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泊
十歲是我記憶的分水嶺,國小國中階段記得的事不多,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已離開山上,遷居到別的縣市,但十歲之前生長的地方卻深印腦海,童年時的景象不時在夢中浮現,總想有一天要回去看看那片山林;終於在離開多年之後,我終於又回到這個地方。
市集
山上人家大都自給自足,種的有各種蔬菜、水果,養的有雞、鴨、鵝、豬,山中也有多種美味野菜,但白米和其他的日用品就必須到這個小市集來購買,作物採收也挑到此地交易;在五十年代,山上仍過著沒有電的日子。交通不方便,山上人家有郵件總是集中在市集上的郵政代辦所,待近鄰有人下山總會順道帶回去。
小學
市集邊緣的小學,山上的孩子每天必須步行一個多鐘頭上學;入學的第一天,家長帶著小孩到校辦完註冊手續後,一個個離去,不少孩童不安心的哭了起來,對七歲的孩子來說,也許是第一次獨自在陌生的環境中,等待未知的生活。我靜靜的望著窗外,一隻蝴蝶慢慢的停在操場的鞦韆上。
印象最深的是學校的營養午餐,每天變換不同的食譜,有時是麵食類的點心,很多是家中不曾嚐過的,午餐變成很多小朋友每天的期待。
吊橋
市集通往山上首先須經過一座老舊的吊橋,很多人也許沒有走過搖搖晃晃吊橋的經驗,走在橋上,俯瞰橋下流水,有時候,會令人頭暈目眩;這可是孩童最喜歡玩樂的地方之一,在上面跑、跳、或重重的踩它,讓吊橋搖晃的更厲害,嚇嚇膽小的人,小小孩兒總是樂此不疲。
小店
過了吊橋走一段路,路旁有間很小的雜貨店,門前用樹木鋸成段當椅子,可供休憩,店中賣有彈珠汽水、糖果、自製枝仔冰等,是小朋友的最愛,但山上的窮孩子大都沒什麼零用錢,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了。
開學沒幾天,有一次,低年級只上半天課,我通常都跟同村的一個同學一起回家,有次他請假,我走到小店,前面漫漫山路,不敢自己一個回家,就在店前坐了下來,等哥哥放學;終於盼到哥哥跟幾個同村的孩童跑跑鬧鬧的走過來,我默默的跟在他們身後;過了一段路之後,他們竟然玩起賽跑的遊戲,小小年紀跟不上,不一會,一群人就在眼前消失,當我回到家時,已經天色昏暗,等著我的是父親憤怒的竹枝,「中午就放學的人,到現在才回家,到底野到哪裡去了..」
記憶中那是父親第一次的責打,也是唯一的一次,委屈的淚水只有默默的任他在晚風中飛逝~
油桐步道
這一段路,夾道兩旁長滿了油桐樹,當雨滴打在油桐葉面的滴滴咑咑聲,如果在雨夜獨行,聽了之後心中總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寂寥感;因此,詩人都喜歡用此來突顯孤寂與相思無奈;如李後主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道盡了多少孤寂的心緒,雖然油桐與梧桐不一樣,但情境應該差不多。
小時候不懂這些,記憶中只是喜歡落到地上那黃褐色圓型的果實,總把它一瓣瓣撥開來玩。以及撿拾那小小的桐花,不管天氣如何炎熱,這段路總是陰陰涼涼的,大大的樹葉把陽光都擋在外面了。
好漢坡
過了油桐步道,再走一小段路,眼前就是一段呈45度蜿蜒而上的坡道,村民們稱之為風坑仔崎,兩旁的杉木林帶來了一絲涼意,把汗流浹背的暑意暫時驅除,兩三百級的石階對少走山路的人可是一大考驗,這些自小走慣的孩子們仍輕鬆嬉鬧而上。
松樹林
兩旁一大片松樹,使得這段路陰涼無比;<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此種意境,至今才懂得,更有~~<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之嘆,孩提時仍然只是把落在地上的松果撿起來把玩而已。
溪畔小徑
最後一段道路是依著一條小溪旁邊前進,路旁蘊藏無盡寶藏,可見野生的土芭樂、蓮霧、百香果,果子成熟時任君採摘,更有滿樹的桑葚果,處處可見的野刺苺,有時帶個小小木盒,滿山野尋找,裝滿整盒的甜蜜回家。有時也到小溪裏抓些魚、蝦,或採摘過溝蕨、香櫞瓜的嫩芽(也就是俗稱的龍鬚菜),帶回家給母親烹煮一桌好料理:山裡的孩子不需要玩具,遍野總有無盡的驚奇。
故居
從小溪的一座木橋走過,兒時的家園已然在望,屋後滿山的桂竹林和麻竹林,讓我們有享用不盡的鮮筍,父親更把它製成筍乾,成為家中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庭院前斜坡底更種滿柑橘,橘花的清香至今仍是難忘的記憶;那一幢小小的竹管屋是父兄及村人合力建造起來的,站在橋頭望著我出生的地方,因久無人居,只剩牽牛花守護著傾圮的屋牆,在暮色蒼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