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千年>自此古佛青燈,與子同悲

<物語千年>自此古佛青燈,與子同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要去哪裡?」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抬頭問。

他的祖母二位尼含淚答道:「陛下,海底深處也有都城,我們與你一同前往。」


母親德子(建禮門院)在旁聽得哀慟,四面八方喊殺震天,染紅海水是平家折斷浮沈的赤紅旌旗,更是無數平家將士的鮮血。

壇之浦戰(1185年3月24日 – 1185年4月25日),最終決戰之地,擅長海戰的平氏大軍,因海潮奇蹟似的改向,慘敗於源氏軍隊,就此滅亡。

源平海上交戰,猶如天要亡平家,源義經率領的大軍順潮乘勝追擊,逐漸逼近天皇及女眷的船隻。

平家軍士紛紛抱緊重物跳海,遠遠可見華服女子們神情色悲戚而凜然,同樣不屈於敵、接二連三跟著投海,華美衣裳在風中揚起朵朵綻放後,很快被滔天浪濤吞沒。


源氏軍隊駭然目睹兩位身份尊貴的女子,抱著年幼的天皇,挾帶象徵天皇正統王權的三神器,一步步緊接走船頭,毫不猶豫地墜入深海,潮流湍急轉眼不見蹤影,源義經氣急敗壞地命令眾軍連忙打撈搶救。

二位尼及年幼天皇喪命,三神器中唯有天叢雲劍無數次尋找仍下落不明,彷彿堅決陪伴年幼天皇的孤單魂魄,永遠沈眠海底。

史上前所未聞的天皇投海而死,獲救的只有建禮門院,她被源氏兵士用熊手打撈,纏住頭髮拖救上船,狼狽不堪。

建禮門院在29歲經歷如日中天的平家滅亡,母親及幼子喪命,獨留未能如願共赴黃泉,身為平氏最後的血脈,內心折磨痛苦到難以言喻。

壇之浦戰結束一個月後,建禮門院因是天皇生母免於一死,在長樂寺出家為尼。

她將安徳天皇死前所穿的衣物,縫製御衣幡(佛教祭祀供養時所用旗幟)悼念,那是建禮門院極為珍視唯一的遺物。

她心如死灰坐在這裡合掌,愣愣地眺望庭外無盡長夜死寂,昏暗燈光下小小的陳舊衣物,反覆摩挲再也不會有長高的尺寸,影子裡建禮門院針針細縫的滄桑面龐,黃櫨染磨損褪得發白,所看所想都是海中濃重的窒息悲慟。


自此古佛青燈,與子同悲。



相關延伸閱讀:【古今人物】江戶時代文人賴山陽,「山紫水明」寫意古都風華

<物語千年>自此古佛青燈,與子同悲

長樂寺-滿寺楓紅,猶如隨浪吞噬的平家旌旗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

【你們的支持鼓勵,是我前行的動力】https://liker.land/riverbankflo/civic




avatar-img
泉 燈行的書齋
83會員
395內容數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泉 燈行的書齋 的其他內容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