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古董耳環的年份小線索(樣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古董耳環反映出的不只是時間與年份,更多的是當時的社會文化、審美觀與價值觀;古埃及視飾品為極重要的身分地位代表,無論男女皆在耳垂上穿上大大的耳洞;對15世紀的航海員來說,耳環則是航海能力的象徵,更是不能離身的護身符;17世紀時,婦女佩戴耳環被視為禮儀的一環,無論階級都會佩戴上耳環,間接地帶動人造珠寶生產技術的蓬勃發展。

raw-image

每對耳環都有著被製造出來的原因,雖然許多珠寶設計師和品牌都逐漸的消失,資料也不再齊全,但還是有一些歷史的痕跡留在飾品身上,就讓我們在這邊提供一些關於歐美古董耳環的年代小線索,讓大家可以循線探索耳環背後的那些事。

  • 古董耳環的形式
raw-image

圓箍耳環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回青銅時期,圓形的材料直接當作穿過耳洞的一部分,是最直覺且古老的設計,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努比亞發現的第一個耳環即是圓箍耳環,18世紀由於復古思潮的興起,圓箍耳環才在歐美流行起來。1990年代初期的美國由於人們對於美洲原住民與拉丁裔移民的負面觀感,圓箍耳環因此短暫的消失在市面上,直至1920年代掀起的埃及熱潮,圓箍耳環才重回大眾的懷抱,之後在1990年代由於嘻哈文化和拉丁裔文化的熱潮,圓箍耳環又再度的成為風靡大眾的款式。

延伸閱讀:圓箍耳環小歷史

raw-image

鉤形耳環是最早的耳環形式之一,早在羅馬時期就大量被使用,維多利亞時代鉤形耳環被引進歐洲後直到現在都是很常見的款式。鉤形耳環從過去到現在經歷過了許多次的改良,包括老式的牧羊鉤shepherd hook,能維持平衡的腎形耳鉤the kidney earwire以及到現在最常見的魚鉤式耳環fishhook,另外還有較近代的桿背式耳環Leverback,發明於1880年代,這個設計可防止耳環的遺失,常用於較高價的耳環設計上。

raw-image

耳釘耳環雖然傳說在羅馬帝國興起前,就流行在伊特拉斯坎人的文化中,但現今常見的耳釘耳環款式直至1920年代才被普遍使用,蝴蝶型的耳後束發明於1920年代,圓筒狀的耳後束直至1940年代才被發明出來,現代的耳釘耳環無論是耳釘的直徑或是耳後束的重量都較過去的款式輕巧許多。

raw-image

夾式耳環相較於其他耳環形式發明的時間較晚,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普遍認為穿耳洞是粗俗野蠻的行為,耳夾也在同時間被發明了出來,到了20世紀初,許多國家開始賦予女性投票權,戰後的女性大量湧入職場工作,女性意識的抬頭讓女性從緊身衣中解放,為了擺脫傳統的女性印象,短髮成為了當時的主流,耳環更是成為了焦點,耳栓式耳夾在這個時期大受歡迎,1930年更迎來了一波技術改革,由於彈簧耳夾的問世,在接下來的40年間,耳栓式耳夾和彈簧耳夾成為了市面上的主流款式,直至1980年代穿洞式耳環再次的流行。

raw-image


吊燈式耳環在印度及中東地區已流行了數千年,甚至在希臘考古的文物中可追溯回公元前五世紀,這種款式的耳環由於英國殖民的關係傳入歐美,在1920年代正式的出現在歐美的時尚流行中,1947年喬治國王四世將一對吊燈耳環作為結婚禮物送給自己的女兒,使得吊燈式耳環成為當時的熱門款式。




raw-image


耳線耳環屬於較近代的款式,於1970年代發明,在2000年初期才開始有專業的製作製程。







raw-image

耳掛式耳環-早在公元2000年前,歷史上就已紀錄了第一個黃銅的耳掛式耳環-Kaffa,直至18世紀耳掛的設計才現身在歐洲。20世紀後,知名的紐約珠寶設計師Marcel Boucher創造了第一款現代的耳掛式耳環,並命名為Earrite,在當時捲起了一陣風潮,許多女星都紛紛戴上Earrite,成為最時尚的代表。

延伸閱讀:耳掛式耳環小歷史


關於BackOFuture

「即使我們都不想成為過去,但分秒都在見證歷史。」

熱愛收藏古董飾品的小商店,那些我們從飾品身上知道的事情,在這裡分享給你,也留給自己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ackOFuture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很少人不喜歡裝飾品的。項鍊、耳環、手串,這些配件就算日常不戴,免不了也會收藏。即使經濟比較沒那麼寬裕的人,可能也還是會有幾個配件,只是材質會比較平價一點而已。 考古學家也經常在古代遺址找到配件。但是,在2019年,西班牙的考古學家們在一個遺址中發現了兩串琥珀手串,以及更多的仿製品。 這些
Thumbnail
很少人不喜歡裝飾品的。項鍊、耳環、手串,這些配件就算日常不戴,免不了也會收藏。即使經濟比較沒那麼寬裕的人,可能也還是會有幾個配件,只是材質會比較平價一點而已。 考古學家也經常在古代遺址找到配件。但是,在2019年,西班牙的考古學家們在一個遺址中發現了兩串琥珀手串,以及更多的仿製品。 這些
Thumbnail
穿洞和牙鑽文化正在興起,「佡Piercing」的主理人偣欷正是幕後推手之一。因為主理人偣欷本身就熱愛穿洞,加上因緣巧合進入飾品產業,五年的接觸,讓她更希望能挖掘穿洞文化的不同可能性,於是一頭投入穿洞和牙鑽事業的經營。
Thumbnail
穿洞和牙鑽文化正在興起,「佡Piercing」的主理人偣欷正是幕後推手之一。因為主理人偣欷本身就熱愛穿洞,加上因緣巧合進入飾品產業,五年的接觸,讓她更希望能挖掘穿洞文化的不同可能性,於是一頭投入穿洞和牙鑽事業的經營。
Thumbnail
抽屜深處收著幾個小首飾盒,是我已經很久很久不戴的耳環。 耳環有金有銀,有珍珠有水鑽,早已不符我如今的穿著風格,但精緻巧麗,且不少還系出名門,所以經歷多次斷捨離,都還是倖免於難,留了下來。 今天想起這幾盒耳環,是因為在一齣九O年代背景的影集裡,見到幾位女性角色都戴著華麗耳環,突然憶起自己初入職場時
Thumbnail
抽屜深處收著幾個小首飾盒,是我已經很久很久不戴的耳環。 耳環有金有銀,有珍珠有水鑽,早已不符我如今的穿著風格,但精緻巧麗,且不少還系出名門,所以經歷多次斷捨離,都還是倖免於難,留了下來。 今天想起這幾盒耳環,是因為在一齣九O年代背景的影集裡,見到幾位女性角色都戴著華麗耳環,突然憶起自己初入職場時
Thumbnail
飾品在日常穿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內斂或華麗,選對飾品就能展現出眾的特質。例如炫目的耳環、典雅的頸鍊或質感的手鍊,皆能應付各種場合的需求,更為表達風格個性的魔法。 選擇不同顏色的天然石設計飾品,輔以服裝線條與色彩的搭配,為自己打造氣質層次感,不僅可提升能量,亦能成為獨特的穿搭公式。
Thumbnail
飾品在日常穿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內斂或華麗,選對飾品就能展現出眾的特質。例如炫目的耳環、典雅的頸鍊或質感的手鍊,皆能應付各種場合的需求,更為表達風格個性的魔法。 選擇不同顏色的天然石設計飾品,輔以服裝線條與色彩的搭配,為自己打造氣質層次感,不僅可提升能量,亦能成為獨特的穿搭公式。
Thumbnail
手链是一件环抱手腕,提升纤细手部美感的首饰。手镯这个名字取自拉丁词“brachile”,意思是“手臂的”。手镯给人一种异国情调的感觉,没有女人不想炫耀这件挂在她手腕上的装饰品。 https://nwsmovdaily.com
Thumbnail
手链是一件环抱手腕,提升纤细手部美感的首饰。手镯这个名字取自拉丁词“brachile”,意思是“手臂的”。手镯给人一种异国情调的感觉,没有女人不想炫耀这件挂在她手腕上的装饰品。 https://nwsmovdaily.com
Thumbnail
  跟著三毛從撒哈拉來到迦納利群島,再回台灣的寶貝,還有三只手鐲,文章與照片收錄於《永遠的寶貝》,圖片編號廿三。   本篇以圖文詳述此款手鐲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跟著三毛從撒哈拉來到迦納利群島,再回台灣的寶貝,還有三只手鐲,文章與照片收錄於《永遠的寶貝》,圖片編號廿三。   本篇以圖文詳述此款手鐲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每對耳環都有著被製造出來的原因,雖然許多珠寶設計師和品牌都逐漸的消失,資料也不再齊全,但還是有一些歷史的痕跡留在飾品身上,就讓我們在這邊提供一些關於配件的年代小線索,讓大家可以循線探索耳環背後的那些事。
Thumbnail
每對耳環都有著被製造出來的原因,雖然許多珠寶設計師和品牌都逐漸的消失,資料也不再齊全,但還是有一些歷史的痕跡留在飾品身上,就讓我們在這邊提供一些關於配件的年代小線索,讓大家可以循線探索耳環背後的那些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