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工作上,想法作法都有條有理,但論及自己的人生,思考邏輯卻常「因果顛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般人從小被教育:只要「吃苦耐勞」、不放棄,最終就會得到「幸福快樂」。
一般人從小被教育:只要「吃苦耐勞」、不放棄,最終就會得到「幸福快樂」。
吃苦耐勞,最後卻走向崩潰
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很少有人教育孩子「什麼是幸福快樂」。所以就算他們求學時期吃苦耐勞、出了社會吃苦耐勞、生了孩子吃苦耐勞,最終還是得不到幸福快樂。
然後在苦悶生活的某一天、將被稻草壓垮的某一天,他們突然腦中浮現一個想法——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接著要馬走上崩潰之路,要馬就陷入無止境的抱怨或憂鬱,最後抑鬱終生。
是啊!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呢?不正是因為從小沒有人告訴他們,幸福快樂是什麼嗎?
所以什麼是幸褔快樂?
幸福快樂是什麼?是有錢,還是有權?是擁有美好婚姻,還是一人生活?是能隨時出國旅行,還是能退休返鄉享受清閒生活?到底幸褔快樂是什麼?
這個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你也應該在決定努力前先好好思考。
幸褔快樂,沒有標準答案
這個道理跟投資一樣,如果你投資的理由,只是買一台喜愛的電動玩具,或許你根本沒有必要進入股市,每天追高殺低、承擔風險。而如果你對退休的需求,只要餓不死就好,你也不用追求 100% 的報酬,或許每年 4% 就很足夠。
譬如我的幸福快樂是追求學問、探索世界,報導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人事物,那我當然就會想要更充實自己,以達到我所想像的那種幸福快樂。
如果你的幸福快樂是在鄉下養養鳥、種種樹、早睡早起、欣賞自然之美,那你何須進入體制內拼死拼活、努力學習以求攀上高峰?
吃苦耐勞前,先釐清你的快樂是什麼
在思考自己人生規劃或選擇時,應該先釐清「什麼是你的幸福與快樂」,再決定吃苦耐勞或是不吃苦耐勞,或是如和吃苦耐勞。因為一樣思考這兩件事,順序不同,過程與結果可是差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