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提到的伊勢神宮,在江戶時代的政策背景,以及由御師與伊勢講的經營模式之下,伊勢神宮逐漸變成了全日本人的旅遊(恩...參拜)夢想清單之一。而且,這樣的參拜(觀光)人潮也跟現在人出國旅遊一樣,是有分淡旺季的喔~
伊勢神宮有一個特殊的「式年遷宮」傳統,簡單的說就是每二十年要幫天照大神換一個新房子,所以,除了式年遷宮(搬家)的當年會吸引來一批想觀摩入厝儀式的民眾之外;式年遷宮的隔年,更是伊勢神宮參訪人數的大旺季,因為大家都想來看看天照大神金光閃閃的新家呢。
這麼多的旺季中,又以1830年的數據最為驚人(1829年為第53回式年遷宮),據說當時僅在短短的五個月期間,便湧入了486萬的參拜(觀光)人潮。這種大約每六十年就會爆發一次的參訪人潮,被稱為「お蔭参り(托沿途民眾的福氣,即使身無分文也能前往伊勢神宮參拜的意思)」。當時日本的總人口也才三千多萬人,換句話說,約每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曾經去伊勢神宮參拜過(參考資料來源:伊勢神宮官網、「千本鳥居百萬神」一書)。我想,這概念就跟現在台灣人很喜歡去日本玩一樣吧!根據2019年訪日台灣人次的統計約為489萬(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所以先撇除不參考),而台灣的人口以2300萬來計算,如果扣除重複進出的人次的話,差不多也是每五~六個人就有一個人去日本玩過。
「式年遷宮」是甚麼?
首先,「式年遷宮」中的「式年」表示的就是「在特定的年份」,而「遷宮」當然就是「換宮殿」的意思。伊勢神宮每二十年,就會將包含內宮、外宮、14個別宮以及入口的宇治橋等,全部依照原本的型式全部重新建造;同時,神宮內的寶物如服飾、扇子、傘具、馬具等,也都會依照原本使用的材質、型式去重新打造。這樣的制度,約從1300年前的天武天皇時代開始至今維持至今(其中當然也有幾次因為戰爭而暫停)仍在進行當中,距離目前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的第62回的式年遷宮。
在式年遷宮的制度之下,如今我們看到的伊勢神宮依舊保持著與1300年前一模一樣的建築工法與形式,且天照大神也一直都能有新房子可以住(只是每20年要搬家一次就是了XD)。因此,當有些團員看著本宮的建築,驚訝地稱讚著「這裡保存的真好!看起來好新,真的有1300年這麼久了嗎?」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剛剛在巴士上應該是睡著了XD(NANA在車上有縮喔~)。無論是外宮或內宮,我們前往本宮參拜時,一定會發現旁邊有一塊「古殿地」,也就是在上次遷宮之前,本宮的所在地。地面上會有一個小屋子(覆屋),這裡就是「心御柱」的位置,也就是下次遷宮時,天照大神所在的中心位置。然而,新的本宮絕對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建成,所以會在遷宮之前的八年就開始慢慢蓋,所以,在蓋新本宮的期間,「古殿地」這塊地就會更名為「新御敷地」。
伊勢神宮內宮,左邊為新的宮殿,右邊為古殿地上尚未拆除的舊宮殿。/資料來源:伊勢神宮官網
每二十年就要找一萬棵檜木
伊勢神宮每次式年遷宮的過程中,痛苦指數最高的應該就是找建材了。神宮每次重建大約就需要200年以上(或直徑一公尺以上)的檜木約一萬棵;而其中在本宮裡使用到的特殊大材(例如心御柱),則須樹齡300年以上的檜木。這些木材被稱為「御用材」,最早全部都是由神宮本身的宮域林(或稱為神宮林,位於五十鈴川上游的神路山・天照山・神垣山)所取出,而這些用來砍伐營造用材的山,也被稱為「御杣(發音同「眠」)山」。但由於早期還沒有森林永續與水土保持的概念,所以當宮域林裡可使用的木材逐漸減少之後,御杣山的位置便四處移轉,江戶時代至今遷宮時使用的木材,幾乎都是從長野縣木曾地區來的。直到約一百年前的大正12年開始,才在專家的建議之下,制定了「神宮森林経営計画」,以200年的週期來種植新的檜木,並有計畫的疏伐與砍伐使用,才能確保五十鈴川的水源地之水土保持,達到環境保護、營造永續且自給自足的林區。所以,幾年前第62回的式年遷宮(2013)時,也就是距離「神宮森林経営計画」制定的90年後,伊勢神宮終於在睽違了700年後,再次使用了來自於自己宮域林的檜木營建,使用率約23%左右。雖然大部分還是必須從長野縣的木曾地區搬運過來,但已經逐漸朝著永續森林的目標邁進了。
為什麼一定要打掉重練?
如上所述,像伊勢神宮如此每二十年一次打掉重練的循環,其實是很耗費人力、物力與財力的,但這樣的式年遷宮制度,除了讓天照大神一直都有新房子住之外,其實還有其在技術傳承以及環保永續的目的存在。
藉由式年遷宮而保存下來的傳統手藝。照片來源:伊勢神宮官方臉書
1.技術的傳承:日本早期在寺廟與神社的木造建築上,大多不用五金,而是靠著職人們精湛的技術與細膩的手法,運用各種木材之間的接榫工法所建造而成,而這樣的職人,我們稱之為「宮大工」。像台灣在台東的鹿野神社在修復的時候,也曾經請到日本現在也越來越少的「宮大工」來協助修復。因此,伊勢神宮每二十年一次的式年遷宮,提供了「宮大工」代代相傳的最佳機會,老一輩的職人藉由建造新本宮的過程,一邊示範並教導新一代的職人,同時也給了新人實作的機會。雖說一個「宮大工」的養成,從零到學會所有的技能大概只需要2-3年的時間;但真到要能出師且獨當一面,則至少需要10-20年的時間。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式年遷宮是「二十年」一次的原因,除了算準了建築物本身的生命週期之外,也考慮到每一代職人之間的傳承循環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現代仍「保有」且「堅持」依照一千多年前相同的建材、塗料、工法等,來蓋神社與寺廟的原因。
即將被用來蓋天照大神新房子的嚴選之材。照片來源:伊勢神宮官方臉書
2.環保永續的概念:由於伊勢神宮用的建材都是嚴選之材,因此,舊社殿拆除後所剩下的建材,即使有所折舊,但大部分仍依舊堪用。此時伊勢神宮便會將其無償贈送給各地方的神社繼續使用。相對地,對於地方型的神社來說,一來是建材的取得不易,且成本高昂;二來是這些舊材可是在伊勢神宮經過天照大神加持(使用)過的,所以他們也非常樂意接收。這樣的神社其實不少,像是因311地震海嘯而被摧毀重建的宮城県名取市-湊神社,就接收了伊勢神宮的鳥居;為開墾北海道而設立的札幌神社(於1964年因增祀了明治天皇,因而改名為北海道神宮),則以伊勢神宮正宮的舊材來興建本殿與拜殿;其他還有跟伊勢神宮淵源較深的神社如奈良的桧原神社、橫濱的伊勢山皇大神宮等等。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