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常說不行,不可能,做不到…?
方格精選

你有多常說不行,不可能,做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個人的字典裏,都有許多「不行,不可能,做不到」的字眼與限制性信念。實際上,這些限制有多麼牢不可破?就以這陣子全球矚目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說,許多體育賽事的世界紀錄都是階段性連續打破這些限制的。

 

不斷被超越的人類體能極限

 

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短跑決賽, 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短跑比賽之一,」不僅是因為牙買加短跑明星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再次摘得金牌,並刷新奧運會紀錄到9.63秒,還因為決賽中八名選手當中有七人在10秒之內衝過終點——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事。

要知道這個事件的價值與關鍵性,首先要先回溯到1912年,美國跑手唐納德·利平科特(Donald Lippincott)在斯德哥爾摩跑出10.6秒,創下第一個受到當時新成立的管理機構國際田聯(IAAF)認可的成績。

從1912年算起,在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10秒以上,直到1960年6月,西德運動員阿明·哈里首次把100米的成績提高到10秒。這個記錄保持了多久呢?整整8年。

1968年,吉姆·海因斯(Jim Hines)成為第一個跑進10秒以內的人,即便如此,對於短跑運動員來說,10秒大關,仍然是一個重大的關卡—但是,在近年,「破10」的跑手數量迅速大增。

根據世界田聯(World Athletics)的數據顯示,在1968至2008年的40年裏,男子百米短跑項目中,有67名跑手突破過這個大關,但是之後那10年,卻有70人新加入了「破10俱樂部」這個行列,也就是說,過去花了40年創造出的破10俱樂部成員數量,卻在之後的四分之一的時間內超越這個結果

 

近年來百米短跑世界紀錄「破10俱樂部」迅速擴大,圖片來源: BBC NEWS

近年來百米短跑世界紀錄「破10俱樂部」迅速擴大,圖片來源: BBC NEWS


而在過去兩年,一直到2021年7月初,又有17名男子選手首次完成自己的「破10」成績。女子項目的同類大關——11秒——也越來越頻繁地被衝破。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資料及圖片來源:

東京奧運:百米大戰在即,盤點那些讓更多選手衝進10秒的高科技


當然,影響運動員突破極限的因素有很多,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聚焦在「信念」這項關鍵因素上。

1935年,來自醫學界的代表聲稱: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每秒10米,所以,人類百米短跑的最快時間不會低于10秒!

這就形成了一個信念,主宰了短跑界數十餘載的魔咒,每一個運動員都這麼想著:

人類短跑的體能極限就是百米10秒!


然而,一旦有人打破了這個記錄,這片超越10秒禁域的處女地被拓展出來,就開始不斷地有人突破這項關卡。


1912年以來的百米世界紀錄。 圖片來源: BBC NEWS

1912年以來的百米世界紀錄。 圖片來源: BBC NEWS


第一個跑進10秒內的亞洲男子短跑選手蘇炳添,在2019年這樣說過,

「我認為這個關卡更多是心理上,而非身體上的」。


2021年8月1日,東京奧運競技場上將誕生新一代百米飛人,全力挑戰博爾特在2009年柏林世錦賽所締造出的9秒58紀錄,不論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下一個超越人類體能極限的標竿吧!


資料及圖片來源:

9.58張圖帶你回顧「閃電」博爾特的傳奇生涯

【延伸閱讀】東京奧運:「無人喝彩」的男子百米飛人決賽,仍然創造了歷史


你要先看見事實,才願意相信,還是先相信有可能,才看見成真?


絕大多數人受到慣性思維的箝制,服從默認的規則,要明確看見事實的發生,才願意相信可能性的存在。

如果一個人認爲事情的可能性,如同他眼睛所見那樣,其它沒看到的、沒發生過的,則是不存在、不可能,堅持要先看到事實或結果,才願意選擇相信,那麼,他就注定只能追隨前人的腳步,難以成為一個率先打破關卡,突破框架的人。

有多少時候,我們不僅沒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更可怕的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多少受限信念所箝制,不假思索地聽信了來自父母、師長、同儕和集體意識所灌輸的「不行,不可能,做不到…」?落入思維的盲點與陷阱而渾然不覺。


下一次當你的「不可能」脫口而出時,請你試著這麼做:


如果你明白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被戴著特定信念的有色眼鏡所侷限,當遇到任何直覺「不行,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時,請你慢個三秒,回歸內在,問自己一句:

「爲什麽不可能」?


這個提問,不是為了要確認「真的不可能」的原因,而是對自己的信念進行反思與拓展,進而允許「說不定有可能?」的空間出現。

當你能夠從「當然不可能!」到「爲什麽不可能?」;從「說不定有可能?」進展到「還有什麽可能性?」,恭喜你,你已一步步扭轉慣性思維通道,踏上更開闊的人生之路!


或許,你可以再次自問:

我要先看見已知的事實,才願意相信不同可能性的存在,據此決定該投入多少心力;

還是先選擇相信,有可能會發生不同以往結論的事件,並願意投入必要行動,讓事情朝著我想要的方向前進,讓它成真?


我選擇後者,你呢?


《後記 》



在嚴峻疫情的環伺下,與幾無現場觀眾的歡呼及喝采聲中,主辦國日本頂著艱困的考驗 ,一路肩負重任,催生了這場被稱為史上最有意義的奧運會。

在這場奧運會中,不論是東奧主辦單位、我們中華隊的選手們、或是其他國家參賽選手,有太多激勵人心的故事上演著。

姑且不論其成敗輸贏、摘金奪冠與否,這些選手們克服萬難,奮戰至最後一刻、甚至是發揮相互扶持的的運動家精神,都值得我們致以最深的敬意!

你,還在說不行,不可能,做不到…嗎?


【延伸閱讀】

東京奧運樸實開幕 日本負重而行

2020東京奧運「難民隊」成暖心亮點!敘利亞兄弟爆紅,不為奪牌為國爭光,背負夢想傳遞希望

在暗夜浪濤中游3.5小時救20難民…她兩度入選奧運難民代表隊,馬蒂妮:「不管經歷多少困境,還是能懷抱夢想前進」

田徑/超越勝負的感動 2選手摔倒後肩並肩走完賽道

avatar-img
翻轉教練*AQ逆商智慧分享者Crama的沙龍
15會員
23內容數
用一年的時間,以季度劃分,規劃四大主軸系列,完整涵蓋「負面情緒清理」、「信念置換」、「找回自己」以提升自我價值及愛自己指數,以及「從我到我們」,分享成熟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等幸福人生四大關鍵要素,重新打造人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想法來來去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認同了想法而不自知,並緊抓不放,日久便形成了信念。信念會形塑實相,實相又強化信念,若不加覺察,很容易落入循環輪迴,在既定方向道路上愈走愈遠!因此,看見而不認同,是打破慣性循環,讓奇蹟發生的第一步!當我們無法用製造問題的頭腦,去解決問題。那麼,遇到問題時該怎麼辦?
自從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狀態以來,集體意識場瀰漫著強烈對立衝突能量,透過能量波的振動,深深地影響著群體中的每個人。在天災人禍考驗下,當前人類重要課題是釋放恐懼能量,清理、轉化混亂情緒及虛假不實信念,超越二元對立思維,回歸和平寧靜,用柔軟而善良的心,與源頭愛的振動頻率合一,才能安渡危機!
【前言~專刊主旨】『從人生困境出發,擺脫負面情緒,解鎖受限信念,一步步擴展胸襟及視野,升級新層次的人生運作系統』擺脫負面情緒,跳脫問題層級,揮別人生困境,最關鍵的第一步,是直面所有已發生事實,低頭臣服,跳出思維框架和陷阱,擺脫既定認知,不評判、坦然接受現狀,安住在每個當下。
想法來來去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認同了想法而不自知,並緊抓不放,日久便形成了信念。信念會形塑實相,實相又強化信念,若不加覺察,很容易落入循環輪迴,在既定方向道路上愈走愈遠!因此,看見而不認同,是打破慣性循環,讓奇蹟發生的第一步!當我們無法用製造問題的頭腦,去解決問題。那麼,遇到問題時該怎麼辦?
自從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狀態以來,集體意識場瀰漫著強烈對立衝突能量,透過能量波的振動,深深地影響著群體中的每個人。在天災人禍考驗下,當前人類重要課題是釋放恐懼能量,清理、轉化混亂情緒及虛假不實信念,超越二元對立思維,回歸和平寧靜,用柔軟而善良的心,與源頭愛的振動頻率合一,才能安渡危機!
【前言~專刊主旨】『從人生困境出發,擺脫負面情緒,解鎖受限信念,一步步擴展胸襟及視野,升級新層次的人生運作系統』擺脫負面情緒,跳脫問題層級,揮別人生困境,最關鍵的第一步,是直面所有已發生事實,低頭臣服,跳出思維框架和陷阱,擺脫既定認知,不評判、坦然接受現狀,安住在每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