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壇人物傳】童話公主的反面,都會女性的真實樣貌 Emma Stone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或許在童話故事裡頭你不會去注意到她的存在,因為她很可能會比公主更經世事,也可能要比王子還具智略,當然,她也可以是那個提高聒噪嗓門、咄咄逼人的繼母繼姐系惡棍角色。

巧合的是,Emma Stone還真的曾在舞台劇有過飾演灰姑娘裡討人厭姊妹花的真實經歷,「那時我頭頂著瘋狂的錐形紅頭髮,塗了很多藍色眼影。我還帶著牙套,所以每次笑的時候,牙齒上都是紅色的口紅,真的很瘋狂,卻也很吸引人。」

相較扁平公式化的女性角色,一直以來,Emma Stone更享受詮釋那些貼近真實人生你我,並且可能帶有缺點卻又有血有肉的人物扮演,「儘管總有人試圖把我描繪成女朋友或者年輕女孩那類。但如果我因此得必須成為人們眼中的「漂亮女孩」,那我真的會瘋掉!」Emma Stone篤定地說。

Emma Stone便是這樣從童話反向視角迸出的另類演員,脫去傻白甜的女生既定形象,自顧自地走出了群體的姿態,擺脫眾人之臉成為新時代女性臉孔。

而在她足夠自信的世界裡,便一直以這種旁若無人的神采,對於角色堅定地完整投入。那是Emma Stone不變的堅持,正如同其對於選角的決絕態度:

「假如在我試鏡的角色上面只寫著漂亮或華麗,我會立刻告訴經紀人,我不會出演,永遠也不會。」

一語道盡Emma Stone不願被定型,始終如一的堅持。

raw-image

也曾經是女孩

從校園女孩「轉大人」過渡到現實世界,成長的陣痛期是每個少女必經歷程,對於當時剛從校園劇走出不久、觀眾對於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蜘蛛人女友Gwen Stacy的Emma Stone來說,更是急欲迫出嶄新面貌,有著完美強迫症的她也不得不戰戰競競來面對。

拍攝《鳥人》對任何演員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畢竟這是導演Alejandro Gonzalez一個雄心勃勃的影史實驗—他希望大部分場景都能由「一鏡到底」完成,同時圍繞在當時年僅25歲的Emma Stone身旁的包含主角Michael Keaton、Edward Norton各個都是赫赫有名的影帝級別人物,Emma便曾坦言自己由於無法卸下重擔一度內心崩潰,足見壓力重荷。

導演更曾在拍攝過程期間為激勵她拿出好表現,刻意不斷指出是Emma搞砸了電影鏡頭畫面,「我還記得他當著我的面告訴我:是妳毀了電影!然後我就想:哦,我的天啊,」Stone笑著憶起拍片現場。「你知道,他說話從不拐彎抹角,所以我知道我毀了這部電影……我知道我得趕緊振作。」

原來,外表看似完美,卻深藏著不容失敗的焦慮。當時Emma Stone在片場內日日壓緊自我情緒、整日焦燒得面容枯槁。除了拍攝難度,為了演繹一個戒毒的叛逆女孩,情緒更需要完整到位,過程更不容許出任何差錯。

她回顧,當時在一個凌晨兩點的晚上,就為拍某一幕前前後後試了30多次,煎熬整個劇組整整一宿,但導演卻仍不滿意,Emma Stone為此決定先緩緩自己,回到休息室內反思了許久,她猶記得,那時候還故作鎮定轉頭瞧瞧四周,但其實一切早已使他心緒激盪,快將她給逼瘋了!

她原想完美聚睛在每個細節、用力詮釋各個局部毛孔的情緒張力,但越是想要自然就越不自然,突然這股焦躁情緒讓她決定將這些拋諸腦後,於是她果斷回到現場,決定放手一搏了!

這一次她釋放了所有壓力,粗鄙地向地上吐了口痰,出乎預料的是,導演見狀後竟滿意說道:

「漂亮!我要的就是這個!」

Emma 於是有了新的領悟——

「我不再試著表演完美。」

raw-image

跳脫完美和焦慮

追求完美,更正確來說,是確保每件事物的萬無一失,一直是Emma Stone深藏在內心海平面底下一整片不見光的情緒與脆弱:自幼時她就開始飽受焦慮症的折磨,她還記得第一次發作時是在朋友家,當時年僅7歲的Emma感覺房子失火了,她急忙的打電話給媽媽,希望媽媽能帶她回家。

「從那之後,我經常感到憂慮,我會不斷問媽媽這一天要怎麼過?她什麼時候送我上學?她會在哪裡?午飯的時候會發生甚麼事?然後長期作嘔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我。有段時間我甚至連去朋友家都不行,我只能做到勉強出門上學。」Emma Stone憶及這段痛苦回憶。

在與焦慮作戰期間,小Emma形容像是與一個無以言狀的怪獸作戰,恐懼會讓牠倍化,因此只能勇敢,她表示在尋求治療期間曾為自己畫過一幅畫,九歲的她在畫紙中間畫下了自己,旁邊則是一個綠色小人。「這是我的焦慮,但我要比我的焦慮大!我想這是我當時想要告訴自己的。」

狂燥的不安籠罩著當時的小Emma,她需要掌控且知道所有可能細節,藉此阻隔內心的黑暗空洞,卻不知道怎麼來填彩,以此那些洞壑,便進一步被挖成一坑又一坑更巨大的窟窿。直到接觸到了演戲,那是帶領她脫逃的救命繩索,她發現每當全神貫注在這件她所喜愛的事上時,所有疑慮、惶恐和未知都瞬間被填滿,「演戲是很直覺的事情⋯⋯沒有時間讓妳東想西想。它幫助我像個禪學大師一樣,學會只專注於當下發生的事情。」Emma說。

很幸運地,演戲幫助了Emma Stone掙脫了焦慮纏身的桎梏,更令她萌生以演藝為終身事業的念頭;驚悚劇般的童年,卻也提前琢磨了Emma的成人女子氣概,亦使企圖心非常強的她甚至在14歲時即自製了名為「Project Hollywood」計劃、並做成了PTT來詳述,向父母遊說自己打算輟學追夢的規劃,最終成功說服了雙親同意讓她高中輟學,搬到美國洛杉磯延續夢想。

Emma Stone成名後曾在一次訪問時感謝父母的全力支持,「他們知道我是來真的!因為我不斷參與演出,表演是我在這世界上最熱愛的工作。」Emma更笑稱如果自己日後為人父母,也未必會爽快答應子女輟學追夢。「如果將來我的孩子跟我說,他想離家去追夢,我應該會先懲罰他。」也恰能說明了所有父母在同樣情境下的兩難心境,更凸顯了Stone一家的開明與凝聚力。

當然,放手追夢,也意味著得獨立面對所有生活難關,即便家境優沃,但Emma Stone的父母仍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靠著自己的努力來掙得尊重,可以說日後堅韌且絲毫沒有千金驕氣的性格便是在那時隱然形塑,「我認為我的父母非常的酷,總是能夠在支持我的同時又放手讓我能夠自我成長。」Emma就曾表示那段日子自己參加了無數次選拔和試鏡,更在住家對面的寵物麵包店找了份做狗餅乾的工作來維持生計,「我還記得有三個人說他們家的狗狗不吃我做的餅乾,」Emma幽默地說,「這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狗狗麵包師,卻也提醒我得趕緊脫離這種生活。」

在電影裡飾演剛起步、對於演戲抱有高度憧憬的女孩,這樣的角色形象大家似否似成相似呢?

Emma Stone就曾在出演《樂來越愛你》勇奪奧斯卡影后殊榮後,形容故事中女主角Mia的追夢路途,於她而言其實就像是17年前自己開始為夢想實踐的奮力模樣,是她真實生命的主旋律,更是如今她在堅毅之中不可或缺的底蘊,自然能夠演得得心應手,似也說明了歷練不該被估於演技天賦之下,生活便是演員學習的最佳素材。

「當我剛搬到洛杉磯的時候,我只有15歲,我簽給很年輕的經紀公司,他們一直推我去試很多迪士尼的東西。」Emma想起那段四處碰壁的艱難歲月,她感嘆道:「我完全沒有收到任何回應,當時我參與很多很多場試鏡,完全沒有下文,接下來幾個月我甚至連試鏡都沒有試鏡,這對我來說,比有很多試鏡但被拒絕還要來得痛苦。因為如果你能試鏡,你至少還是幸運的。」

那段時間,她也常常會落入迷失當中,總覺得自己沒有好萊塢女星該有的美貌與特質,加上出生時曾患上俗稱嬰兒百日哭的特殊疾病,這種病會使嬰兒不停哭喊尖叫,因此導致她的聲帶在幼時即結繭,聲音才會帶有特殊磁性,悶聲的煙嗓也讓她自認失去了少女的柔細;

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曾經被她否認的特質,最終都在成功步入舞台以後,蛻變為個人最獨特的標誌,不僅是醜小鴨變天鵝的現代勵志故事,更彷彿是在反邏輯似地證明,即使曾被認為醜小鴨的特徵,但黑色的羽翼終能振翅拍舞出同樣的璀璨光輝、畢竟又有誰說只有白色羽毛才能美麗耀眼呢?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彥儒的沙龍
31會員
9內容數
品嘗影劇爆米花的酸甜苦辣,從各式角度切入電影不同面向,並有主題單元如觀影隨筆、影壇人物傳、爆米花影評、影壇內幕、角色解剖、爆米花專題、電影知識+、影壇五四三、劇本剖析等,豐富所有影迷的視界,如同觀影配上一桶多色多味的好吃爆米花一樣享受。
陳彥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6
請你閉上眼睛想像,當一群壞人真正開始使壞,當一個瘋狂的導演得到絕對的權力大展拳腳,會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就像閃電般擊中你的眼球和耳膜,感官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饗宴。但記得在品嚐以前,請先確認好自己對暴力的忍受尺度,因為它就像淋滿了器官的冰淇淋聖代,既甜蜜、美味卻又極度血腥......。
Thumbnail
2021/08/06
請你閉上眼睛想像,當一群壞人真正開始使壞,當一個瘋狂的導演得到絕對的權力大展拳腳,會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就像閃電般擊中你的眼球和耳膜,感官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饗宴。但記得在品嚐以前,請先確認好自己對暴力的忍受尺度,因為它就像淋滿了器官的冰淇淋聖代,既甜蜜、美味卻又極度血腥......。
Thumbnail
2021/07/21
第74屆坎城影展完美落幕,經過2020年因疫情停擺,導致未能如期舉行的遺憾、經歷封城或隔離等壓抑隔絕以後,睽違一年終於盛大回歸。
Thumbnail
2021/07/21
第74屆坎城影展完美落幕,經過2020年因疫情停擺,導致未能如期舉行的遺憾、經歷封城或隔離等壓抑隔絕以後,睽違一年終於盛大回歸。
Thumbnail
2021/06/14
渾然天成並且為角色注入自己的靈魂似乎便由此成為Emma Stone最大的武器,在出演由美國網球傳奇明星Billy Jean King故事改編的電影《勝負反手拍》,Emma更開始大膽挑戰不同戲路,不斷新生而成的角度和全新支點,也讓她開拓出更多可能性,衍生不同面貌,每種面相似乎都涵蓋著屬於自我的不同企圖
Thumbnail
2021/06/14
渾然天成並且為角色注入自己的靈魂似乎便由此成為Emma Stone最大的武器,在出演由美國網球傳奇明星Billy Jean King故事改編的電影《勝負反手拍》,Emma更開始大膽挑戰不同戲路,不斷新生而成的角度和全新支點,也讓她開拓出更多可能性,衍生不同面貌,每種面相似乎都涵蓋著屬於自我的不同企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看完 Poor Things,就會知道我們才是 Poor Things。
Thumbnail
看完 Poor Things,就會知道我們才是 Poor Things。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Bella的自由是他人所無法觸及到的極限(與渴望),正如她所經歷的苦難便是在受限的人生中沈溺而無從抽離,卻在浸淫的世界裡面重生、並使她發覺泯滅人性的美好;而這樣的轉變,惟是作品透過Bella經歷不同生活的反差,一再挑起社會抱持的道德觀感,並且使我們認知到『集體意識所形塑出我們的認知狀態』,反觀Bel
Thumbnail
Bella的自由是他人所無法觸及到的極限(與渴望),正如她所經歷的苦難便是在受限的人生中沈溺而無從抽離,卻在浸淫的世界裡面重生、並使她發覺泯滅人性的美好;而這樣的轉變,惟是作品透過Bella經歷不同生活的反差,一再挑起社會抱持的道德觀感,並且使我們認知到『集體意識所形塑出我們的認知狀態』,反觀Bel
Thumbnail
有許多電影的主題是關於愛情,但也有些故事鼓吹單身。在這些電影裡,雖然不見得主角在一開始就樂於單身,但是在各自不同的經歷之後,單身成為既定的事實,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最終,這些主角都會有種覺醒,與其活在符合他人的期待裡,不如忠於內在最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有許多電影的主題是關於愛情,但也有些故事鼓吹單身。在這些電影裡,雖然不見得主角在一開始就樂於單身,但是在各自不同的經歷之後,單身成為既定的事實,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最終,這些主角都會有種覺醒,與其活在符合他人的期待裡,不如忠於內在最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相較扁平公式化的女性角色,一直以來,Emma Stone更享受詮釋那些貼近真實人生你我,並且可能帶有缺點卻又有血有肉的人物扮演,「儘管總有人試圖把我描繪成女朋友或者年輕女孩那類。但如果我因此得必須成為人們眼中的「漂亮女孩」,那我真得會瘋掉!」Emma Stone篤定地說。
Thumbnail
相較扁平公式化的女性角色,一直以來,Emma Stone更享受詮釋那些貼近真實人生你我,並且可能帶有缺點卻又有血有肉的人物扮演,「儘管總有人試圖把我描繪成女朋友或者年輕女孩那類。但如果我因此得必須成為人們眼中的「漂亮女孩」,那我真得會瘋掉!」Emma Stone篤定地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