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梵谷:既無牙齒也無氣息,我在病中找到繪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梵谷檔案》是以荷蘭梵谷博物館所收藏的梵谷書信為基礎寫成的一系列文章,算不上是有系統的介紹梵谷的生平,更像是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一段。電影中的主角走入梵谷的畫中場景,在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背景前,行經《隆瓦橋畔的洗衣婦》和《豐收》的麥田,最後走入繪畫的本身,見證了槍響與麥田群鴉的一刻。發表在這裡的《梵谷檔案》則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的一場遊歷。

本文是《梵谷檔案》的第十六篇,您可以在這裡讀到先前的文章。

・・・・・・・・

素描是艱困的掙扎。

一八八〇年十一月,剛踏上繪畫之路的梵谷從布魯塞爾寫信給弟弟提奧,談及他在此地接受的繪畫訓練。他正熱切學習人體解剖結構,想知道人身的每個部位如何連結運作。他說他按照解剖素描課本,大費周章的畫了人手兩面的骨骼與肌肉,還畫了髖骨到雙腳的人骨。

此外畫家也熱心臨摹他人作品。他在信中告訴提奧,阿姆斯特丹的書商布朗恩寄給他一幀照片,是五年前才死於肺結核的畫家米勒的油畫《挖掘者》,他據此畫了一幅鉛筆素描,非常詳實仔細,只是與之後的畫作相比,在力道上還有欠缺,反映著新手的一絲膽怯。

梵谷素描《挖掘者,臨摹米勒》

梵谷素描《挖掘者,臨摹米勒》

《挖掘者》是一幅頗富「力氣」的畫作,觀畫者不論在米勒原畫或梵谷的素描中,都能看見並感受掘地人的辛苦。但畫家不以練習掌握人體力量為滿足,也臨摹米勒更知名的畫作《晚禱》。

畫家原本就極富宗教情懷,《晚禱》的臨摹素描更清晰展現了這一點。原畫的夕陽晚照被鉛筆絲毫不差的捕捉。貧脊的田野上一籃乾癟的馬鈴薯,種地的消瘦男女並不怨天尤人,卻俯首安心禱告,迎接一日將盡時分的感傷與寧靜。這可能也正是畫家本人的心情和感受。

梵谷素描《晚禱,臨摹米勒》

梵谷素描《晚禱,臨摹米勒》

畫家在信中告訴提奧,「素描是艱困的掙扎」,但他顯然樂此不疲。不只臨摹米勒,還向十六世紀的北方文藝復興巨匠小漢斯霍爾拜因取經,臨摹了不只一幅《雅各麥爾的女兒》。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69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芳菲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作是一場戰爭~
avatar-img
那瓜書房|Nakao Eki
87會員
300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個人一定都聽過梵谷這個名字,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梵谷的故事。在我拜訪聖雷米Saint-Remy-de-provence精神療養院之前,我對梵谷的瞭解,僅止於《星夜》畫作,殊不知在這片藍色星空下,流動的抑鬱氣息,是如何深深的重擊在梵谷的心裡,以至於最後拿起的不再是畫筆,而是手槍…。
Thumbnail
每個人一定都聽過梵谷這個名字,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梵谷的故事。在我拜訪聖雷米Saint-Remy-de-provence精神療養院之前,我對梵谷的瞭解,僅止於《星夜》畫作,殊不知在這片藍色星空下,流動的抑鬱氣息,是如何深深的重擊在梵谷的心裡,以至於最後拿起的不再是畫筆,而是手槍…。
Thumbnail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Thumbnail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Thumbnail
畫家在這數十幅不論鉛筆素描或油彩的自畫像當中,不曾出現過一絲一毫的笑容,這或許說明了畫家對自己抱有一種定見,因此總是以嚴肅的形象出現。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八八九年。畫家在割耳事件過後住進聖雷米的療養院,在這裡畫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幅自畫像,也都全無笑容。
Thumbnail
畫家在這數十幅不論鉛筆素描或油彩的自畫像當中,不曾出現過一絲一毫的笑容,這或許說明了畫家對自己抱有一種定見,因此總是以嚴肅的形象出現。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八八九年。畫家在割耳事件過後住進聖雷米的療養院,在這裡畫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幅自畫像,也都全無笑容。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至於我自己,我得說我對此一無所知。但看見星辰讓我作夢,簡單得一如地圖上代表城鎮鄉村的黑點令我作夢。為什麼,我問自己,天穹中點點星光會比法國地圖上的點點遙不可及?」
Thumbnail
「至於我自己,我得說我對此一無所知。但看見星辰讓我作夢,簡單得一如地圖上代表城鎮鄉村的黑點令我作夢。為什麼,我問自己,天穹中點點星光會比法國地圖上的點點遙不可及?」
Thumbnail
梵谷曾寫下:「在眾人的眼中我是誰?一個無名之輩、一個無足輕重、令人不愉快的一個人。」電影跟著郵差兒子阿爾曼德到梵谷死前所待的小鎮,企圖解開這個在他的時代被視為瘋子的畫家的死亡之謎。
Thumbnail
梵谷曾寫下:「在眾人的眼中我是誰?一個無名之輩、一個無足輕重、令人不愉快的一個人。」電影跟著郵差兒子阿爾曼德到梵谷死前所待的小鎮,企圖解開這個在他的時代被視為瘋子的畫家的死亡之謎。
Thumbnail
129年前的今天,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因槍傷傷口感染去世,年僅37歲。 關於這位一生抑鬱不得志,死後才聲名大噪的天才藝術家(27歲才開始畫家生涯,卻創作了超過兩千幅畫),究竟是因為情緒病自殺還是被誤殺,任憑後世的人們再如何分析與研究,永遠是個只有他自己才知曉的謎。
Thumbnail
129年前的今天,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因槍傷傷口感染去世,年僅37歲。 關於這位一生抑鬱不得志,死後才聲名大噪的天才藝術家(27歲才開始畫家生涯,卻創作了超過兩千幅畫),究竟是因為情緒病自殺還是被誤殺,任憑後世的人們再如何分析與研究,永遠是個只有他自己才知曉的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