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首歌,只要播放旋律,就像播放你的記憶?有沒有哪樣物品,只要一出現,就像翻開你和的它故事情節?
記得當初看完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這本書,電影還沒開始拍攝,心情也沒有太大的起伏,對於它的評價,是一本很容易讀、平平淡淡的小說。如果是期待跌宕劇情的讀者,就不太適合你(雖然我也沒有追求高潮迭起啦)。因此當電影上映時,我沒太大的興趣買單,直到最近疫情肆虐延燒到了劇荒,我才點開Neflix的收藏片單,咀嚼它化成影像的樣子。
而這次咀嚼,不得了了,意外地,電影遠比我想像中拍攝得要好許多。我不是專業影評,所以這篇不是影評,單純只是我的個人感受。電影中鋪蓋著有點灰霧感的色調,像是貫穿主人翁(
佐藤健飾演)的心境,糾結帶點悲嘆,卻是平靜的。
我很喜歡陽光揉捏出光影參差的鏡頭,有時候遮住人物、有時候遮住點悲傷,像是電影溫暖的骨架。
我不認為它是悲劇,但卻有激發眼淚的潛力,賺不賺人熱淚完全來自個人經歷對於電影的共鳴高或不高,所以我不妄加附和媒體的註解。
30歲的年輕郵差,在面臨醫生猝不及防的死亡宣告,與突然出現在自己家中,和自己長相一模一樣的惡魔妥協交易,"世界每消失一樣東西,就能多活一天"。
每樣東西的消失,像是惡魔口中的「不重要」,卻又在消失後成為「重要」的記憶原料,牽一髮而動全身。
即便世界像往常一樣在轉動、日子一樣在過,當無可取代的記憶連同看似「不重要」東西一起消失,瞬間,我們懂得「不重要」是我們對那些東西的輕蔑,就如同看輕自己一般。
你可能曾經以為,如果自己消失了,這世界上會有誰還記得我?有誰會為我悲傷?想著想著可能無比沮喪,因而你誤把「重要」想得太高尚。生命本就無可預測,每一個你都是世界無法捨去的情節;正因為無可預測,所以無法取代,即便死亡來臨,每一段關係、每一個記憶,都會因你而「存在」。
在記憶裡探尋活著的重量,《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劇照
世界像是一如往常,我們的活著與死亡像是不重要,「渺小」並非你在世界用以衡量重量的尺規,只有與你的「連結」會告訴你,你一直是他們的重點。
- 此非業配文,單純個人觀影心得。
- 主觀感受,非代表大眾;連結僅供有興趣之讀者資訊參考。
- 歡迎訂閱、交流文字什錦燒
各位讀者您好,我是個熱愛文字的小女子,然而卻反骨地不愛被商業箝制寫作的自由與思維的廣度。 雖然並非文采飛揚,但都是最真心的筆觸。
在讀者能負擔的前提下,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支持創作者的價格方案🙂 無論多少,都由衷感謝您的鼓勵~
🤜🤛隨心方案:單次訂閱1個月/99元 (一天3.3元)
🤜🤛溫馨方案:單次訂閱1個月/199元 (一天6.6元)
🤜🤛暖心方案:單次訂閱3個月/ 298元 (一天3.3元)
🤜🤛貼心方案:單次訂閱3個月 /598元 (一天6.6元)
~隨心為尹莎補給點創作贊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