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啦,香港蘋果日報

2021/06/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年5月,台灣蘋果日報宣布不再發行紙本,所謂的「四大報」從此只剩下了三家本業並不賺錢,靠著其他周邊事業支持媒體內容的報紙。
即使背景不盡相同,一個多月後的今天(6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則宣布將在隔天(24日)發行最後一期報刊,線上內容也將於當天凌晨不再更新。
今天下午,我收到了一封壹傳媒集團寄給會員的「道別信」,通知了不再發行的消息。而當游標移到大圖時,還會出現「當言論自由變成一種罪」。短短十字,卻也說完了香港這個跟台灣很像,卻也很不一樣的地方,近幾年的不平靜。

取自2021年6月23日,「壹傳媒」集團所發訂戶通知。
學新聞傳播的人,課堂上也許都學過「市場導向」或「市場壓力」新聞學,常會以黎智英所創立的蘋果做例子。聳動、煽情、狗仔、八卦等名詞與形容詞從來不會少,完全針對「讀者想看的」,給予記者高薪(但也使其負擔不小壓力)、一再討論、檢討內容以提升閱報與點閱率的作法,顛覆了許多新聞生產的邏輯。2003年進攻台灣市場以來,更大幅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或許現在大家罵的現象,有許多都跟蘋果帶來的趨勢扯得上關係。
2014年的佔中、2019年的反修例,直到2020年港版「國安法」設下基於維護所謂「國家安全」的禁忌,黎智英的入獄,還有香港蘋果日報的停業,或許都不令人意外,然而卻也在尚未結束的covid-19疫情下,讓關心民主和言論自由的人,心情更是複雜。
2017年11月到2019年6月,近乎涵蓋碩班階段前兩年的日子,我曾在內湖蘋果工作,即使是部分工時的打工仔,卻也算是深刻地體會實務面和學術討論的落差。不能否認那段時間兼顧碩班功課和工作,很常感到「心累」,但同時也累積了有趣和寶貴的經驗。
香港的蘋果日報對我而言是既陌生,卻也有點熟悉的存在,即使早已離開內湖蘋果,但總覺得還是有那麼點值得記錄。尤其香港與台灣現狀仍有不同,蘋果的缺點在港、台幾乎一個樣,也絕非不值得檢討,然而蘋果一貫的「反中」立場,在新聞和言論自由漸漸緊縮的香港,便有難以取代的價值。1995年在香港設立的蘋果,只早我「出生」一個月左右,在滿26歲前夕,卻也走到它生命的終點。
即使現況依然不會樂觀,但還是衷心的期盼,言論和新聞自由,能不再受到國家權力的侵蝕。
(6月24日凌晨補充)
香港蘋果日報網路版凌晨已轉為停刊通知,不再顯示任何內容。網址列也可見「goodbye」字樣,留下了網站最後的面貌。
擷取自appledaily (HK)
Po-Hong Tsai
Po-Hong Tsai
平凡的上班族,大學讀英語文加教育學程,碩士讀新聞傳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