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聲音吧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我用狗飼料和貓飼料模擬過藥丸灑落和下雨聲呢。音效的創作,除了擬真,還有啟發聯想的作用,可謂是一場有趣的聲音實驗。

對於聲音的想法,可能大部分直接就是歌聲、音樂、生活裡各種聲音的聲音或者噪音。這些聲音都是人類聽覺可以接受到的聲波,當然大多數人也知道,還有些聲音是人類聽覺接收不到的。

那麼聲音是甚麼? 其實就是震動產生的聲波,透過介質(氣體、固體或液體),產生能被人類或動物聽覺器官接收的波動。為何會對聲音感興趣呢? 當然最早是因為音樂。可是讓我真正意識到「聲音」這個元素的,卻是一個朋友到國外進修,問他去學什麼,他很簡單的說了:「聲音。」,然後我們更深入的討論了何謂「聲音」,並且約好待他回國有機會再來探討聲音。他回國後,我們還在劇場上遇見,他以聲音做了一整齣劇的配樂。

關於聲音的研究是很多元的,除了傳統的「聲學」、「聲場」,另外還在心理學或者動物學上都有諸多研究與應用,當然侯有其他我沒想到的範疇。當然我們先就「聲學」方面來探討。

在音樂方面的聲學,現代音樂技術中,從越發擬真的採樣技術,到不斷改變聲波創造新聲響的技術,開發全新聲音儲存方式…也是多方面進展。

再從其中最直接的「利用聲音創作」拎出來,除了我們熟知的「音樂」,之前介紹的「音效」,還有之前稀有樂器系列文章,提到過利用空間元素(建築、風力或水力)產生聲波,那麼就把這些創作總合為「聲音藝術」。

既然歸為藝術,那麼聲音的呈現就是著重於體驗感受,包含所謂的噪音藝術、聲音實驗、音樂景觀、聲音裝置…有讓物件發出聲音的藝術形式,也有單純以聲音做為呈現的形式,這些聲音超脫所謂的音符音階,可能是你聽過的,也可能是你未曾聽過的聲響組合,聲音藝術的各種實驗,還有許多的空間,聲學的探索也似乎沒有極限,會持續進行著。

不知各位看了這些文字,對於聲音會不會多了幾分想像,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能作為撫慰人心的音樂,也能化成改變空間感受的元素,更有許多還在開發中的體驗模式,連Moma十多年前都曾舉辦聲音藝術展覽,只是好奇,要怎麼收藏這樣的藝術作品?

1 CYMATICS: Science Vs. Music - Nigel Stanford

這個影片,主要是呈現各種聲波的形狀。



2 Sound art installations by Zimoun

與聲音有關的裝置藝術。



3 Christopher Janney, Light Shadow: MLK

聲音的互動裝置,這也算一種聲音展示。



4 john hurt : experimental sound artist

開發各種聲音,紀錄各種聲音,這些聲音可以藉由波長修改,繼而開發出更多聲音。



5 Einstürzende Neubauten - from the film "1/2 Mensch"

早年的聲音實驗音樂,這樣的音樂也算噪音藝術的一環。



6 A Steloolive Sound Art Performance

現今的聲音展演,已經可達成現場取樣,現場編輯聲波,甚至成為音樂應用的聲音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片蔚藍天空的沙龍
59會員
302內容數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眼前有一個立方體空間,許多聲音將要發生在那裡,但沒有人去安排。如同一間自己的房間,你希望衣櫃擺在離你較遠的左邊角落,床在窗戶旁;如果可以,有一張舒適的地毯在床邊,而桌子就正對著貼滿海報的牆;天花板垂掛滿彩色的燈泡。這是那些家具尚未存在時你對這個空間的想像。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眼前有一個立方體空間,許多聲音將要發生在那裡,但沒有人去安排。如同一間自己的房間,你希望衣櫃擺在離你較遠的左邊角落,床在窗戶旁;如果可以,有一張舒適的地毯在床邊,而桌子就正對著貼滿海報的牆;天花板垂掛滿彩色的燈泡。這是那些家具尚未存在時你對這個空間的想像。
Thumbnail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Thumbnail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空間系效果器的組合技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空間系效果器的組合技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唱卡拉OK時我們常說:「加點Echo吧!」,錄音或舞台表演時常會聽到:「給我多一點reverb!」什麼是Echo?什麼是Reverb?兩者是一樣的東西嗎?
Thumbnail
唱卡拉OK時我們常說:「加點Echo吧!」,錄音或舞台表演時常會聽到:「給我多一點reverb!」什麼是Echo?什麼是Reverb?兩者是一樣的東西嗎?
Thumbnail
由於人專注於視覺的習慣,不容易意識到,其實聲音才是建立影像世界的保護膜,將我們隔離現實,完全投入故事的關鍵。 本篇將專注於「音效」的解說,透過百目鬼的出場與行動,讓人一探究竟音效世界!
Thumbnail
由於人專注於視覺的習慣,不容易意識到,其實聲音才是建立影像世界的保護膜,將我們隔離現實,完全投入故事的關鍵。 本篇將專注於「音效」的解說,透過百目鬼的出場與行動,讓人一探究竟音效世界!
Thumbnail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Thumbnail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