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理想食不下嚥;鬥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想主義在台灣社會是危險且頹靡的,這讓我想到〈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也讓我想到蛋堡曾經在Instagram說過:「想就這樣當個廢人,沒想到卻連廢人都當不好。」長大也許就是看開自己的種種無能為力的過程吧,與其說是對此不痛了,不如說是痛到麻痺無感,也習慣了。又想到《熱帶雨》裡面的一段對話:「我的心很痛!」「是這樣的,總是會習慣的。」還有在《冰冷熱帶魚》裡面的:「人生就是疼痛啊!」
總是這樣的,長大是一個宏亮至無聲、將自我內化的、對於赤裸感到害怕且無力的過程。保有浪漫,與其說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接受。
腦中的思考模式一直就很瑣碎,如同我凌亂的房間,也如同我被老師批評亂而無章的剪輯。我並不討厭亂,但也不想亂出新高度,只盼亂成一格;而凌亂,也是我著迷電影藝術、著迷蒙太奇、著迷剪輯與夢的碎片的本意吧。
前陣子養了兩三年的魚死了。要說悲痛嗎?倒也不至於,但心頭卻有一種很奇妙的反應:同時抗拒、感到噁心,但又覺得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我的魚叫金童,是一隻藍色的泰國鬥魚,當初和另一隻紅色鬥魚(名為玉女,更久之前也過世了)在高雄的跳蚤市場買的。
鬥魚無法混養,我因此準備了兩個水缸,看著覺得悠遊自在也覺得寂寞,而這其實也這都是人類賦予的情緒,我想我的二魚大抵就是討厭被打擾。我將兩個水缸放在一起,金童與玉女看似那麼近卻又那麼遠,多像人與人的距離。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尾鬥魚,只是因為被社會化的關係,才忍住心中的暴戾之氣(我至始至終都相信人類絕對是無情的),努力與他人和諧。而我面對金童玉女死亡的情緒,也是受馴化過的,悲傷彷彿難以到臨界點,畢竟只是觸摸不到的魚的生命⋯⋯情深究竟能到幾處呢?
值得慶幸的是,最近因為剛好轉到電影播送《哈利波特》,一時興起將電影八集都找來回味了;看完每一集都感動地想流淚。這樣的反應好像有點誇張,但對於魔法世界還是滿懷憧憬的我,我倒是一點都不想丟棄哪。我們這一代,是陪著哈利波特長大的,因此更讓我對裡面的角色多了一層親密感;哈利波特都長大了,自己也從蠟筆小新的年紀變成吉永老師的年紀了,是不是已經沒辦法任性了呢?
寫這篇散文的時候,突然想到好幾年前看了黑澤明的自傳〈蛤蟆的油〉,以我模糊的記憶描述他在書末寫著:就如《羅生門》一樣,每個人都只想表現出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不明白寫下這本自傳的我,是不是也同樣做了美化自己的行為?至此,思考著我寫這本自傳究竟是否真實?又有何價值呢?
每每獨自旅行的時候,總會想起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人的心裡住著兩個人,一個想要落地生根,另一個卻想要浪跡天涯。——蔣勳。
人類確實是如此矛盾的生物呀。
avatar-img
4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filmdit 的其他內容
近日因為疫情爆發,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室內,除了被迫學習如何和自己自處以外,生活也變得規律了起來。
拉斯馮提爾睽違七年再度推出新作,如同他以往的作品以及人品,都將「藝術至上」四個字發揮地淋漓盡致。去年方傳出丹麥歌手碧玉指控拉斯馮提爾性騷擾的新聞,不難窺見拉斯馮提爾這位鬼才導演的「惡」與「美」。
一開始,我對這部電影其實是沒有興趣的,主要的原因是它奇怪又溫馨的片名,再者是因為感覺起來又像是一部用愛情包裝的懸疑片(老梗!),但衝著沼田真帆香留,我還是決定看了。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部愛情電影,我看見的,只有滿滿的空虛和無私的「親情」。
太多太多電影愛好者崇拜這部大作,研究並解析它,卻鮮少有人在乎這位Citizen Kane的孤寂。說來諷刺,但這不就像是在肯恩死後,每個人只顧著他們嘴裡令人崇敬、喜愛甚至蹭恨的肯恩,卻沒有人想了解除了「玫瑰花蕾」以外的他一樣嗎?
由吉高由里子飾演的美砂子,從小就被醫生診斷似乎沒有「百合心」。至此,電影一直沒有向觀眾解釋何謂「百合心」?劇情以自述的方式倒敘展開,從長得像洋娃娃的小美紗子開始,展開她的殺人旅程。
《第三次殺人》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之作,往常習慣拍家庭劇(如:《海街日記》)的他,這次推出了一部懸疑片,引起眾多影迷討論,但在觀賞完這部電影之後,才明白:這部《第三次殺人》只是用著不一樣的形式,探討家庭問題罷了。
近日因為疫情爆發,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室內,除了被迫學習如何和自己自處以外,生活也變得規律了起來。
拉斯馮提爾睽違七年再度推出新作,如同他以往的作品以及人品,都將「藝術至上」四個字發揮地淋漓盡致。去年方傳出丹麥歌手碧玉指控拉斯馮提爾性騷擾的新聞,不難窺見拉斯馮提爾這位鬼才導演的「惡」與「美」。
一開始,我對這部電影其實是沒有興趣的,主要的原因是它奇怪又溫馨的片名,再者是因為感覺起來又像是一部用愛情包裝的懸疑片(老梗!),但衝著沼田真帆香留,我還是決定看了。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部愛情電影,我看見的,只有滿滿的空虛和無私的「親情」。
太多太多電影愛好者崇拜這部大作,研究並解析它,卻鮮少有人在乎這位Citizen Kane的孤寂。說來諷刺,但這不就像是在肯恩死後,每個人只顧著他們嘴裡令人崇敬、喜愛甚至蹭恨的肯恩,卻沒有人想了解除了「玫瑰花蕾」以外的他一樣嗎?
由吉高由里子飾演的美砂子,從小就被醫生診斷似乎沒有「百合心」。至此,電影一直沒有向觀眾解釋何謂「百合心」?劇情以自述的方式倒敘展開,從長得像洋娃娃的小美紗子開始,展開她的殺人旅程。
《第三次殺人》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之作,往常習慣拍家庭劇(如:《海街日記》)的他,這次推出了一部懸疑片,引起眾多影迷討論,但在觀賞完這部電影之後,才明白:這部《第三次殺人》只是用著不一樣的形式,探討家庭問題罷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當你放棄了魚,你可以去到更自由美好的世界,不是因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為它們就跟毀滅和失去一樣,是天理循環的一部分,就像生是死的反面,成長與腐爛互相輪替。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人內在的追求就是永恆,我們一直在追求。永別了原生世界,我兒炮仔不喜歡鬥雞文化,我知道大家都在鬥爭中,想走出無常是不可能的。憑什麼我兒要贏得世界而不實行鬥爭,在魔慈系統裏面這怎麼可能?一個已經走出原生思考的人是不可能走回去的。鬥雞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浪費生命的遊戲。 我的夢想和我的孩子,我們的夢想就是釋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當你放棄了魚,你可以去到更自由美好的世界,不是因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為它們就跟毀滅和失去一樣,是天理循環的一部分,就像生是死的反面,成長與腐爛互相輪替。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人內在的追求就是永恆,我們一直在追求。永別了原生世界,我兒炮仔不喜歡鬥雞文化,我知道大家都在鬥爭中,想走出無常是不可能的。憑什麼我兒要贏得世界而不實行鬥爭,在魔慈系統裏面這怎麼可能?一個已經走出原生思考的人是不可能走回去的。鬥雞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浪費生命的遊戲。 我的夢想和我的孩子,我們的夢想就是釋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