的麻煩之處在於「真正」的創作者需要在動畫開始前就將這個角色刻畫完整,以讓其在動畫的動畫中能立刻展現出明確的性格。然而優點卻大的無法比擬。因為角色已經刻劃完整並有明確動畫背景的緣故,在二次元圈打滾較久的觀眾可以輕鬆的藉著其所屬的動畫之種類而推導出其個性。在人物這部分上,本作討論了三個有趣的主題,第一個是被創作出的人物通常性格都十分平板單一,因為其性格通常會被創作者刻意塑造以符合其背景脈絡。舉例來說,創造角色之一的煌樹茉美香來自於兒童向的魔法少女動畫。她原本的世界觀十分單純且和善。雖然沒有明講,但可推測應是二元的善惡觀,每天只要快樂的與朋友相處即可,有壞人就打倒。這樣理想化的世界觀形塑了她單純且過度理想化的性格。當她穿越到現實世界後,這樣的性格立刻體現出缺點。在被創造者們展開戰鬥時,她無法參與其中,因為她根本無法理解戰鬥的理由,畢竟原本的世界是如此和善,她同時也天真的相信只要和平共處就能解決問題,如此天真善良的她最後遭阿爾泰爾暗算而亡,可說是理想的盡頭。本作在人物上討論的第二個主題是作品世界觀的衝突。在上一部份中已經討論到人物性格會被背景脈絡影響,而本作在討論作為背景的世界觀上有更深入的討論。舉例來說,生活在黑暗現實世界觀中的彌勒寺優夜在初次遭遇茉美香的時候對她十分不耐煩,因為她對於戰鬥總是猶豫不決,不符合他殺伐果決的性格。生活在鐵血戰場中的愛麗絲特麗雅與賽蕾嘉在原作中也各自遭遇了她們當下認為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在一眾被創造者中,她們自認為自己有更高的正當性要求作家改寫劇情。由是便形成了為世界觀排定優劣的狀況。原本生活在鐵血中的角色們一致認為自己的世界雖然痛苦卻更為高尚,而較為和平的世界通常會被其他角色某種程度上的鄙視。痛苦與戰鬥不斷的世界成了道德制高點,卻不想即使是平和的世界觀也是作者為了特定目的創作出來的,筆者認為本作在此處的目的便是以此種狀況來諷刺絲毫不瞭解作品本質就對作家大肆批評的陋習。以作品《蠟筆小新》為例,許多人經常批評它簡陋的畫風與單純的劇情卻沒看見其中主角們在重要關頭展現出的勇氣與情感,以及最根本的,這部作品是為了兒童創作的。縱使上一個主題是對於尊重作者本意的強調,第三個主題卻是對「作品獨立」與「作者已死」的另類詮釋。一個角色的性格是由作者塑造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將每一部作品中角色的性格視為理所當然,但卻沒思考過其脫離原本背景脈絡的狀況。而本作呈現的角色穿越到現實就是這種狀況的具現化。縱使角色有明確的性格,那也只是特定背景的形塑。所以,當他們來到現實世界中,他們便在比原作品複雜無數倍的世界中發展出了作者設定外的感情與性格。在象徵性上,本作呈現的這種情形意指作品在完成後便已獨立於作者的思想。作品未必只能以作者的角度詮釋,讀者可對其有多元化的理解角度。而作品本身更可以其獨立的生命在無數讀者心中以各式形象被解讀,誕生出無數面向。
在劇情上,筆者認為本作的情節並無偏離標題,有確實的在討論創造與被創造的交織。而本作標題也有被良好的運用在三個方面的劇情中並使其臻於完整。首先是被創造者們在本作中皆有想藉著影響自己的造物主來「再」創造自己世界的想法。而接著是阿爾泰爾的作為。藉著劇情筆者可知她事實上是被世界給創造出來的,然而她討厭這個使自己原初造物主死去的世界,因此她意圖藉著世界賦予她的能力來毀滅世界,意義上也是造物主的概念。最後她也藉著這份能力「再」創造了許多世界,與自己的主人剎那在其中逍遙。這個標題最後被用在梅特歐拉的小說上。在事件的最後,因為梅特歐拉作為傳送門開啟者無法傳送自己的緣故而被迫留在現世。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的某一天,她將自己與其他被創造者經歷過的種種寫成了小說,標題取名為《Re:CREATORS》。取其重建之意來象徵已經消散的那段過往被重新建構成了一個獨立的世界,並代表對造物主們所創造的故事之再造,完美結束本作。而筆者認為本作除了作家創作的角色意圖取代其成為造物主外還有另一個主題,那就是對「英雄敘事」的反動。筆者所謂的「英雄敘事」指的是將作品中的主角塑造成英雄,並且在特定敘事邏輯下總是可以戰勝邪惡並拯救他人的創作方法。這樣的敘事方法即使作者以精密的劇情來合理化此結局也無法掩蓋其過於理想化的事實。以知名作品《鬼滅之刃》為例。劇中的主角炭治郎總是能戰勝不斷來襲的惡鬼,並解決每一個遇到的難題。當然,作者對此有自己的一套敘事邏輯來使這種情形顯得合理。不過,這些都是以主角一定能解決困難為前提創造出的「合理」,目的並非是要真的展現合理的劇情,而是凸顯主角的奮鬥與成長。在文學或故事創作上,這個敘事邏輯似乎無法避免,畢竟創作英雄故事本身就是對「正義必勝」這個真理的再現,加上作為受眾的讀者的話,這種故事的誕生便成了必然。然而英雄敘事過於泛濫後將產生疲乏,一貫的套路且缺乏新意的劇情無法再引起讀者的興趣。劇中與現實的斷裂性更是讓人難對其產生共鳴。本作中的阿爾泰爾這名角色象徵的正是反對英雄敘事的心態。每個主角都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然而,當置身於真實且未經刻意安排的現實性中時,這些主角們的人格與能力通常都禁不起考驗。阿爾泰爾破格的強大正可作為對英雄敘事的諷刺。無論多麼努力拼命的主角終將服膺於現實的殘酷。本作中的賽蕾嘉跟愛麗絲特麗雅便是實例。她們兩人具備一切「英雄故事」的要素,舉凡正義的價值觀到獲得成長的實力。但是,她們最後還是先後敗給了阿爾泰爾。這就是阿爾泰爾傳遞出的終極現實:「努力與拚上性命不代表會成功」。比起努力拼命後成功,更常見的是賭上一切後卻輸的更慘。阿爾泰爾與其他被創造者的衝突更可衍伸成創作時現實性與文學性衝突的討論。作品中的文學性是因為作家意圖藉著特定結構的故事來傳遞其思想,然而過於專注特定結構將忽略與現實的連結,由是將難以與作品目標受眾產生共鳴。因此,現今膾炙人口的作品通常在劇情結構中都同時反映了思想與一定程度的現實。除了現實性的討論外,筆者認為阿爾泰爾對其他被創造主的完全勝利象徵了另一種現象-創作的大眾化。相對於其他被創造物,阿爾泰爾特別之處在於她是網路上的二創作品。本作在後期關於戰鬥能力的設定是來自於作品本身的認同度。除阿爾泰爾外的被創造物們本來就有自己作品的穩定支持者。一方面這是穩定來源的優勢,但同時也有增長的限制,因為有明確結構與故事的作品要在短期間增加支持者是非常困難的。相較之下,阿爾泰爾作為二創作品在網路上迅速打響了人氣,她因此能接收到真正意義上的「群眾支持」。並且,她要增加能力不需要使特定的讀者群認同,只要有人在網路上創作並得到讚許,她就會獲得新的特殊能力。簡而言之,她的強大來自於大眾的想像力。其背後反映的趨勢是創作不再是專屬於專業人士的特權,二次創作與網路社群的興起使得創作在普羅大眾間變得可能。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創作上傳到網路社群與同樣使用網路空間的人交流。比起一部完整的小說或漫畫,一張畫功精湛的二次創作或原創角色更容易在社群間流通。筆者認為這是因為二創或原創角色有留給受眾「想像的空間」。一部完整的作品在人物性格與設定上早就講的清楚明白,讀者能做的只是欣賞與分析,卻不能「想像」。一張畫的好的圖只有單純的美術價值,設定上是一片空白,因此才能成為群眾想像力的載體。人們可以盡情對其揮灑創意,因為這麼做不會遭法律或道德的制裁。在大眾獲得創作的賦權後,創作不再是由美術文學專業領域掌控的字詞,而是由普羅大眾共享的話語與權利。
作為一部原創動畫,《Re:CREATORS》無疑有著不足之處。然而其所涵蓋的議題與劇情的完整度已經可稱之為近五年最佳的原創動畫。其精湛的打鬥畫面與鮮明的人物塑造固然是一大看點,但筆者認為其所揭露的一系列關於創作的議題實可對當今文藝教育產生正面影響。在台灣,即便其他領域的素養教育早已行之有年,在文藝教育上仍是維持一貫的作者至上角度。我們仍傾向將作品的詮釋權交由作者,並以此生產制式化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並非是說這樣的角度不好,然在教育方面上確實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有不良影響。筆者認為在文藝作品的教學上不該採取作者中心式的霸權角度,反而應該採取後現代主義式的思考模式,讓學生從多元觀點提出看法。就像本作的故事一般,作品不會只有作者詮釋的單種樣態,它會在與人群的接觸中生發出無限的模樣。
參考資料: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Re:CREATORS
2.https://justlaughtw.blogspot.com/2016/11/20174_26.html
作者:李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