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列為新冠疫苗優先施打對象後,我們有哪些該部署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編輯部
#孕婦打疫苗 #疫苗遲疑 #疫苗諮詢 #疫苗資訊平台
經跨黨派立委爭取,指揮中心已在6月22日宣布,將孕婦列為第六順位施打群體,可以自由選擇目前台灣有的疫苗種類(AZ或莫德納)。指揮中心對於孕婦接種的相關建議都含納在兩種疫苗的接種說明簡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整理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的資料為COVID19疫苗孕婦諮詢要點,當然不少醫師也在社群媒體或新聞上提出建議。畢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關於孕婦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資料極少,如何在欠缺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決定建議接種與否,的確需要具體的風險利益要項以供個別孕婦與自己信任的醫師討論與評估。
1.地方政府強調便利性與諮詢機會
開放孕婦接種後,新聞媒體報導內容大致為施打人數(例如:新北152名孕婦全選莫德納)與流程(孕婦接種疫苗,桃園小黃免費接送)等服務資訊。比較具有衛教提醒效果的報導,包括記者彙整不同醫師的建議,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協助執行「孕婦應先和醫師仔細討論自身狀況、疫苗的好處與風險,再行決定是否接種」的原則。例如台北市表示,自6月28日起將在八家醫學中心開設孕婦特別門診,以方便有需要評估接種考慮的孕婦可直接跟醫師討論、了解建議之後再做決定。雲林縣政府也表示,考量到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安全,需經醫師評估風險,且擔心接種後產生嚴重過敏反應,所以將孕婦接種站設在縣內有能力處理產科急症的三所醫院。
2.民間強調資訊平台以作為評估與溝通基礎
這幾天有兩篇投書倒是點出了指揮中心或是醫學會可以為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做更多的溝通工作。例如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就從孕婦及其家屬角度,直接點出目前官方在此面向上的三大問題:(1)資訊稀少且雜亂,讓民眾難以知情決定;(2)缺少台灣本地資料為基礎的說明(例如目前孕產婦確診與重症比例、施打疫苗的孕產婦的副作用反應與健康追蹤);(3)政府與醫學會的資訊應該轉譯為一般民眾能夠清楚了解的資訊,並即時更新。就此,她們提出三點建議:
(1)清楚而完整說明目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不確定性。
(2)納入台灣本地的資料,作為評估的標準。
(3)以民眾能夠理解的語言,呈現資料。
生動盟的建議中提及英國、美國各相關官方組織與醫學會的資訊平台,溝通對象強調一般民眾,很值得借鏡。
高雄縣醫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王宏育則是提醒,如同前一陣子高齡長者施打疫苗後死亡事件帶來的不安與懷疑,面對孕婦施打也應該在細心諮詢之外,提供民眾關於懷孕相關事件的背景值,例如非疫情、沒有施打新冠疫苗前的懷孕女性的流產率為13%。日後更多孕婦接種後若出現相關事件,必須提醒民眾這類「背景值」的意涵,才能避免另一波緩打潮。
3.累積孕婦確診與接種的本土資料
在欠缺足夠的關於孕婦接種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實證資料之際,本土的確診案例狀況與不良反應事件應該可以結合健保系統、婦幼健康相關登錄資料,謹慎周延地監測與紀錄。例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今年五月份就刊登CDC團隊透過CDC的v-safe與VAERS系統,(1)比較接種mRNA疫苗者中,孕婦與未懷孕女性的常見副作用,兩者並無差異;(2)追蹤v-safe 妊娠登錄組中完成孕期者發生自然流產、死產、早產、小於胎兒齡、先天異常、新生兒死亡等項目的比例,也與新冠大流行前發表研究結果相當。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孕婦接種疫苗尚未發現安全疑慮。
英國研究團隊也比較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間的產婦(342,080)中,感染新冠肺炎的3,527位產婦的健康狀況:後者除了在社經上比較弱勢外,也有更多共病的情況,因此死胎、早產、子癲前症、緊急剖腹產、產後延長住院時間的機率都比一般產婦高,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孕婦的健康風險高。這些數據與討論都來自官方機構與生殖醫學學界的共同研究成果,雖然比較方法上有其限制,但類似研究可迅速整理作為醫師與孕婦諮詢的資訊之一,並刺激構思台灣本土資料的短、中、長期的收集與分析。
新冠疫苗在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透過細膩的疫苗接種部署安排,以盡力保護高風險或脆弱群體,不只涉及主事機構在專業、倫理上的自我要求,也是增進國人疫苗信心的必要努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政府對於防疫升級至四級的謹慎戒懼,不可諱言地和經濟的考量有關。遠距上班除了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國外有研究認為遠距工作並不會減少生產力,造成不利遠距工作的因素來自職場的一些作法與工作方式。
上個月底,雲林出現有精神障礙的確診者,因為可能處於發病時意識混亂狀態而有數日無法交代足跡,遂被縣府列為「非常危險個案」。姑且不論疫情中有多少人曾在疫調時刻意隱瞞足跡,甚至提供虛假行蹤,卻從未被冠上「非常危險」標籤,這個案例也突顯出疫情下對精神病人的照護問題。
今天的「後疫情關鍵字」不是回顧BNT在台灣的爭議,而主要是透過德文與英文為主的相關報導,來述說一個「德國觀點」的故事,希望有助於認識這隻可望來台的德國mRNA疫苗。
自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藝術產業,特別是表演藝術與各式展覽,蒙受巨大損失。除了爭取補助,或者改以簡單的直播取代現場表演之外,疫情帶來的新時代思考也許是:臺灣藝術產業該準備如何以技術補位方式,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結合網路現場與實體表演現場,以實體數位化行銷概念,搶進後疫情時代的數位票房。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在疫情爆發之後,關於所謂疫苗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ˋ,EUA)與國產疫苗是否能以免疫橋接試驗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等問題,便引起廣泛討論。在科學之證據論述上,因本人學科限制而無法提供更多之論述(但許多專家在報章雜誌上已經提供包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台灣政府對於防疫升級至四級的謹慎戒懼,不可諱言地和經濟的考量有關。遠距上班除了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國外有研究認為遠距工作並不會減少生產力,造成不利遠距工作的因素來自職場的一些作法與工作方式。
上個月底,雲林出現有精神障礙的確診者,因為可能處於發病時意識混亂狀態而有數日無法交代足跡,遂被縣府列為「非常危險個案」。姑且不論疫情中有多少人曾在疫調時刻意隱瞞足跡,甚至提供虛假行蹤,卻從未被冠上「非常危險」標籤,這個案例也突顯出疫情下對精神病人的照護問題。
今天的「後疫情關鍵字」不是回顧BNT在台灣的爭議,而主要是透過德文與英文為主的相關報導,來述說一個「德國觀點」的故事,希望有助於認識這隻可望來台的德國mRNA疫苗。
自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藝術產業,特別是表演藝術與各式展覽,蒙受巨大損失。除了爭取補助,或者改以簡單的直播取代現場表演之外,疫情帶來的新時代思考也許是:臺灣藝術產業該準備如何以技術補位方式,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結合網路現場與實體表演現場,以實體數位化行銷概念,搶進後疫情時代的數位票房。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在疫情爆發之後,關於所謂疫苗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ˋ,EUA)與國產疫苗是否能以免疫橋接試驗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等問題,便引起廣泛討論。在科學之證據論述上,因本人學科限制而無法提供更多之論述(但許多專家在報章雜誌上已經提供包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產檢生產大哉問:生產和產檢要選擇醫院還是診所?離家近真的是首要的考量嗎? 生產和產檢是每個孕媽咪都需要面對的重要環節,選擇適合的醫療機構更是至關重要的課題。究竟是推薦設備齊全的大型醫院,還是選擇個性化服務的專科診所呢?今天就來替孕媽咪們解開這個疑惑吧! 台中產檢概述 台中地區擁有豐富的醫療
Thumbnail
隨著公眾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關注 HPV 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香港有多個機構提供 HPV 疫苗接種服務,但各機構的價格和服務有所不同。以下將介紹五個你需要知道的香港 HPV 疫苗接種資訊,幫助你在選擇接種地點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1. 家計會 HPV 疫苗價格及預約流程 家計會提供 HP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給孕媽咪的護身符:最新婦產科儀器 孕媽咪們最在意的就是 :能不能夠給寶寶最完整的照護、生產間的支持和最舒適的產後照護環境環境,新惠生醫院配備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如診間超音波機器等,以提供高優質的產檢服務,且不額外加收費用,讓每位孕媽咪都能安心產檢,確認寶寶健康及成長狀況。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NF問題 在過去這段時間,繼續處理特殊的免疫懷孕問題。有些媽媽的數字和操作手法,可以提供借鏡,驗證了 [少不如多] 。 本篇主要寫TNF 處理方案 ,跟現行的做法竟然多有出入需要更多驗證,但可以試試看。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作為一名女性,我們在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而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與生育權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避孕這個話題,我們需要有權益和自主性的選擇,這不僅關乎我們的健康,也是我們生活質量的基石。無論是日常的事前避孕規劃還是緊急情況下尋求事後避孕藥的幫助,了解這些選項的差異、效果、以及如何適合我們的生活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產檢生產大哉問:生產和產檢要選擇醫院還是診所?離家近真的是首要的考量嗎? 生產和產檢是每個孕媽咪都需要面對的重要環節,選擇適合的醫療機構更是至關重要的課題。究竟是推薦設備齊全的大型醫院,還是選擇個性化服務的專科診所呢?今天就來替孕媽咪們解開這個疑惑吧! 台中產檢概述 台中地區擁有豐富的醫療
Thumbnail
隨著公眾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關注 HPV 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香港有多個機構提供 HPV 疫苗接種服務,但各機構的價格和服務有所不同。以下將介紹五個你需要知道的香港 HPV 疫苗接種資訊,幫助你在選擇接種地點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1. 家計會 HPV 疫苗價格及預約流程 家計會提供 HP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給孕媽咪的護身符:最新婦產科儀器 孕媽咪們最在意的就是 :能不能夠給寶寶最完整的照護、生產間的支持和最舒適的產後照護環境環境,新惠生醫院配備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如診間超音波機器等,以提供高優質的產檢服務,且不額外加收費用,讓每位孕媽咪都能安心產檢,確認寶寶健康及成長狀況。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NF問題 在過去這段時間,繼續處理特殊的免疫懷孕問題。有些媽媽的數字和操作手法,可以提供借鏡,驗證了 [少不如多] 。 本篇主要寫TNF 處理方案 ,跟現行的做法竟然多有出入需要更多驗證,但可以試試看。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作為一名女性,我們在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而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與生育權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避孕這個話題,我們需要有權益和自主性的選擇,這不僅關乎我們的健康,也是我們生活質量的基石。無論是日常的事前避孕規劃還是緊急情況下尋求事後避孕藥的幫助,了解這些選項的差異、效果、以及如何適合我們的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