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啦,香港蘋果日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年5月,台灣蘋果日報宣布不再發行紙本,所謂的「四大報」從此只剩下了三家本業並不賺錢,靠著其他周邊事業支持媒體內容的報紙。

即使背景不盡相同,一個多月後的今天(6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則宣布將在隔天(24日)發行最後一期報刊,線上內容也將於當天凌晨不再更新。

今天下午,我收到了一封壹傳媒集團寄給會員的「道別信」,通知了不再發行的消息。而當游標移到大圖時,還會出現「當言論自由變成一種罪」。短短十字,卻也說完了香港這個跟台灣很像,卻也很不一樣的地方,近幾年的不平靜。

取自2021年6月23日,「壹傳媒」集團所發訂戶通知。

取自2021年6月23日,「壹傳媒」集團所發訂戶通知。

學新聞傳播的人,課堂上也許都學過「市場導向」或「市場壓力」新聞學,常會以黎智英所創立的蘋果做例子。聳動、煽情、狗仔、八卦等名詞與形容詞從來不會少,完全針對「讀者想看的」,給予記者高薪(但也使其負擔不小壓力)、一再討論、檢討內容以提升閱報與點閱率的作法,顛覆了許多新聞生產的邏輯。2003年進攻台灣市場以來,更大幅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或許現在大家罵的現象,有許多都跟蘋果帶來的趨勢扯得上關係。

2014年的佔中、2019年的反修例,直到2020年港版「國安法」設下基於維護所謂「國家安全」的禁忌,黎智英的入獄,還有香港蘋果日報的停業,或許都不令人意外,然而卻也在尚未結束的covid-19疫情下,讓關心民主和言論自由的人,心情更是複雜。

2017年11月到2019年6月,近乎涵蓋碩班階段前兩年的日子,我曾在內湖蘋果工作,即使是部分工時的打工仔,卻也算是深刻地體會實務面和學術討論的落差。不能否認那段時間兼顧碩班功課和工作,很常感到「心累」,但同時也累積了有趣和寶貴的經驗。

香港的蘋果日報對我而言是既陌生,卻也有點熟悉的存在,即使早已離開內湖蘋果,但總覺得還是有那麼點值得記錄。尤其香港與台灣現狀仍有不同,蘋果的缺點在港、台幾乎一個樣,也絕非不值得檢討,然而蘋果一貫的「反中」立場,在新聞和言論自由漸漸緊縮的香港,便有難以取代的價值。1995年在香港設立的蘋果,只早我「出生」一個月左右,在滿26歲前夕,卻也走到它生命的終點。

即使現況依然不會樂觀,但還是衷心的期盼,言論和新聞自由,能不再受到國家權力的侵蝕。

(6月24日凌晨補充)

香港蘋果日報網路版凌晨已轉為停刊通知,不再顯示任何內容。網址列也可見「goodbye」字樣,留下了網站最後的面貌。

擷取自appledaily (HK)

擷取自appledaily (H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Hong Tsai的沙龍
10會員
10內容數
Po-Hong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4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2024/07/24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2023/10/21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Thumbnail
2023/10/21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Thumbnail
2023/05/05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Thumbnail
2023/05/05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台灣《蘋果新聞網》發布聲明稱出售案「已完成交接」,雖未公佈新東家,但香港《明報》指出買家為港商黃浩出資七成,其餘三成由新加坡人、社交軟體17LIVE創辦人潘杰賢出資,收購價共新台幣15億元。長期關注兩岸經濟政策的「經濟民主連合」質疑,此交易案已違反去年文化部函令......
Thumbnail
台灣《蘋果新聞網》發布聲明稱出售案「已完成交接」,雖未公佈新東家,但香港《明報》指出買家為港商黃浩出資七成,其餘三成由新加坡人、社交軟體17LIVE創辦人潘杰賢出資,收購價共新台幣15億元。長期關注兩岸經濟政策的「經濟民主連合」質疑,此交易案已違反去年文化部函令......
Thumbnail
終究還是抵不過網路數位時代巨輪的翻滾,台灣最後一份實體印刷報紙「聯合晚報」於六月二日正式停刊,從1988年2月22日創刊至此已逾32個年頭。 無論是聯合晚報停刊或是中國時報之變,皆是今日台灣許多企業所面臨傳承的危機,許多接不了班的第二代,反而成為了摧毀企業長城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終究還是抵不過網路數位時代巨輪的翻滾,台灣最後一份實體印刷報紙「聯合晚報」於六月二日正式停刊,從1988年2月22日創刊至此已逾32個年頭。 無論是聯合晚報停刊或是中國時報之變,皆是今日台灣許多企業所面臨傳承的危機,許多接不了班的第二代,反而成為了摧毀企業長城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想找香港雜誌線上看?快來Kono電子雜誌!香港雜誌有許多經典且知名的雜誌,領域包含 3C、音響、流行時尚、文學、財經,透過本篇文章都能一次掌握!
Thumbnail
想找香港雜誌線上看?快來Kono電子雜誌!香港雜誌有許多經典且知名的雜誌,領域包含 3C、音響、流行時尚、文學、財經,透過本篇文章都能一次掌握!
Thumbnail
2021年5月,台灣蘋果日報宣布不再發行紙本,所謂的「四大報」從此只剩下了三家本業並不賺錢,靠著其他周邊事業支持媒體內容的報紙。 即使背景不盡相同,一個多月後的今天(6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則宣布將在隔天(24日)發行最後一期報刊,線上內容也將於當天凌晨不再更新。
Thumbnail
2021年5月,台灣蘋果日報宣布不再發行紙本,所謂的「四大報」從此只剩下了三家本業並不賺錢,靠著其他周邊事業支持媒體內容的報紙。 即使背景不盡相同,一個多月後的今天(6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則宣布將在隔天(24日)發行最後一期報刊,線上內容也將於當天凌晨不再更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