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Frank》:別想著成為法蘭克

2021/06/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You think this is wired? Well, normal faces are weird too, you know.」
這是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段對白。
宅在家的這段期間看了好多作品,於是決定把影評撿回來寫,也想換個方式寫。這部不久前看完的《Frank》是這幾個星期的宅看片單裡最觸動我的一部電影,他道破了我曾經有過「才華」迷思,喜歡小眾文化(或是說「非主流」文化)的我看了也感到一陣強烈的共鳴,很推薦與我類似的人看這部片。

《Frank》故事開頭於一個平凡普通的上班族男子Jon,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並將其做成曲子,雖然總是做不出個所以然,卻不斷在社群網站上分享這些生活瑣事,妄想著有天能出名。接著,一個默默無名的樂團「Soronprfb」來到了Jon居住的小鎮,目睹鍵盤手跳海自殺未遂的他,告訴樂團經紀人Don自己也是個鍵盤手,就這麼莫名其妙的,Jon變成了這個樂團的新成員,還跟著他們去愛爾蘭錄專輯。
這個樂團的成員都是些大眾既定印象的「怪人」,但最怪的是一個無時無刻帶著頭套的主唱Frank,Frank有獨特的魅力與音樂才華,是整個樂團的核心,經紀人Don也說:「人們與Frank相處一段時間後,不是自問為何我無法成為Frank,就是覺得自己有機會變成Frank。」
Jon隨著與樂團日復一日的相處,以為自己將要啟發才華,發揮極限創作音樂,殊不知自己卻總是格格不入,以為用老本幫樂團付房租就能真正成為他們的一員,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Jon總是偷偷拍攝他們練團、錄音的影片上傳YouTube,除了點閱率外,也SXSW音樂節也邀請他們上台演出,他以為這是成功,殊不知是毀滅。他要求成員們便的更討喜一點,迎合大眾的口味一點,卻忘了自己當初喜歡上他們是音樂這群人的獨特性,成員們一個接一個離去,只有Frank願意與他一起登台。最後,表演一蹋糊塗,在與Frank的爭執下,他的頭套破了,而Frank本人逃跑了,不知去向。
我喜歡這整部片在嚴肅與滑稽荒誕之間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而且大量運用對比的元素和情節去訴說故事。平凡人Jon象徵著主流、通俗的大眾,而Frank與樂團則象徵著獨立性高、做自己的非主流族群,Frank的頭套、Don提到自己喜歡跟假人做愛,則一再強調虛時兩者的界線。我喜歡Frank與Jon的對話,那句「You think this is wired? Well, normal faces are weird too, you know.」用Frank的頭套去比對Jon在社群網站上包裝的形象,網路也是一種面具,甚至讓人更加虛假。
Frank作為一個外顯的「怪咖」,擁有令人稱羨的才華,卻也希望自己被大眾喜歡,因此Frank接受Jon要求將歌曲改變的提議,最後卻仍然受不了而在台上崩潰。
主流與獨立兩者的討論是這部電影很大的一個元素,就算在現實社會裡也經常被拿出來一再辯證,但我想,這兩者肯定個有所好,為人詬病的是為了迎合某一族群而刻意改變自己的行為,那樣的改變失去了原先只是單純喜愛某一事物的感動與意義,我們也看見這樣的改變並不長久,或許來得很快,墮落的也很快。
另一個貫穿全片的意象則是天才與才華這兩件事情,電影一再強調Frank的獨特魅力、他優秀的音樂天賦等等,每個人都想成為才華洋溢的Frank,卻忘了Frank只有一個。經理Don在樂團錄完專輯上吊自殺時甚至帶著Frank的頭套,這顯得多麼諷刺。還有一場我很喜歡的戲,道破了我過去也曾有的迷思,在Frank的頭套壞掉逃跑後,Jon透過在社群上發文得到幫助,找到Frank的家,在那裡的只是一對再平凡不過的父母,還有拿掉頭套後的Frank。Frank除了臉上的疤痕外與一般人的臉孔並無差別,Jon原先以為Frank是遭遇了什麼糟糕的經歷、什麼大風大浪才成就他的才華,殊不知他只是受精神病所苦,我很喜歡他與Frank父母的對話,父母說自己只是一戶普通人家,Jon則靜靜脫口而出說著「跟我家一樣」。
我曾以為才華因痛苦而生,殊不知痛苦或許是拖累才華
這個世界生來就有天才,我也曾盲目的追求所謂的才華與天賦,這卻讓自己陷入痛苦。我們必須練習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實,我們生來便獨一無二,並非每個人的世界都能夠讓我們駐足,無論是哪條道路,適合自己的比較重要,這也是必須接受的事實。
經歷痛苦不一定會成就才華,就如同Jon在跟著樂團到愛爾蘭後說「這就是我的精神病院」一般,這是一種盲目的迷思,或許誤了許多人。

最後Jon帶著脫下頭套的Frank和過去的團員重逢,在那個依然沒有觀眾的小酒吧裡,Frank含著淚水與唱出那首〈I love you all〉,再一次強調了這些團員是唯一能理解Frank的人,也強調他們真正追求的創作是不需要觀眾、不在乎名聲的,那是屬於他們的世界。而Jon則是走出酒吧,回到平凡的人生。
這幕後勁太強了。有時候我們與某些人就像是相隔不同世界一樣,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進而有不同的價值觀與信仰,我覺得《Frank》並沒有很刻意要批判價值觀的對錯,畢竟多數人所追求的是像Jon一樣獲得功成名就,而不是過著像Frank與樂團一樣的生活。這同樣是一種對比,人生截然不同,別想著成為Frank,成為你自己就好。

最近也在MEDIUM, 如果你想,也可以在那裡找到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同學
吳同學
還能自稱少女,喜歡電影、音樂、文學、漫畫,也喜歡走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