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 隱居者對於現代社會的思考

Miso-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隱居札記,非常適合最近疫情下的我們居家閱讀的書。
這本書是一個日記體裁的書,其實就是作者席爾凡・戴松在貝加爾湖畔的小木屋隱居半年的日記。雖說是日記,但是文筆好的人就是可以把日記寫到能出成書。

裡面有大量的山林生活、動植物的描寫,貝加爾湖畔自然景色的變化,以及隱居者的心境描寫。可以讓我們這些心靈枯萎的都市人們一探隱居山林的真實樣貌。

raw-image


比起雪花結晶之美,為什麼人類更喜歡空洞的事物呢?

這是翻開這本書後第一句振動到我的句子,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多簡單的美好存在,只是我們被過多的事物遮蔽了五感。我們的感官已經麻木,無法再被最普通不過的事物打動。

現今是資訊爆炸的年代,FB滑開每天都有無數的訊息;Netflix打開有好幾萬部劇任你挑選。新知識一天天灌輸進腦海,但是我們看了那麼多資訊之後,有因此變得更聰明了嗎?我想很大部分還是被我們丟到腦袋的角落,漸漸被遺忘吧。知道得太多,選擇太多,反而讓我們更加混亂,不知從何下手。

小木屋的生活也許是一種退步,
但會不會在這種退步中也存在著進步呢?

在小木屋過著簡樸的生活,打水、劈柴都要親力親為。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生活太不進步,太不文明了。但是究竟進步的定義是什麼呢?科技、工具的進步,一定比身體勞動、在山林生存的智慧與技巧來的優越嗎?

現代人發明了各種節省時間、便利的工具,但人們並沒有覺得時間變充裕了,反而覺得時間越來越少,步調越來越快。作者在山林中擁有大把的時間,生活簡單,但是卻更能體會每個當下的美好,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感官/心靈上的進步呢?

自由的人乃擁有時間,能主宰空間的人只是強大。在都市裡,分秒、時日、年歲從我們指縫中溜走。他們從受創的時間傷口流去。在小木屋裡,時間平靜了下來,時間宛如乖巧老狗般躺在你腳邊,一時間,人甚至忘了它的存在。我是自由之身,因為我的日子是自由的。

我想隱居者的存在是在表示「嘿!我們可以以最低限度依靠社會的方式來生活喔!」這種行為其實是對現今社會的一種反思。隱居者對國家無所求,亦無所貢獻。退隱山林,自給自足導致政府「收入短少」。徹底退出市場,看似無作為,卻也是最強而有力的抗爭。

比起高舉黑布條的示威抗爭,以烤魚和從森林裡摘來的莓果為一餐,還更是跟政府唱反調。砲轟城市的人,本身亦需要城市。他們跟政府作對,因為政府是他們唯一的施力點。

經濟的成長來自人類對未來兌現的美好想像,而這些想像有很大一部分是堆砌在對自然資源的開採之下。這也是我開始做斷捨離的一個很大原因,減少消費,減少不必要資源的浪費,使每個物品能最大化的發揮它的用途。

所謂的現代化呀,
就是不肯多想一想進步的美好究竟從何而來。
石油和鈾元素長得什麼模樣?核能發電廠高牆裡有些什麼東西?從BP石油公司四千公尺深的水龍頭裡湧出來的原油,又是哪些成分組成的?是誰在轉換這些能源,並以電力的形式輸送到我們家裡來?小木屋的共產主義精神,在於一概拒絕中介組織。隱居者很清楚他的木柴、他的水、他吃的肉,以及他桌上散發清香的野薔薇是從哪裡來的。他的生活以就近取材為最高指導原則。他拒絕活在模糊不清的進步中,拒絕取用他一無所悉的能源。所謂的現代化呀,就是不肯多想一想進步的美好究竟從何而來。

這個世界的產業已經分化得太細,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吃的一碗牛丼要消耗多少的水(兩千公升,從飼養牛隻、飼料,種稻米等等的歷程所消耗的水),人們很難,也沒有那麼多心力(也沒有時間)去瞭解產業背後造成的各種影響。

我們人類呀,最大的罪過,就是無法再像狗一樣,
總能興奮激昂地一再撿回同一根骨頭。
我們在湖邊玩耍,我替他們把愛卡(狗)撿到的鹿骨丟出去,他們每次都會撿回來,怎麼玩都玩不膩。這遊戲他們愛玩得要命。這兩位大師教我要住在唯一值得居住的地方:當下。我們人類呀,最大的罪過,就是無法再像狗一樣,總能興奮激昂地一再撿回同一根骨頭。我們為了追求快樂,總是想在家裡囤積個幾十件愈來愈精密新穎的東西。廣告總是對我們喊『去撿回來!』。狗早已把慾望處理得乾乾淨淨。

王爾德說:「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人無法得其所欲,另一種是他得到了。」 不斷索求卻總感到不滿足,這就是人心。而正是這種無窮盡的慾望,滾雪球般的把人類推入無止盡的深淵。

政府什麼都看得到;在森林裡,生物卻來無影去無蹤。政府什麼都聽得到;森林卻是靜謐的天堂。政府什麼事都大權在握;在這裡,只有一些遙不可考的慣例。政府要求底下的人乖乖聽話,體面的身軀裡,心靈早已枯竭;加泰林卻讓人回歸原始,鬆綁靈魂的枷鎖。

順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模式並沒有不好,我們也的確需要很多科技與技術的發展。但是也希望大家別忘了,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你並不是沒有選擇的。



天空發狂了,純淨的空氣披頭散髮,光線驚惶漫射,此等絕世美景轉瞬即逝。這就是天神顯靈嗎?我無法拍攝任何照片,拍照成了雙重罪行:不屏氣凝神是罪,侮辱當下也是罪。


我有時也會有這種想法,到了一個絕美的地方,看到難得一見的美景,究竟是要用相機永遠定格下那個片刻呢?還是要好好地用自己的眼睛欣賞,那可能只有一次的體驗。張開全身心體會這個場所的一切美好,也許這樣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願我們都能體會到「當下」的美好與重要性,放下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算計,也許這個世界會變得看起來更可愛一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so的日常札記
34會員
33內容數
閱讀、旅遊、生活隨筆
Miso的日常札記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最近開始覺得 那些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著相信且熱愛事物的人,非常帥氣。 星野道夫先生,就是這樣帥氣的人。 他做為一位生態攝影家,在阿拉斯加的旅居手札。 讓我著迷於來自1990年代,極北大地的遙遠呼喚。
Thumbnail
2024/12/30
最近開始覺得 那些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著相信且熱愛事物的人,非常帥氣。 星野道夫先生,就是這樣帥氣的人。 他做為一位生態攝影家,在阿拉斯加的旅居手札。 讓我著迷於來自1990年代,極北大地的遙遠呼喚。
Thumbnail
2024/04/01
其實注意到這本書很久了,畢竟書名蠻特別的。但我卻一直沒有翻開讀一讀,也許以為是自然文學類的書吧。直到前幾天翻開來看,就被吸進非洲的荒野動物世界裡。
Thumbnail
2024/04/01
其實注意到這本書很久了,畢竟書名蠻特別的。但我卻一直沒有翻開讀一讀,也許以為是自然文學類的書吧。直到前幾天翻開來看,就被吸進非洲的荒野動物世界裡。
Thumbnail
2023/08/20
今天去寄出了漂書的包裹給朋友,裡面裝了書和共筆筆記本。以下是出發紀錄,如果之後有收回會再更新結果! (共筆筆記本首頁說明) 你好,看書的朋友: 歡迎參加第一回的Miso漂書,起心動念只是想要分享《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給更多人看到。感謝有惠貞這樣溫柔的大人,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更自由的活出自
Thumbnail
2023/08/20
今天去寄出了漂書的包裹給朋友,裡面裝了書和共筆筆記本。以下是出發紀錄,如果之後有收回會再更新結果! (共筆筆記本首頁說明) 你好,看書的朋友: 歡迎參加第一回的Miso漂書,起心動念只是想要分享《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給更多人看到。感謝有惠貞這樣溫柔的大人,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更自由的活出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學生的讀書心得01 看看沒出社會的大學生談隱居的浪漫
Thumbnail
大學生的讀書心得01 看看沒出社會的大學生談隱居的浪漫
Thumbnail
他能在日復一日的緩慢時間裡,真實的感受到情緖的起伏,感受到生活裡微小細緻的變動,也感受到四周生命波動,即使所在之處一片荒蕪,每每被寂靜與無盡的黑暗包圍,只要他還有可立足窩身的小木屋,那麼他就得以滿足如擁有一切。
Thumbnail
他能在日復一日的緩慢時間裡,真實的感受到情緖的起伏,感受到生活裡微小細緻的變動,也感受到四周生命波動,即使所在之處一片荒蕪,每每被寂靜與無盡的黑暗包圍,只要他還有可立足窩身的小木屋,那麼他就得以滿足如擁有一切。
Thumbnail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作者 Sylvain Tesson 譯者 梁若瑜
Thumbnail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作者 Sylvain Tesson 譯者 梁若瑜
Thumbnail
關於孤獨、寂靜的書何其多,但這是我看過寫得最好的。畢竟是非常難得的人生經歷,有最極端的參照值。隱居是否象徵逃避,還是純粹是一種夢想生活?來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 隱居是否象徵逃避,還是純粹是一種夢想生活?來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
Thumbnail
關於孤獨、寂靜的書何其多,但這是我看過寫得最好的。畢竟是非常難得的人生經歷,有最極端的參照值。隱居是否象徵逃避,還是純粹是一種夢想生活?來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 隱居是否象徵逃避,還是純粹是一種夢想生活?來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
Thumbnail
他的隱居經驗除了浪漫與美好,同時也充滿困惑、質疑與嘲諷。諷刺都市生活、嘲笑俄國文化,對身為法國布爾喬亞的自己也絕不手軟。戴松一日一日寫下他六個月間的經歷與思索,揭示他的欣喜與痛苦、質疑與平靜,正負情緒輪番上陣,反反覆覆近乎瘋狂(也可能因為伏特加喝太多)。隱居在西伯利亞的小木屋,真的美好嗎?快樂嗎?
Thumbnail
他的隱居經驗除了浪漫與美好,同時也充滿困惑、質疑與嘲諷。諷刺都市生活、嘲笑俄國文化,對身為法國布爾喬亞的自己也絕不手軟。戴松一日一日寫下他六個月間的經歷與思索,揭示他的欣喜與痛苦、質疑與平靜,正負情緒輪番上陣,反反覆覆近乎瘋狂(也可能因為伏特加喝太多)。隱居在西伯利亞的小木屋,真的美好嗎?快樂嗎?
Thumbnail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週末午後,以窗外的滂沱大雨為配樂,翻開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開始體驗作者帶給我們的寒冷嚴冬及絕美湖景。 作者曾有一次在貝加爾湖畔小憩三天的美好經驗,讓他對自己許諾,總有一天他要回到這裡。在開始這段貝加爾湖的隱居生活前,他覺得有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信,見不完的人,對於生活中的
Thumbnail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週末午後,以窗外的滂沱大雨為配樂,翻開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開始體驗作者帶給我們的寒冷嚴冬及絕美湖景。 作者曾有一次在貝加爾湖畔小憩三天的美好經驗,讓他對自己許諾,總有一天他要回到這裡。在開始這段貝加爾湖的隱居生活前,他覺得有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信,見不完的人,對於生活中的
Thumbnail
隱居札記,非常適合最近疫情下的我們居家閱讀的書。 這本書是一個日記體裁的書,其實就是作者席爾凡・戴松在貝加爾湖畔的小木屋隱居半年的日記。裡面有大量的山林生活、動植物的描寫,貝加爾湖畔自然景色的變化,以及隱居者的心境描寫。可以讓我們這些心靈枯萎的都市人一探隱居山林的真實樣貌。
Thumbnail
隱居札記,非常適合最近疫情下的我們居家閱讀的書。 這本書是一個日記體裁的書,其實就是作者席爾凡・戴松在貝加爾湖畔的小木屋隱居半年的日記。裡面有大量的山林生活、動植物的描寫,貝加爾湖畔自然景色的變化,以及隱居者的心境描寫。可以讓我們這些心靈枯萎的都市人一探隱居山林的真實樣貌。
Thumbnail
三月二十六日 大概先得在身體中灌一大堆伏特加,才能達到獨自一人漂浮在冬天零下數十度的貝加爾湖小木屋宇宙的浮力。 我喜歡待在被窩裡讀這本書,不是被窩裡的地方不行,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 貝加爾湖的小木屋給了作者冬天的溫暖藏身處,我的被窩則在這個被寒流北風滲透了的租屋公寓中,給了我賴在床上的絕對理由。貝
Thumbnail
三月二十六日 大概先得在身體中灌一大堆伏特加,才能達到獨自一人漂浮在冬天零下數十度的貝加爾湖小木屋宇宙的浮力。 我喜歡待在被窩裡讀這本書,不是被窩裡的地方不行,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 貝加爾湖的小木屋給了作者冬天的溫暖藏身處,我的被窩則在這個被寒流北風滲透了的租屋公寓中,給了我賴在床上的絕對理由。貝
Thumbnail
2021年第一天我嘗試了隱居日。 我沒有跑到山裡去,也沒有離開家。 只是斷開網路,不拿手機,不上社群網路,也不看Netflix、Youtube,做家事時也不聽Podcast。
Thumbnail
2021年第一天我嘗試了隱居日。 我沒有跑到山裡去,也沒有離開家。 只是斷開網路,不拿手機,不上社群網路,也不看Netflix、Youtube,做家事時也不聽Podcas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