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寺-滿寺楓紅,猶如隨浪吞噬的平家旌旗

2021/05/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長樂寺 2020.5.24攝影
長樂寺
平家在壇之浦一戰海上全軍覆沒,無論是將士還是女眷都不願投降,紛紛抱著重物投海自盡,浪濤漂浮的鮮紅是血,還有平家滅亡的一面面旌旗。
清盛的女兒德子(建禮門院)及母親二位尼,抱著年僅八歲的天皇,帶上皇室相傳的三神器跟著跳海,然兒只有德子的被強行救起,源氏軍隊對用熊手勾住她的長髮,曾經尊貴的女子被狼狽不堪拖上船。
建禮門院在長樂寺落髮出家,輾轉到大原渡過餘生,目送平家興起到衰亡,那場戰役前丈夫高倉天皇就積勞早逝,母親、孩子以及千萬將士都永遠沉眠於海底,平家獨留她孤零零的一人,自此古佛青燈。
長樂寺是藏於圓山公園深處的古寺,一踏入彷彿隔絕喧擾的自成孤寂,左邊是方丈及庭園,石階上方是本堂,一路沿著山腹蜿蜒,我入內打量牆垣、榻榻各處角落可見磨損荒寂,積壓出的厚重塵灰,不如觀光景點名寺的風光,無人問津地哀惋著平家的終焉。
背後建禮門院的雕像及等身大的畫像目光沈沈地凝望來客,初夏降臨死寂的世界,蛙鳴尚知在人間。
本堂供奉胝觀音菩薩
■胝觀音菩薩
准胝(じゅんてい)梵語為清淨之意。
長樂寺供奉的本尊,據說是在傳教大師最澄渡唐時,海上遇到暴風,此時光芒萬丈出現觀音,腳踏兩頭神龍飛入最澄袖中,轉眼鎮住風雨,大師在平安抵達後,雕刻海上顯靈的三眼十八臂觀音,創建長樂寺供奉。
秘佛一般無法參拜,前方安置的是「御前立(おまえだて)」指的是代替本尊的佛像,秘佛只在天皇繼位時開帳。
鐘樓
■鐘樓
昭和13年重鑄,重現黃鐘調的悠揚音色,每年除夕夜敲響,一般人也可以體驗敲鐘。
平安時期瀑布
■平安時期瀑布
相阿彌引平安時代的瀑布泉水為池。
初夏
相阿彌之庭
■相阿彌之庭
室町時期將軍義政命相阿彌替銀閣寺作庭,相傳他先在此試作、池泉鑑賞式庭園,引平安時代的瀑布泉水為池,設計融入自然的山林之趣。
建礼門院御影 寺寶禁止攝影 轉自官網:http://www.age.ne.jp/x/chouraku/
■建礼門院御影
平家滅亡時,她29歲出家,寺中留下保存良好的肖像,為避開源氏耳目而用墨塗黑藏起,建禮門院的遺髮十一重石塔。
平清盛的女兒德子(建礼門院)生性恭謙溫和,卻在父親強權野心下身不由己,直到平家滅亡,她跟著母親及幼子投水自盡,卻又未能死成。
壇之浦戰結束一個月後,建禮門院因是天皇生母免於一死,眼見源氏興起,她黯然落髮,為平家一族念佛弔唁。
旁邊供奉木造建禮門院像,神韻細膩呈現她的高貴溫婉,依照建禮門院御影像雕刻而成,已故大佛師松久朋琳所作。
寺寶多處禁止攝影,有緣人可前往參拜親眼看看。
寺寶禁止攝影,轉自官網:http://www.age.ne.jp/x/chouraku/
她將幼子安徳天皇死前所穿的衣物,縫製御衣幡(佛教祭祀供養時所用旗幟)悼念,平家物語中記載,那是建禮門院極為珍視唯一的遺物。
我凝視昏暗燈光下小小的陳舊衣物,影子裡建禮門院針針細縫的酸楚面龐,一遍遍在往事中思念,黃櫨染磨損褪得發白,再也不會有長高的尺寸,所看所想都是海中濃重的窒息與傷感。

長樂寺 秋 2020.11.24攝影
相阿彌之庭
滿目泫然欲泣的血紅才是長樂寺,平家最後被留在人世的血脈建礼門院,母親及幼子在終戰投海而死,她獲救後在長樂寺出家,餘生念佛悼念一族。
滿寺楓紅猶如隨浪吞噬的平家旌旗,無數將士自盡成為海底亡魂,長伴沉眠的年幼天皇左右。
鐘樓
本堂
我避開太過哀慟的景色也好,沿著山道往上走、參拜江戶時代文人賴山陽之墓,悠然神往一句山紫水明寫意古都風華,今年原本申請見學故居,卻被委婉告知解說員年紀都大了,避免感染風險而停止見學,想著悲從中來,想快些看看先生的故居。
山路約十五分鐘
江戶時代文人賴山陽之墓
我避開太過哀慟的景色也好,沿著山道往上走、參拜江戶時代文人賴山陽之墓,悠然神往一句山紫水明寫意古都風華,今年原本申請見學故居,卻被委婉告知解說員年紀都大了,避免感染風險而停止見學,想到悲從中來的傷心,想看看先生的故居。
境內往上走徳川慶喜淵源的「尊攘苑」(水戸烈士墓所),眺望市内景色。
另外有頼山陽、頼三樹三郎父子墓碑,儒學大家頼山陽眺望霞雲輝映的東山及鴨川,稱讚「山紫水明(類似山明水秀)」並將書齋命名。
想他不願屈就在廣島當個小小的學者,兩度逃家奔往京都,30歲在此結交文人雅士,眺望霞雲輝映的東山及鴨川,書齋名為「山紫水明處」。
山陽在書齋花費三年撰寫的『日本外史』這本史書到明治時期時為暢銷第一,他卓越的見解文采,給予對幕末思想廣大的影響。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
【你們的支持鼓勵,是我前行的動力】https://liker.land/riverbankflo/civic
58會員
385內容數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