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觀影雜記:愛比黎明陌生

2021/07/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Asako I & II , 2018
幻之光(Maboroshi, 1995)
我的眼睛跟隨著她,她跟隨著送葬隊伍。走著,走著。海岸的風像飛雪柔軟,如冰河刮擦,暮色中的野火喻人之存活 ── 其寂靜與暴烈。升起的煙飄入微弱心室,嗆出反芻多年的字句。​
我以為我很久沒有看見電影,其實我只是很久沒有讀詩。幻之光。我的六月因其冷卻。電影結束,腦海裡浮蕩著的是張懸在〈日子〉裡唱的那一句「夏日以來」,她把這四個字唱得那麼像冬日清晨積雪的無名之墓。​
Maboroshi, 1995

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 2017)
「瑪麗娜,你會把我嚇死。」​
「不,我會好好活著。」​
​我知道她是我的模範。瑪麗娜也許是我在電影裡見過最堅強的心碎之人。她的心中有一座瀑布,浩瀚而滂沱,熱情的夜晚繽紛流動,冷靜的黎明固若磐石。她終將抵達那水氣氤氳的祕境。我知道。因她是以彎刀披荊斬棘、以灰燼耕植春花的女子。 ​
​大瀑布的意象自然聯想到《春光乍洩》那失約的愛情;瑪麗娜在陰部置放鏡子映出面容和《燃燒女子的畫像》的手法如出一徹 ── 兩者的意義略有不同,《燒女》的象徵為畫者在慾望對象的「極私密處」認出自身樣貌,《不思議女人》為跨性別者擺盪於生理性別(性器)和心理認同性別(臉孔)的定格歷險。酷兒電影細膩而婉約的互相指涉,總讓我感覺一切更加強壯美好,像在一件華麗衣裳裡層縫上柔軟的內襯。她們與他們,緊貼彼此肌膚,從今而後,煙視媚行,刀槍不入。​
A Fantastic Woman, 2017

夢鹿情謎(On Body and Soul, 2017)
1
宛如被光覆蓋的深眠。《夢鹿情謎》的愛情故事可比之為《艾蜜莉的異想世界》winter version,省略筆法精湛,沒有戀人間調皮的嬉戲與追逐,而有足以凍結時光之河的冰涼透視。蒼白的吻,肉色的撫觸,熬過漫長的寂寞,在夢中人的懷裡醒來。
2
玻璃是本片重要意象,創造迷離而光滑的鏡頭質感,讓光舞躍,讓霧氣彌漫,讓血流出,也暗示著人物的情感狀態:一塵無染,卻易碎。他們穿戴著那層玻璃,凝望外頭折射的現實,同時,自我的面容疊映於上,像是某種最親愛的優雅,某種最親切的憂傷。​
3
愛比黎明陌生,死確實比愛更冷*。只有人類這種動物需要相擁入眠。《新橋戀人》的米雪兒說,在夢裡遇見任何人,隔天醒來就該去找他。《夢鹿情謎》說的是,在愛裡遇見任何人,入夢以後就該去找他。找到以後,你就可以睡了。​
* 引自夏宇詩句「黎明比愛陌生愛比死冷」
On Body and Soul, 2017

夜晚還年輕(Tangerine, 2015)
名副其實的當代神片:全程使用 iPhone 拍攝的「肖婆闖蕩 LA 街頭速記」。果然耳目一新,比《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加倍輕浮與暢快,喧鬧與有勁,像一顆滾燙的太陽彈跳在沾滿穢物與毛髮的十字路口。頑強發光發熱,無視低垂夜幕。
Sean Baker 今年新作《Red Rocket》即將在坎城亮相,期待有緣相見。寫到此處,不禁再度為我一整個徬徨無助的夏日悲傷:無影展,毋寧死。
Tangerine, 2015

少女離家記(Mustang, 2015)
1
我未曾想像過這樣一種離家出走:如同越獄,考驗著逃亡的本領,與踏破鐵鞋的勇毅。對電影中的姊妹來說,原生家庭的殘酷意義是準新娘拘留所,離開這裡的唯二方法是出嫁或自盡,兩者未必有多大分別,但年紀最小的 Lale 並不同意。我想我們都知道那有多麼危險:一個少女,對父權社會「宣告不從」,猶如某傷兵揚言要從萬軍包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寧死不做終身俘虜。而,無論成敗,就是這樣的一條血路,值得以命相搏,值得奮起衝刺。這是僅屬於你的路。路的存在,證明你已奪回自己的人生。往敵意重重的死裡走,同時是往希望走;走過了,你就能夠是你。​
​2
電影如此現實美麗,我看得咬牙切齒,內心深處偶爾疼疼的一閃,就忽然看不見色彩。兒時也曾被規勸「一個女生要溫順才會好命」,當下立刻翻臉,光是這句話聽著我都減壽,還奢望命好?​
​3
“I love being angry.” 憤怒是駛向自由的原動力,願世間女子都能走上這條不歸路,我們一起加速,敢怒敢言,放聲大笑,仰天歡呼,擁抱心中渴盼,遠離厭女鳥地方,成為我們最想成為的人。​
​4
當伊斯坦堡的日出以玫瑰色和溫柔的膚色,在城市燈火、河流與大橋背後浮顯,照耀在女孩疲倦的眉宇間,彷彿最恐怖的那種生長痛已緩緩淡去,而如歌的風景無聲允諾,未來你將寬闊明亮⋯⋯ 但願如此。一定如此。原文片名《野馬》除了象徵 Lale 勇於掙脫女性束縛的叛逆行徑,亦有此深切祝福:不被馴養,不被駕馭,只要奔馳。向著地平線,星星和月亮起飛的地方。​
Mustang, 2015

尋找天堂的三個人(Paradise, 2016)
夢想創造天堂的人,總是手牽著手跌入地獄。​
❝ 如你所見,邪惡無須外力協助便會自行滋長,但良善總需要有人來推它一把,這樣我們才能懷抱希望,相信世上有能超越邪惡力量的奇蹟,相信愛是真正存在。現在我只畏懼我的神⋯⋯ 對,我是個罪人。❞​
歐嘉在電影最後一刻感知來自天堂的光束的模樣,讓人想起《聖女貞德受難記》的最終審判。貞德的肉身一息尚存,她的淚水和話語卻已然超脫生死,彷彿是彼岸傳來的遙遠餘響,寧靜而純淨的。歐嘉生命已逝,卻人形猶存,那些屬於生者的痛苦與疑惑猶如平息不了的神經反射,依然熱騰騰地灼燒。​
歐嘉不是聖女,她的神性讓她選擇犧牲自我,她的人性卻讓她無法忘懷世界的巨大感傷 ── 死亡無法赦免人之匍匐,直到你眺望原有的一生,原諒這樣的人間。​
Paradise, 2016

不要嘲笑我們的性(Don’t Laugh at My Romance, 2007)
我喜歡蒼井優在戲院售票口打瞌睡,在旅館裡憤怒地跳床,「發現自己其實討厭上學」於是休學去畫招牌,到情敵辦畫展的藝廊吃掉一整盤開幕茶點然後走人,新年到來時一聲不吭地剝橘子。​
《不要嘲笑我們的性》和年初看的《人生壽喜燒》有著類似的隨筆風格,記錄極為平淡的對話,蕭瑟的環境,放軟的節奏,一種因為冷意而顯得遲鈍的情感關係。儘管觀影上有種閱讀廢紙的感受,不知道電影到底想說什麼,但我滿喜歡這種氛圍:“Films don't have to be all story and plot. Films can just vibe.”​
Don’t Laugh at My Romance, 2007

那天以後(The Day After, 2017)
❝ 那麼你的信念是什麼?
❝ 第一,我相信我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不是主角,絕對不是。第二,就是我相信我可以隨時赴死。我相信這樣真的沒關係。第三,我相信一切都很好,所有的事物其實都是很美麗的,永遠美麗。我相信這個世界。❞
又一部深感莫名的洪常秀電影。但我總是喜歡金珉禧。我喜歡她坐在計程車上讀書,看見外面下起雪來,就把車窗打開,露出笑容。路燈的光塊流過,讓她的臉變得像瓷器。
The Day After, 2017

波麗娜(Polina, 2016)
❝ 你想念過誰嗎?你知道缺席是什麼意思嗎?我們所愛之人的缺席?我所有的舞蹈都在說這件事:缺席。我渴望找回某個已經不在的人。當你跳舞的時候,感受這點很重要:渴望。❞​
Polina, 2016
1 飾演舞蹈老師的 Juliette Binoche 一段綻放笑容的獨舞立刻讓我回到那座新橋:那些酒瓶與煙火,七發子彈,爆裂一地的喜悅。​
2 Polina 與男友在港邊的漫舞應該是今年觀影最美麗一幕,回放數次,餘暉在眼眶流轉。想到柏林夜狂奔之一鏡到底 real-time 神作《維多莉亞》也有這樣一段恣意縱情、無可取代而顯得超現實的幻燈之舞,迴旋於霞光般的音樂(Nils Frahm 的配樂聽著就誤認淚光為曙),時空彷彿被撐大撐遠。巧合是兩部片名都是女主角的名字,她們擁有湍急的生命能量,若定格抽取以靜物為喻,像燃燒後急凍的花朵。​
3 最惋惜的莫過於這樣的時刻如露電般瞬閃即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3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