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訂閱經濟|你的顧客沒有你想像的忠誠,談蘋果日報取消訂閱制(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在幾個月前我針對蘋果日報時隔一年取消訂閱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讀了幾次覺得把所有的論點長篇塞在一起,有點過於難吸收。因此決定將兩篇文章拆開,如果你是先看到下集的,歡迎點這邊先看上篇
除了難吸收這點之外,另一件值得提出的就是我的猜測成真了。在2020年10月份,聯合報的數位版也要推行訂閱制,早鳥訂閱費年繳是699元。
之後會再另外寫一篇關於為什麼我當初覺得聯合報相比蘋果日報來說更有可能成功的分析文。現在就先打住,請大家繼續把蘋果日報訂閱制的文章看完。

另一個隱形缺陷-商品缺乏一致性

長期以「爆卦」、「腥羶色」聞名的蘋果日報,早已給人一個非常強烈的形象,現在轉以「深度內容」見長的訂閱媒體,這本來就是個很大的檻。如果我們從品牌形象論起,這儼然是一種從賣八卦、色情雜誌小書攤,要轉為誠品的文藝類書店,這在行銷上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奧美集團策略長葉明桂也曾指出
無論是科技進步還是時勢所趨,當品牌面臨創新的挑戰,就得思考要「多做」或「改變」什麼。但是,創新不是翻新包裝、找明星來代言就能了事,而是確保你的每次嘗試,都和原先塑造的核心精神一致,避免品牌在顧客心中出現不同聯想。
對於追求話題性、辛辣議題的群眾們來說,這樣的轉換一時之間可能讓他們無所適從,從而轉向其他免費但也能夠提供同樣內容的媒體。對於追求深度內容的讀者而言,蘋果日報卻無法提供同等的形象及價值。在兩邊都不討好的狀況,要成功確實是困難了些。
這並不是說蘋果在未來就不能轉型成以內容見長的媒體,或許以其他類似子品牌的形式執行,並透過蘋果本身的巨大流量做出一個漏斗,也許會是另一個不同的想法。雖然也不見得能夠取得成功,但以結果論來說,在這次的選擇上,蘋果日報確實是犯下「品牌調性不一致」的問題。

關於內容媒體的老生常談

對內容媒體而言,在數位環境下的未來,最終還是得回歸到文章品質中。但對於有價值的內容該如何變現,至今仍然都是挑戰,不管是不是用訂閱制。
但Monday Note的編輯Frederic Filloux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論述
「未來媒體的價值應該是文章品質,而不是點閱率」,其計算的標準可以從「互動」作為基礎,例如讀者花了多少時間來閱讀。
這樣的方式其實也符合現今數位廣告「精準投放」的需求,在特定文章、網站待越久,代表對該主題越感興趣,廣告主可能透過各種追蹤技術鎖定人群並投放相關的廣告。
目光回到訂閱制上,雖然訂閱制提供市場上一種可用的商業模式,但重新興盛的原因也還是現今的環境所致,加上最終的核心其實都還是將權力放回給「顧客」,純粹想以單向餵食制的方式讓民眾買單,確實走起來辛苦了些。
就算真的吸到了第一批人,如何順利的續留這些讀者,同時帶進新的用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走了一個蘋果日報,那下一個會是誰?

在蘋果日報宣布全面開放之後,也宣告著時隔一年的訂閱制的失敗,也不禁讓人在想說難道新聞媒體就完全沒有機會使用訂閱制了嗎?或許不是,但作為長期依賴流量生存的新聞媒體來說,制度走得快,也要組織跟得上,更別提在市場上滾動了這麼久,要單靠一兩年就轉成訂閱制確實是有些強人所難。
雖然現在付費閱讀的風氣還沒有完全養成,但在某些領域及實例上還是顯現了一定的可能性,對於做出讓人想看、需要、重要的內容這件事情仍舊是不變的。或許可以嘗試先將部分業務轉以這個方式進行,透過不斷和市場的磨合,找到一個適合的接口。
但說了這麼長一大串,如果蘋果日報這個大膽的舉動(畢竟很容易失敗)能夠成功,我想應該對新聞媒體們會是一個還不錯的消息。環顧台灣目前比較大的媒體們,或許聯合報有機會吧。
雖然文章有點舊了,但還是蠻值得看一下當時聯合報所訂下的策略在現今是不是有一件一件履行中。

其他參考文章
avatar-img
101會員
79內容數
媒體觀察筆記Media Note 是一系列以觀察現今媒體行銷、網路生態的系列專題。 第一個主題就是被譽為未來十年商業模式的訂閱經濟。訂閱經濟其實不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是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被呈現出來,從刮鬍刀、地板到最常見的影音、娛樂,這個專欄個案探討、現況分析等方式進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o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年9月,英國連鎖咖啡館即刻食用(Pret A Manger)推出咖啡訂閱服務 YourPret Barista,每月花20鎊(折合新台幣約800元),也是英國第一個in shop的咖啡訂閱制
8月份收到大是文化的邀請替《訂閱經濟的獲利實例》撰寫推薦序,綜觀目前市面上有關訂閱經濟的書籍,有討論入門概念、成功執行的方式,確實沒有一本專書收錄了各種行業的案例,也因此看完內容後,我毫不猶豫的就把它接下來了。
訂閱經濟的拉新留舊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兩個因素,經濟學人透過經營Linkedin帶來過去三倍的訂閱戶數量,是怎麼做到的呢?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Bloomberg Media獲得了極大的流量,與此同時善用各項技術及實驗變現流量,使其成為Bloomberg的訂閱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都會在文章中告訴你。
Mailchimp是一款全球知名的電子報軟體,除了採用當今熱門的訂閱制服務外,在其發展中採用的營運手法及行銷策略也是造就現今成功的一環。這篇文章會從Mailchimp的訂閱制商業模式開始討論到最新的Mailchimp Presents。
2020年9月,英國連鎖咖啡館即刻食用(Pret A Manger)推出咖啡訂閱服務 YourPret Barista,每月花20鎊(折合新台幣約800元),也是英國第一個in shop的咖啡訂閱制
8月份收到大是文化的邀請替《訂閱經濟的獲利實例》撰寫推薦序,綜觀目前市面上有關訂閱經濟的書籍,有討論入門概念、成功執行的方式,確實沒有一本專書收錄了各種行業的案例,也因此看完內容後,我毫不猶豫的就把它接下來了。
訂閱經濟的拉新留舊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兩個因素,經濟學人透過經營Linkedin帶來過去三倍的訂閱戶數量,是怎麼做到的呢?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Bloomberg Media獲得了極大的流量,與此同時善用各項技術及實驗變現流量,使其成為Bloomberg的訂閱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都會在文章中告訴你。
Mailchimp是一款全球知名的電子報軟體,除了採用當今熱門的訂閱制服務外,在其發展中採用的營運手法及行銷策略也是造就現今成功的一環。這篇文章會從Mailchimp的訂閱制商業模式開始討論到最新的Mailchimp Presents。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蘋果宣布暫停 iPhone 硬件訂閱服務,這一消息對市場與投資者有何深遠影響?從訂閱經濟的挑戰到蘋果生態系統的潛力,本期帶你深入剖析蘋果的戰略調整與未來發展!了解台灣投資者如何把握這次轉型帶來的機遇與風險。
Thumbnail
訂閱制市場基本上是在「訂閱制」這個大框架下,一層一層下去切開、不斷區分出不同的生態結構。各種迥異的生態體系,都有各自對應的消費者族群與合適的商業模式。如果膚淺地看到訂閱制,就以為每一種訂閱制模式都差不多,那當然會看不懂「為何這個人的訂閱制經營是成功的」。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3 月我關閉了投資專欄不再接受新訂閱,然後預計 2024 年底落日退費,時至今日持續有網友反映希望能訂閱,最近一篇文章有 17 人點擊付費牆,然後有位網友說想看舊文章因為對工作有幫助。於是,我重新開啟了投資訂閱專欄,是半年 450 元的單次訂閱方案,但一樣年底就會落日。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蘋果透過封閉的iOS和iPhone取得成功,而Google和Meta則運用開放的Android和社群網站,以及生成式AI技術改變數位平臺競爭。文章探討了Google與Meta案例,以及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對企業來說,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位於哪個循環階段,以及格局決定視野的觀點。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手機容量大(ROM)是否智商稅? 選擇Apple的用戶是否值得買大容量手機?或是Google雲端費用是否更划算? 該不該直上頂規?手機選擇大銀幕,小銀幕,摺疊螢幕?本文從不同角度提供了選購手機及作業系統的參考建議。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蘋果宣布暫停 iPhone 硬件訂閱服務,這一消息對市場與投資者有何深遠影響?從訂閱經濟的挑戰到蘋果生態系統的潛力,本期帶你深入剖析蘋果的戰略調整與未來發展!了解台灣投資者如何把握這次轉型帶來的機遇與風險。
Thumbnail
訂閱制市場基本上是在「訂閱制」這個大框架下,一層一層下去切開、不斷區分出不同的生態結構。各種迥異的生態體系,都有各自對應的消費者族群與合適的商業模式。如果膚淺地看到訂閱制,就以為每一種訂閱制模式都差不多,那當然會看不懂「為何這個人的訂閱制經營是成功的」。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3 月我關閉了投資專欄不再接受新訂閱,然後預計 2024 年底落日退費,時至今日持續有網友反映希望能訂閱,最近一篇文章有 17 人點擊付費牆,然後有位網友說想看舊文章因為對工作有幫助。於是,我重新開啟了投資訂閱專欄,是半年 450 元的單次訂閱方案,但一樣年底就會落日。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蘋果透過封閉的iOS和iPhone取得成功,而Google和Meta則運用開放的Android和社群網站,以及生成式AI技術改變數位平臺競爭。文章探討了Google與Meta案例,以及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對企業來說,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位於哪個循環階段,以及格局決定視野的觀點。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手機容量大(ROM)是否智商稅? 選擇Apple的用戶是否值得買大容量手機?或是Google雲端費用是否更划算? 該不該直上頂規?手機選擇大銀幕,小銀幕,摺疊螢幕?本文從不同角度提供了選購手機及作業系統的參考建議。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