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耳環反映出的不只是時間與年份,更多的是當時的社會文化、審美觀與價值觀;古埃及視飾品為極重要的身分地位代表,無論男女皆在耳垂上穿上大大的耳洞;對15世紀的航海員來說,耳環則是航海能力的象徵,更是不能離身的護身符;17世紀時,婦女佩戴耳環被視為禮儀的一環,無論階級都會佩戴上耳環,間接地帶動人造珠寶生產技術的蓬勃發展。
每對耳環都有著被製造出來的原因,雖然許多珠寶設計師和品牌都逐漸的消失,資料也不再齊全,但還是有一些歷史的痕跡留在飾品身上,就讓我們在這邊提供一些關於歐美古董耳環的年代小線索,讓大家可以循線探索耳環背後的那些事。
圓箍耳環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回青銅時期,圓形的材料直接當作穿過耳洞的一部分,是最直覺且古老的設計,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努比亞發現的第一個耳環即是圓箍耳環,18世紀由於復古思潮的興起,圓箍耳環才在歐美流行起來。1990年代初期的美國由於人們對於美洲原住民與拉丁裔移民的負面觀感,圓箍耳環因此短暫的消失在市面上,直至1920年代掀起的埃及熱潮,圓箍耳環才重回大眾的懷抱,之後在1990年代由於嘻哈文化和拉丁裔文化的熱潮,圓箍耳環又再度的成為風靡大眾的款式。
鉤形耳環是最早的耳環形式之一,早在羅馬時期就大量被使用,維多利亞時代鉤形耳環被引進歐洲後直到現在都是很常見的款式。鉤形耳環從過去到現在經歷過了許多次的改良,包括老式的牧羊鉤shepherd hook,能維持平衡的腎形耳鉤the kidney earwire以及到現在最常見的魚鉤式耳環fishhook,另外還有較近代的桿背式耳環Leverback,發明於1880年代,這個設計可防止耳環的遺失,常用於較高價的耳環設計上。
1980年代Trifari古董白花耳釘耳環(圓筒狀)
耳釘耳環雖然傳說在羅馬帝國興起前,就流行在伊特拉斯坎人的文化中,但現今常見的耳釘耳環款式直至1920年代才被普遍使用,蝴蝶型的耳後束發明於1920年代,圓筒狀的耳後束直至1940年代才被發明出來,現代的耳釘耳環無論是耳釘的直徑或是耳後束的重量都較過去的款式輕巧許多。
夾式耳環相較於其他耳環形式發明的時間較晚,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普遍認為穿耳洞是粗俗野蠻的行為,耳夾也在同時間被發明了出來,到了20世紀初,許多國家開始賦予女性投票權,戰後的女性大量湧入職場工作,女性意識的抬頭讓女性從緊身衣中解放,為了擺脫傳統的女性印象,短髮成為了當時的主流,耳環更是成為了焦點,耳栓式耳夾在這個時期大受歡迎,1930年更迎來了一波技術改革,由於彈簧耳夾的問世,在接下來的40年間,耳栓式耳夾和彈簧耳夾成為了市面上的主流款式,直至1980年代穿洞式耳環再次的流行。
吊燈式耳環,圖片來源:Royal collection trust
吊燈式耳環在印度及中東地區已流行了數千年,甚至在希臘考古的文物中可追溯回公元前五世紀,這種款式的耳環由於英國殖民的關係傳入歐美,在1920年代正式的出現在歐美的時尚流行中,1947年喬治國王四世將一對吊燈耳環作為結婚禮物送給自己的女兒,使得吊燈式耳環成為當時的熱門款式。
耳線耳環屬於較近代的款式,於1970年代發明,在2000年初期才開始有專業的製作製程。
耳掛式耳環-早在公元2000年前,歷史上就已紀錄了第一個黃銅的耳掛式耳環-Kaffa,直至18世紀耳掛的設計才現身在歐洲。20世紀後,知名的紐約珠寶設計師Marcel Boucher創造了第一款現代的耳掛式耳環,並命名為Earrite,在當時捲起了一陣風潮,許多女星都紛紛戴上Earrite,成為最時尚的代表。
關於BackOFuture
「即使我們都不想成為過去,但分秒都在見證歷史。」
熱愛收藏古董飾品的小商店,那些我們從飾品身上知道的事情,在這裡分享給你,也留給自己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