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 為巴比祈禱 (Pray for Bobby)

更新於 2021/08/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追蹤 Danielson 粉專或方格子文章的朋友們都知道,我是一名結了婚的男同志,在我的所有分享裡,我一直很慶幸我可以做自己,毫不隱藏的分享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因為這樣,Danielson 自己覺得很幸福。
但在世界很多的國家,社會和角落裡,還有很多人無法做自己,需要躲在我們口中所謂的 "櫃子裡" (其實我覺得出櫃這兩個字不是我很愛的,因為我不懂為什麼同志表明身份就是出櫃?),在家人,親戚和朋友間隱藏最真實的自己,偽裝自己,戴著一幅面具表現出其它人想看的,但每次偽裝的背後和他們的內心有著外人無法理解體會的傷痛,而且那種傷痛是在心裡的最深處。
因為 Danielson 自己的性向問題,對於 LGBTQ 這個族群的議題也會多關心一點,當然我們都知道要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完全同意,但我其實會在乎別人怎麼看的唯一原因只是我希望如果我有能力,我可以讓這些用不同眼光看待不同族群的人們有機會去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觀念 (我知道有難度), 因為很多人的恐同其實是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他們因為對同性戀這件事情不清楚,只因為傳統的家庭社會價值觀,或是被宗教所束縛捆綁住罷了。
不少比較年輕的同志朋友常會問我,我怎麼讓家人和朋友知道我的性向,我怎麼能夠坦然面對自己進而在所有人面前真誠的做自己? 我其實沒有一個所謂 "正確" 的答案,我真的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只能分享我個人的自身經驗,但因為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所以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就一定管用,不過我最常告訴這些朋友的就是,不妨試試用影片和家人一起觀看,慢慢準備他們,循序漸進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今天很想跟大家推薦分享一部我自己很喜歡的電影,一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為巴比祈禱-Pray for Bobby",而這部電影我自己看了三次,每次看都很難過,但結局也有給了很大的鼓勵。
這部電影在 2009 年上映,那個時代,台灣對於 LGTBQ 的平權議題還是非常保守,而這部電影裡的主角 Bobby 只是一個10 來歲的男孩,他一直為自己是同志的身份所困擾,特別他的家庭是個非常十足虔誠的基督教美國家庭,這一切的一切都讓 Bobby 自己甚至也認為懷疑自己有問題,儘管 Bobby 很努力地試著要告訴家人他是同志,但始終都被認為他的同性戀傾向是可以被治癒的,特別是他的媽媽,一直高訴 Bobby 不是同性戀,並試著努力引導他擺脫那些主觀意識下所謂 "女性化" 的動作,試著幫他成為比較 MAN 的男人。
影片裡 Bobby 很難過的對他母親講了一句話讓人非常心酸 "Accept me as I am, or forget it" (接受原本的我,不然就拉倒吧),結果他媽媽的回答 "I won't have a gay son" (我不會接受一個同性戀的兒子) 讓他痛到最深處,於是 Bobby 絕望的回答 "Then mommy, you don't have a son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媽媽,你沒有這個兒子)",即使如此絕望的回答,他的母親還是毫不心軟地回道 "Fine" (那就這樣吧),這也讓 Bobby 徹底地絕望而做了人生最糟的決定,他從天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為 Bobby 的媽媽讓他看不到希望而離開人世,此後 Bobby 的媽媽依然掙扎很久,最後她開始研究同性戀這件事,終於了解到同性戀不是病或罪,從而開始為 LGBTQ 族群的權利支持奔走,但這樣的改變卻是需要以犧牲自己心愛兒子的性命交換而來,那個代價真的太大太大了。
這部電影真的很令人難過,但它卻真實反應了當今還是有許多彩虹寶寶內心的恐懼,同樣地,彩虹寶寶的家人也很恐懼,他們沒有比彩虹寶寶更輕鬆,但是同志朋友們最需要的真的還是家人的支持,接納與愛,如果家人能夠接受這些同志孩子們最真實的一面,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勇氣更快樂地活下去,也會活的更精彩。
Danielson 參與了方格子的 「vocus Premium」 作者之一,希望喜歡 Danielson 文章的朋友們訂閱 vocus Premium 來繼續支持我的創作。
「沒有訂約 vocu Premium 文章的朋友們,仍然可以閱讀 Danielson 的公開文章,如果喜歡 Danielson 的文章內容,歡迎用一杯咖啡的錢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讓 Danielson 有更多的創作動力」
也可以給顆愛心,或是在下方的 like coin 拍個手鼓勵一下哦!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05 年移居丹麥後,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與學習,Danielson 希望跟大家分享丹麥的生活大小事,丹麥文化,旅遊記趣,我的小廚房自己做料理,大家來黑白講丹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去了哥本哈根市政廳詢問時間,確定了 4 月 25 號有 avalible time後,就得開始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著手安排準備結婚的種種瑣事。因為 Danielson 搬來丹麥之前並沒有告知家人 (當時也無法跟家人出櫃啊!),麥先生也是沒有放任何消息
正式搬到哥本哈根後 (雖然還沒有拿到居留證),接下來會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因為 Danielson 這次是以觀光簽證進來丹麥的,加上丹麥的移民法相當嚴格 (真的是世界上屬一屬二的難,丹麥原來對外國人並不那麼友善),所以我們得在接下來的有限時間裡去辦理結婚登記,申請我的配偶簽證
旅居異鄉的朋友們 很多因為讀書或工作而留在海外 但也有很多是因為異國婚姻 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 來到另一半的國度 或是選擇第三地居住 而 DANIELSON 則是因為讀書和愛情離開台灣 在 16 年前移居丹麥哥本哈根 移居丹麥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結婚了
從哥本哈根機場到麥先生家 (以後就是 "我們" 的家了耶,開心) 的車程約 30 分鐘而已 (還好他住在哥本哈根市內,如果是像一些人住在偏遠郊區或是其他的島嶼,我可能會再三考慮這段戀情哦,沒辦法,雖然 Danielson 不是在台北長大的天龍國孩子,但好歹也是台北的衛星城市 "桃園"土生的
抵達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最幸福快樂的國度 千里迢迢,經過將近一天的飛行加轉機旅程,Danielson 終於抵達遠的要命的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機場。丹麥在最近幾年來,一直被譽為世界最幸福快樂的國度,(雖然這幾年這個幸福快樂國度冠軍頭銜也被挪威和芬蘭給超越,但丹麥總還是最幸福快樂國度的前三名
在台灣待了一年半,經過了將近五年的異國遠距戀愛,在 Danielson 的人生路上,決定去當兩年全部時間的傳教士,踏上美國夏威夷的留學之路後,再次做了人生中第三個重要的決定,在 2005 年的四月一號 (沒錯,就是愚人節當天,還記得當年從奧蘭多搬去紐約當天也是愚人節)
我們去了哥本哈根市政廳詢問時間,確定了 4 月 25 號有 avalible time後,就得開始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著手安排準備結婚的種種瑣事。因為 Danielson 搬來丹麥之前並沒有告知家人 (當時也無法跟家人出櫃啊!),麥先生也是沒有放任何消息
正式搬到哥本哈根後 (雖然還沒有拿到居留證),接下來會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因為 Danielson 這次是以觀光簽證進來丹麥的,加上丹麥的移民法相當嚴格 (真的是世界上屬一屬二的難,丹麥原來對外國人並不那麼友善),所以我們得在接下來的有限時間裡去辦理結婚登記,申請我的配偶簽證
旅居異鄉的朋友們 很多因為讀書或工作而留在海外 但也有很多是因為異國婚姻 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 來到另一半的國度 或是選擇第三地居住 而 DANIELSON 則是因為讀書和愛情離開台灣 在 16 年前移居丹麥哥本哈根 移居丹麥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結婚了
從哥本哈根機場到麥先生家 (以後就是 "我們" 的家了耶,開心) 的車程約 30 分鐘而已 (還好他住在哥本哈根市內,如果是像一些人住在偏遠郊區或是其他的島嶼,我可能會再三考慮這段戀情哦,沒辦法,雖然 Danielson 不是在台北長大的天龍國孩子,但好歹也是台北的衛星城市 "桃園"土生的
抵達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最幸福快樂的國度 千里迢迢,經過將近一天的飛行加轉機旅程,Danielson 終於抵達遠的要命的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機場。丹麥在最近幾年來,一直被譽為世界最幸福快樂的國度,(雖然這幾年這個幸福快樂國度冠軍頭銜也被挪威和芬蘭給超越,但丹麥總還是最幸福快樂國度的前三名
在台灣待了一年半,經過了將近五年的異國遠距戀愛,在 Danielson 的人生路上,決定去當兩年全部時間的傳教士,踏上美國夏威夷的留學之路後,再次做了人生中第三個重要的決定,在 2005 年的四月一號 (沒錯,就是愚人節當天,還記得當年從奧蘭多搬去紐約當天也是愚人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愛 是一個抽象概念 即便家人因為我的出生感到快樂 他們並不懂如何去愛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我可以,或者說,我能夠 好好地喜歡個男生嗎?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2021.7.4 我終於能完整的接受自己了! 因為性別,從小不被父母家人愛的我,原來一直無法接受自己, 出生起的被否定,除了內心無法接受自己的存在,對於外在的世界也總是用不安與不自信去面對,於是算命、宗教、尋找感覺能指引我得到想要的一切的大師成了我過去的日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愛 是一個抽象概念 即便家人因為我的出生感到快樂 他們並不懂如何去愛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我可以,或者說,我能夠 好好地喜歡個男生嗎?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2021.7.4 我終於能完整的接受自己了! 因為性別,從小不被父母家人愛的我,原來一直無法接受自己, 出生起的被否定,除了內心無法接受自己的存在,對於外在的世界也總是用不安與不自信去面對,於是算命、宗教、尋找感覺能指引我得到想要的一切的大師成了我過去的日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