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少子化、高齡化是亞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各縣市以地方創生為解決開端,目前在台灣方興未艾,找回在地活力,讓偏鄉也能逐漸發展,新北市政府格外重視,協助地方團隊例如北海論壇創生基地、鳴個喇叭!緬甸街發揮地方特色,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
而有「台灣地方創生之母」稱號的陳美伶,將在今年底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3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以「超越典型」為題,探討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進而改善高齡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
作為新北市第一個推出駐地媒體的地域品牌的北海創生青年知識論壇,創辦人汪汪地瓜園賴家華談起成立的契機點。當初文化大學新聞系老師帶著學生,到金山進行能源轉型議題探查,發現北海創生論壇成員皆為返鄉或留鄉的創業者,因此萌生深耕此地的念頭。
北海創生共同工作空間成立後,賴家華開始號召年齡層從二十初歲的大學實習生到六十多歲的壯世代在地青年、青農、創業者,以發展駐地媒體做為在地發展的基礎,透過廣播節目,整合金山食、湯、宿、遊、購、行等地方資源,並透過北海創生青年論壇建立人際網路。
圖/北海創生青年論壇自2018年7月成立至今,已舉辦超過50場次的地區論壇,也時常與新北市青年局合辦相關青年活動或參訪。
為了加強與地方連結性,北海創生青年論壇自2018年7月成立至今,已舉辦超過50場次的地區論壇,建立超過100家在地業者及商家的連繫網路,同時推動金山好物集、金山way便當、職人體驗學苑等共創營運模式。賴家華認為,透過這些模式的建立地方支持系統,協助每一位新創、青創來到金山發展時能有所依循。
目前青年推動課程、青年基地等政策皆集中於都會地區,對此賴家華表示,團隊位處偏遠的北海岸地區,較少能以團隊方式參與課程,但透過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所推動的各項政策,如輔導金、青年保險等都能實質傳達,期待未來在北海岸四鄉鎮、東北角四鄉鎮、偏遠山區都能夠建立微型偏嫏的區域支持系統。
圖/ 因著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推動的政策,讓位處偏遠的北海岸地區團隊,也能獲得在創業中實質的幫助。
鏡頭接著拉到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由於住了許多滇緬移民,因此俗稱為緬甸街。街區林立著由當地居民所經營的滇緬料理店,許多台灣朋友對於這條充滿南洋風味的華新街感到好奇,但卻沒有一個較完整且深入理解當地文化的管道。
「鳴個喇叭!緬甸街」創辦人楊萬利與姚羽亭,希望以輕鬆、有趣、好玩的方式出版街區雜誌、在地導覽、策劃活動,以在地人的視角帶領大家認識緬甸街,不論大家帶著哪種視角來到此地,一句「鳴個喇叭Mingalar par」,也是緬甸語「您好」的意思,是最容易拉近台灣民眾與緬甸文化彼此距離的方法,因此以此命名,創立「鳴個喇叭!緬甸街」。
圖/「鳴個喇叭Mingalar par」是緬甸語「您好」的意思,創辦人楊萬利與姚羽亭希望以輕鬆、有趣、好玩的方式,拉近台灣民眾與緬甸文化的距離。
出生於緬甸的楊萬利,與許多滇緬移民一樣,是在街區長大的孩子;姚羽亭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仔,大學時期做過東南亞、移工研究,因交換學生曾經在菲律賓生活一段時間,回台後由於長期蹲點緬甸街東南亞書店工作,與萬利結識,進而共同組織「鳴個喇叭!緬甸街」。
如今兩人與街上居民保持良好互動,但初期籌備街區雜誌,梳理緬甸街的文史資料過程中,楊萬利曾經遇到街區居民,因不理解團隊在做什麼,經常拒絕受訪,或是羞於述說自己的故事。
楊萬利從自家的移民經驗開始分享,當街區居民看到屬於華新街的在地雜誌出版之後,也從原先的不理解,轉變為正向且肯定的支持團隊理念,在緬甸街的奶茶舖一邊看《緬甸街》刊物,一邊說:「華新街很需要年輕人出來把這裡的文化介紹給大家。」
圖/楊萬利透過雜誌出版,從自家移民經驗開始分享,讓原先不理解的當街區居民,轉變為正向且肯定的支持團隊理念。
而一路支撐兩個女生在挫折中繼續前行,是在地人的人情味,楊萬利提到,試營運期間,在街區賣緬甸魚湯麵超過15年的阿薇阿姨,分享了許多緬甸料理好吃的秘訣、經營店面的撇步,阿薇阿姨說:我喜歡跟大家分享我做緬甸菜的方法,人終究都會兩手空空的離世,但若把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將來我們就會活在大家的心中,每當我們吃到某道料理時,就會想起:「啊!這是有一位阿薇教我做的。」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一路協助連結相關資源,支持團隊推動新北緬甸街街區文化與東南亞移民工文化平權,楊萬利提到,希望持續對外建立深度理解緬甸街區的管道,對內打造緬甸移民社群的發揮平台,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讓緬甸文化、技藝、記憶能持續傳承。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