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映像研出手!】你一定聽得出的鬼音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由於人經常專注於視覺的習慣,聲音比起影像更容易被觀眾忽略,不容易意識到,其實聲音才是建立影像世界的保護膜,將我們隔離現實,完全投入故事的關鍵。 本篇將專注於「音效」的解說,透過百目鬼的出場與行動,讓人一探究竟音效世界!

音效是什麼?你一定聽得出來

大家可以先看看第六集(點擊觀看),分秒數:11:00~16:24

金森看見音響社(日文稱之音響,中文則為音效)被學生會下達的遷出命令,藉機利用學生會的職權,向音響社利誘威脅,目的是為了拿到免費的音效素材以及人才──百目鬼。

以為只是金森為了拿到免費音效跟人才的一場戲嗎?那你就太小看動畫團隊了!結合先前介紹的「分鏡」與「演出效果」的技巧,看導演湯淺政明與編劇木戶雄一郎如何將「音效」用最淺白的方式告訴觀眾吧!

※以下畫面專為介紹音效,以及動畫團隊如何運用故事說明音效,並不代表本場戲的全部,以及鏡頭數喔。
建議以網頁版閱讀,圖文才會並排喔!

raw-image


第一張:畫面呈現龐大的資料庫,塑造觀眾的第一印象,再來,保存音源的材料通常必須在低溫儲存,這一點也巧妙地透過台詞,讓觀眾有了線索。


第二張:淺草一來,立即讚嘆眼前的景象,金森嗜錢如命的性格,馬上為觀眾提供第二個線索:效果音通常要多少錢?


第三張:觀眾看到500萬,應該都嚇傻了吧?雖然資料很多,但居然價值500萬?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這時已經讓觀眾好奇,究竟音效的價值為何?


第四、五張:金森說要把500萬的音效都賣掉,百目鬼立刻捍衛「音效的價值」,忽然間,淺草追上來,取代百目鬼,開始說明「聲音」素材能夠分得多詳細。

對於觀眾來說,淺草是主角,比起剛認識的百目鬼,當然要讓更能夠說服觀眾的角色說明,並且呈現淺草不只是設定狂,不是只會影像上的創作,對於聲音具有一定的研究。


第六張:「華嚴瀑布」是日本三大瀑布之一,這裡居然有72個時節的環境音,說實在真的太了不起了。






為了讓觀眾了解「普通」情況,第七~九張,簡單地介紹,通常表現氣候的環境音,以此做為基礎,開始介紹何謂「專業領域」的音效。





第十張:透過前面既定模式的確立,相較之下,同一個瀑布居然有72個時節的環境音,確實是難能可貴的素材。


第十一張:被金森逼迫要交出社辦,百目鬼忽然拿出錄音機,播放金森威脅的話語。

(非常像ZOOM出的H6專業錄音機,了解的人看到此肯定會心一笑。)


第十二張:敵不過「正當驅離」的威脅,畫面中的金森一如往常,從畫框的邊角直逼其他角色,就像是被奉為圭臬的象徵──認清現實!


第十三張:百目鬼投降,金森說只有一人社團,又沒有收入,遲早會被廢社,畫面再度提醒觀眾,龐大音效庫的素材,伴隨淺草的感嘆:太可惜了!


觀眾跟著淺草感嘆,這麼珍貴的音效庫,如果真的因為被廢社而消失,那才真的是一大損失啊!故事的鋪陳從現實的「金錢考量」,經由淺草介紹瀑布的72種聲音,觀眾逐漸地了解,音效作為一份專業,居然能夠細緻到如此地步,而有了敬意。

然而不只如此,設計了第二段介紹「音效」的差異性

raw-image


第一張:淺草對百目鬼說的話,也是邀請觀眾的開場白,進入一個音效模擬的世界。



請仔細聽這一段的腳步聲,第二~六張的聲音,聽出來了嗎?











不論是穿著哪樣的鞋子、踏上什麼材質的地面,結果都是一樣的聲音!



第七張特寫百目鬼的驚惶表情後,第八張立即崩潰地吶喊。

怎麼會都是同樣的聲音?一般人走路,石磚跟柏油路,一定聽得出來其中的差異,通常只要舉三個例子就能讓觀眾理解的影像規則,這裡卻使用了五個例子,可見「聲音」有多麼重要!




第九張:回到現實,機器人的線稿動畫,音效非常陽春,聽過好萊塢片子的各種音效,一般觀眾聽了也會想,這真的不太行啊!


第十張:更何況是音效專長的百目鬼,前面崩潰的模樣還不夠,甚至跑去旁邊吐了。藉由誇張的舉動,凸顯音效專業的精準要求;對於百目鬼而言,簡直是地獄啊!



第十一~十三張:淺草表示真的沒資源,金森以此作為交換代價,把這些原始音效轉為數位,進行使用權販售,並且指定百目鬼作為音效顧問,最後兩人握手,拍照作為證明,提交學生會。

這裡可以看出,金森並不了解製作音效的實際工作內容,所以給百目鬼「顧問」職位,倒是有一種惡趣味──顧問,你什麼都得做喔!再次強調金森身為製作人,如何談判的姿態。



現實的金錢衡量、廣泛的音效素材以及實際的音效操作,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引導觀眾一步步領會其中的意涵,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倘若觀眾無法認識「音效」,也就無法全面地認識「映像研」;然而,如何向觀眾簡單介紹「音效」,並能從中察覺異同處,愈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實際做起來更難。這一段鋪陳不僅平實、好懂,更建立「音效」的價值──沒有精準的音效,影像做得再好,終究不真實。

靜態影像 VS 動態影像的敘述差異


這段創意來源,並不是導演湯淺政明的獨厚巧思,而是原著漫畫家大童澄瞳既有的創意安排,不過介紹的順序是與動畫的呈現顛倒:先介紹音效的差異(不同鞋子、不同地面),才展開音效的專業領域,說明音效的價值、細節與金森的目的。

並且,漫畫中百目鬼的出場是製作《芝濱UFO大戰》過程出現,動畫則是在《機甲動畫》的時間點就出場了,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湯淺政明要把百目鬼的出場提前,還將介紹音效的順序顛倒呢?其實不只是音效,湯淺政明在動畫裡還加入了美術社作為背景作畫的輔助幫手,原著並沒有這些小幫手,那麼又為何要增加篇幅呢?

兩份作品作為對照來看,湯淺政明的目標不只是忠於原著,更想貼近現實狀況,比如說,金森曾問水崎,機器人作畫到底多有難度,水崎說:「帶著手套和手銬描圖500張,只要有0.02公釐的誤差,就會瞬間下地獄。就跟背負這種詛咒一樣辛苦。......一邊構思動作,還要以時速三張的速度,畫出這麼多線條的畫,簡直就是詛咒。」

如此極限的工作環境,高中生只在社團時間工作都不可能做完的情況下,不就存在著勞動條件的限制嗎?時間、人力都不足,更何況還得要預留後製剪輯、音效的時間?客觀條件之下的種種困難,「尋求其他人的協助」自然就成為金森的解決之道。

於是,美術社的背景協助是自然的結果,百目鬼身為音效達人,也必須提早出場;機器人的戰鬥場面,肯定需要專業音效庫的協助,並且透過廣泛地介紹音效,層層推進到淺草拿出平板,聽見罐頭音效而倒胃的百目鬼,這一連串的鋪陳,不僅不能少,順序也不能替換──為了忠實呈現動畫作業狀況。

漫畫原著秉持著「動畫」精神,開啟了故事;動畫化的作品提煉故事核心,完善地利用動態影像的技巧,提供觀眾「動畫工作」更為全面的觀看角度。

也許你會想說,這難道不是原著想得不夠精細、不夠準確的緣故嗎?若是原著能夠把故事說得像動畫一樣完整,也就不會有微調內容的可能性?身為觀眾,以結果來看,這樣的疑問是蠻合理的邏輯思考,那麼我也以此角度來擴展應用的範圍:像是所有的改編作品為何需要改編?假如原著的故事內容夠強、夠精準呈現,也就不需要改編了?

你說,這兩個概念不同吧?一個是同一個作品的呈現,可能是文字轉成影像,或是像這部作品,從漫畫轉為動畫,但是改編作品,很明顯就已經是改編了啊?那怎麼能一起討論呢?

噢,你有發現嗎?其實你已經指出關鍵了喔!那就是:這是不同的事情啊!

即便是同一部作品,靜態影像與動態影像的說故事技巧,也是不同的事情!漫畫的說故事方式,基本上是奠基在「分鏡」,透過分割畫面引導視覺的運動方向,由讀者掌握閱讀的時間,也就是閱讀節奏的快慢,不需要符合現實時間;然而,動畫決定節奏與時間長度,觀眾在已定的時間之內,動畫掌握的技巧不只是分鏡了,包含人聲、音效、配樂與動態影像交織而成的精彩演出。

不同的技巧造就不同的層次,動畫固然具備眾多技巧融合的優勢,相對來說,漫畫是專注於萃取焦點的技術,既得保持故事流暢的節奏,勢必得做出更多取捨,正是如此,堆砌完美的戲劇節奏,才成就了黑白漫畫的王道之路。也就是說,漫畫原著沒有動畫來得淋漓盡致,並不代表這是原作的疏失,而是因應不同媒介的發揮空間,選擇著墨的重點也就不同。

依我所見,大童澄瞳的鋪陳節奏與精簡扼要的展現,很難相信這是第一部漫畫作品,與其說他在技巧有多麼精實,不如說,由於他相當熟悉動畫製作的過程,因此鋪排三位主要角色的主線、支線,也儘量地貼近一般觀眾的角度,而動畫則是以此為基底,為影像及聲音豐富許多層次;不諱言地,原作才是影響動畫製作延伸創意的起點。

選擇在此篇說明,其實是想再扣回主題──音效。單說影像的差異性,也許讀者還是不太容易了解,然而「聲音」卻幾乎完全是動畫原創,原著所描繪的音效參考終究比分鏡畫面更加有限,相對地凸顯了動畫製作的創意。

貼近真實的音效

raw-image

音效所要求的真實性有多高?最基本的是,身為一般觀眾的人聽了不會感到奇怪。你說,這不是廢話嗎?聽得出來的話,哪會有人用......嗯?你是不是想起了某些劇作,其中的音效確實不太行?或是在某一瞬間,好像哪裡怪怪的,但是影像會帶著你繼續前進,久了也不會感到那麼奇怪了。正是因為觀眾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經驗,先前百目鬼出場的時候,音效的差異性才能被觀眾認同與理解,立即對機器人的罐頭音效搖頭,增加對百目鬼的信心。

第三集的場面擔當──爆炸,則是介紹原作與動畫差異很好的例子。原作只有展現爆炸場面,金森問水崎這樣的畫面是否畫得出來,而動畫細膩地描繪了這個瞬間

raw-image

爆炸的畫面先出現後,聲音才隨著旋風吹來,金森疑惑,說這是音畫(聲音跟畫面)不同步吧?淺草解釋,這才是現實的狀況!光跑得比聲音快,所以人會先看見爆炸的模樣,遲一些才會聽見聲音。雖然這是常識,卻因為應用得當、簡明扼要,令人印象深刻。這一細節在漫畫並未出現,我認為主要是受限於聲音無法立刻呈現,反倒不是刻意被忽略──觀眾是眼見為憑,這是優點也是限制。漫畫無法提供立即的音效,但動畫做得到,因此放大細節、細膩鋪陳的空間,拓展觀眾的觀看角度。

第四集公開《握緊手中的開山刀》時,甚至利用動畫世界的風吹入現實,營造強烈的臨場感,風吹起了紙張、砲火攻向觀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除此以外,每當進入想像世界,淺草這位設定狂就會自動轉為「人聲」音效,模仿腳步聲、螺旋槳聲......但這並不完全取代音效,例如音曲浴場那一集,淺草搭著小船從高處滑水道落下,水聲依舊是清脆流暢,音效呈現演出效果的比例拿捏,也是一項學問。

說到這,第十集介紹音效後製的方式相當微妙,利用了日式便當裡的塑膠葉聲音波型解說,實體化聲音的想法,真是太有創意了!

raw-image

百目鬼直接用手去「切」聲音波型,代表聲音剪輯的動作,重複了三次的鈴聲,仔細一聽,每一次都有些微不同,音效師對於聲音細節的掌握,其實比影像更要求精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現方式,看似簡單明瞭,實則富含創意的展現,已經超出演出效果,在我心中達到作品水準以外的敬意。

身為影像世界的保護膜,音效的採音、後製等階段,不亞於影像製作,卻鮮少被觀眾得知,若是對於其中技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延伸觀看兩部紀錄片《擬音》、《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註1),更能挖掘聲音設計的不同層次!

下一次觀看作品時,有空也戴上耳機,仔細聽聽聲音帶給我們的演出效果吧!



資料來源

圖片1~3: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六集
圖片4~5: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三集
圖片6~8: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四集
圖片9: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十集
(C)2020 大童澄瞳・小学館/「映像研」製作委員会。

註1:二部記錄片皆有在Giloo紀實影音,提供參考。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納樣如何
34會員
62內容數
【納格劇魂】 故事性格像是鬼魂軀殼,納入其中體察、分析影像作品的絕妙與可惜之處,即是我的日常。歡迎不怕劇透,喜歡影像、劇情分析的讀者。 【納涼】 寫作之餘的生活小篇,分享趣事與各種觀察疑問。涼爽心態過輕盈生活,好好過人生。 【納津】 小創作的渡口。
納樣如何的其他內容
2022/01/11
即便天賦有別,但每個人抉擇的主題,才是真正成為那一種人的樣子。
Thumbnail
2022/01/11
即便天賦有別,但每個人抉擇的主題,才是真正成為那一種人的樣子。
Thumbnail
2021/12/31
當一個人有了想要保護的目標,就開始變得弱小。
Thumbnail
2021/12/31
當一個人有了想要保護的目標,就開始變得弱小。
Thumbnail
2021/12/21
《奧術》(ARCANE)是遊戲《英雄聯盟》衍生出的動畫影集,怕沒玩遊戲就不知道內容嗎?別擔心,這是一部「從頭說起」的故事。
Thumbnail
2021/12/21
《奧術》(ARCANE)是遊戲《英雄聯盟》衍生出的動畫影集,怕沒玩遊戲就不知道內容嗎?別擔心,這是一部「從頭說起」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音樂是電影的重要元素,可以輕易左右人們的情感,因此對於恐怖片營造緊張、懸念和焦慮的氣氛十分關鍵,擅長此道的作曲家甚至能喚起觀眾對某一精彩時刻的記憶,比如:《驚魂記》中淋浴場景中小提琴的刺耳聲響,又或是《大白鯊》中鯊魚發動攻擊時的管弦樂,今年鬼月特輯就在此和各位樂迷介紹十部經典恐怖電影中的配樂!
Thumbnail
音樂是電影的重要元素,可以輕易左右人們的情感,因此對於恐怖片營造緊張、懸念和焦慮的氣氛十分關鍵,擅長此道的作曲家甚至能喚起觀眾對某一精彩時刻的記憶,比如:《驚魂記》中淋浴場景中小提琴的刺耳聲響,又或是《大白鯊》中鯊魚發動攻擊時的管弦樂,今年鬼月特輯就在此和各位樂迷介紹十部經典恐怖電影中的配樂!
Thumbnail
《邪惡根本不存在》前半段由大量的音樂和大自然的聲音構成,似乎有別於濱口龍介以往擅長建構的對白式情節,但是我認為對話一直都在,和過往不同的只有對話的媒介,在這裡音樂主導著溝通的建立與破壞,音樂的重複代表著大自然的平衡,當外來者的聲音加入,溝通便起了動盪。 . 《邪惡根本不存在》為《禮物》的延伸
Thumbnail
《邪惡根本不存在》前半段由大量的音樂和大自然的聲音構成,似乎有別於濱口龍介以往擅長建構的對白式情節,但是我認為對話一直都在,和過往不同的只有對話的媒介,在這裡音樂主導著溝通的建立與破壞,音樂的重複代表著大自然的平衡,當外來者的聲音加入,溝通便起了動盪。 . 《邪惡根本不存在》為《禮物》的延伸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Thumbnail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空間系效果器的組合技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空間系效果器的組合技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剪輯影片必備音效網站!想讓你的影片比別人精彩,看這篇就夠了!
Thumbnail
剪輯影片必備音效網站!想讓你的影片比別人精彩,看這篇就夠了!
Thumbnail
由於人專注於視覺的習慣,不容易意識到,其實聲音才是建立影像世界的保護膜,將我們隔離現實,完全投入故事的關鍵。 本篇將專注於「音效」的解說,透過百目鬼的出場與行動,讓人一探究竟音效世界!
Thumbnail
由於人專注於視覺的習慣,不容易意識到,其實聲音才是建立影像世界的保護膜,將我們隔離現實,完全投入故事的關鍵。 本篇將專注於「音效」的解說,透過百目鬼的出場與行動,讓人一探究竟音效世界!
Thumbnail
如果當年有看過《單位展》而深受感動,那麼更應該不容錯過,同樣由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企劃的「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所謂的「建築」在展演中指得是空間與音樂的各種組合,看似每位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影像作品,卻又像是集體在這個場地共演著一部交響曲
Thumbnail
如果當年有看過《單位展》而深受感動,那麼更應該不容錯過,同樣由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企劃的「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所謂的「建築」在展演中指得是空間與音樂的各種組合,看似每位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影像作品,卻又像是集體在這個場地共演著一部交響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