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戲劇|《我是遺物整理師》

2021/06/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真摯的情感,以及對逝者的愛和尊重,於是那些無人聆聽的話語,終於有了傾訴的出口;那些無人知曉的路程,終於有了可循的痕跡。
圖片來源:Netflix

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重視

願每個為生活努力活著的人都能擁有和世界體面告別的權利。
劇中每一集都有不同的逝者做為主角,而這些逝者有孤獨的、有不被支持的、有缺乏愛的、有被社會苛刻對待的,所以說在這些遺物背後其實也是一群被遺忘的人,然而在整理遺物的過程裡,他們的輪廓終於能被一點一點拼湊和還原,一段段渺小而遼闊的人生也就此被拾起。於是我們會發現這些人在活著時是那麼努力感受及實踐生命的熱烈,離開時又是如何飽含著對生命的羈絆與眷戀,他們讓我們看見的是:世界並沒有那麼美好,但不阻擾我們對生活充滿希冀,也許我們並不會永遠以真實的形式交互於空間之中,但不妨礙我們對至愛傳達愛意。是對遺物解讀的那一份尊重和珍視,讓我們在殘酷現實的生活真相背後,能夠窺見那般鮮活與溫度,而後我們終於能相信這個不總是寬宏的世界,其實可以容納很多的故事,而每一個逝去的人,都應該被留存住活著的歲月流光,不是只有被記載下結局。
圖片來源:Netflix

由逝去看見生命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
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對的課題,但許多時候我們會迴避死亡,或者是用自己可以接受的闡釋來看待生命的凋零,然而劇中「天堂移居」透過對逝者生命和生活的回顧,讓生者有機會去審視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因此我們不得不直視消逝這件事情,亦不得不直面當意識到無常是一件無能為力的事實時,我們應該要如何對待擁有的時間。所以說對我而言這部戲的溫柔之處便是在於它不是將死亡放在一個對立的視角,反而是讓我們得以藉由生命的離開,見到一種強烈的生命力,包含生之時的豐盈,和生之後的延續。同時藉由逝者的話語,我們也能見到生命的堅定與韌性,進而提醒自己,不論是勇敢、實踐、追求、留念,都和愛一樣需要即時。

記得是最好的懷念

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記得,就永遠不會消失。
我們都是一面追著時間,一面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沒有什麼可以永遠地停留,只有記憶可以回溯,所以我們能發覺,戲中逝者所留下的遺物其實都不足以代表那個人,卻能夠讓人對他活過的日子心生懷念,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很努力地想在別人的生命裡留下故事和記號的人。於是我不自覺地想起了電影《可可夜總會》裡的那個觀點:「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雖然生命是有限的,記憶的綿延卻是無限,只要我們記得,愛就能夠成為其他人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延續下去,就像可魯雖然失去了爸爸,但他始終將爸爸的話放在心上,始終遵循爸爸的信念完成天堂移居的使命,爸爸的愛便沒有隨著他的形體一起逝去。所以我們所畏懼的分離,其實不需要去躲避,一旦我們記在心中,即使在漫漫歲月的盡頭,我們仍能繫起對彼此的一絲惦念,並抵禦住時間對情感的沖刷。
圖片來源:Netflix

接受那些必然的遺憾與遲來的情感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的線索。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的角落。」—幾米
生命終止之時總有一些沒有了卻的遺憾,也許是未曾說出的真相;也許是未曾道盡的愛意;也許是未能留住的人和物件:也許是未能把握的機緣和際遇,而即便我們都清楚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在獲得中失去;在相遇後分離的過程,還是不免在某樣人事物流逝時感到悲傷惋惜。然而這部影集告訴我們的是,有時候是需要一些遺憾來點綴圓滿的,就像第二集中,母親未完成的一套訂做西裝,給了兒子一個契機記起曾經貼近的母子之情;就像第五集中,戀人藉由一封信以及音樂會上的致詞互訴真心,雖然是晚了一步的告白卻更令人難以忘懷;就像第六集中,老夫妻幾乎是沒有選擇的決定結束生命,然而帶著滿心的花語牽著手一起離開這個世界卻是那麼地輕盈浪漫。所以說,正是有了一些缺憾我們才更能領略圓滿;正是有了一些缺口故事才更有寫下去的可能。
至於遺憾發生後所產生的情感,經常是湧現得後知後覺,就如劇中當爸爸去世很久之後,可魯在水族館想握住爸爸的手時,才意識到爸爸已經是真的離開而開始接受這個事實一樣。我們所要做的,便是理解這種情感的推遲與蔓延,並且好好感受情緒緩慢流過我們身上的方向和來源,而當情緒終於翻篇,這份理解與感受將會為我們記憶中的遺憾留下一個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註解。
圖片來源:Netflix

救贖別人的過程也是在救贖自己

這部影集展示的也是一個相互救贖、相互治癒的過程,隨著遺物整理的工作,叔叔終於能夠放下對人生的心寒與怨懟,可魯也從中找到自己獨立的力量,此外我們跟著叔叔尋找到心中恨的源頭,直到發現放滿生日禮物的那個櫃子,我們總算能感受到叔叔與爸爸的牽絆似乎開始在兩顆心間慢慢繫起;我們也跟著可魯探索著自己的情感投射,直到最後深深擁抱代表父母的那棵樹,我們總算能感受到有情感的種子似乎開始在可魯心間慢慢萌芽。而做為觀眾的我們,其實也在這樣的故事中,漸漸能與過去的告別或傷痕和解,你會發現,雖然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有著並不相通的悲喜,但我們都會經歷相似的失去和疼痛,所以當你開始懂得療癒別人,實則也是在療癒自己了。
圖片來源:Netflix

在離開之後,好好說再見

到了該離開的時候,那果斷轉身的背影是多麼美麗,春意盎然。我蘊藏的愛情正在凋零,落英繽紛,被訣別的祝福包裹著,現在是離開的時候,向著茂盛的綠蔭,和即將結出果實的秋天,我的青春,像花一般逝去…。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我們經常認為,所謂告別是一場盛大的約會,然而多數的告別其實是無聲無息的,以為漫長的一生會驟然停在短暫的一瞬;以為可期的來日會驟然斷在未知的某刻,所以當面對永久的告別時,撲面而來的往往是無所適從的困惑和心慌意亂的悵然。所以我很喜歡劇中所呈現出來的儀式感,比如整理師在開始工作前的行禮;比如將遺物整理定義為替逝者進行最後一次搬家;比如可魯每一次會從清單挑選一首古典樂;比如將遺物一件件放進黃色盒子然後寫下對逝者的祝福,這些儀式感仿佛是給了我們一個更具體、真切的管道將情緒梳理、重整、安放,讓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永遠無法對告別有所準備,我們依然能夠在分別之時,好好說再見。
11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關於電影、戲劇、閱讀、音樂,願能與你分享我從作品中看見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