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腦中風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是今年初發生在我們家的故事,一切都很真實,希望可以幫助到發生類似狀況的每個人。
【什麼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https://heho.com.tw/archives/20743
這是醫生診斷的病名,如此陌生的名稱,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好像都沒有辦法讓自己安心,於是決定分享這段歷程,也讓自己重新複習一次,願每個人都平安健康。

【2021.2.1凌晨】
那天很晚回家,到浴室洗澡的時候剛好母親想進浴室上廁所,在過程中她說了她的頭跟脖子很痛(我事後查資料才知道這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徵兆之一),然後又走到門外,我以為她只是因為上廁所上不出來,但等我洗完澡一開門,就發現她暈倒在門口,沒有意識也叫不起來。
原本熟睡的父親被我拍打呼叫母親的聲音吵醒,問著發生什麼事,要我趕快打119請救護車過來,因為疫情期間,電話那頭的救護員問了很多關於接觸史的問題後在線上指導我判斷一些母親狀況的基本情形,並且告知救護車會盡快抵達。等救護車到了,父親跟著一起到醫院,因為明天是上班日,父親讓我留在家裡等待消息。
凌晨兩點終於接到父親打回來的電話,他說檢查出來的結果是腦出血,必須立刻手術,還詢問我該不該動手術,我說當然要,不然要怎麼辦呢?
凌晨三點半左右母親進開刀房,父親六點多回來家裡一趟,簡單吃了早餐之後又跟我一起到醫院去。因為他整晚沒睡,加上我已經跟公司請假一天,所以我就請他回家休息,等母親手術結束後再跟他聯絡。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焦慮,我先打電話給妹妹和阿姨們告知母親的情形,又繼續在開刀房外等待。
八點多的時候突然被開刀房廣播召喚,天知道有多恐怖!醫生出來跟我說明母親的狀況,「你母親的情況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嚴肅地說出了這個病名。這個名詞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好陌生,好像是電視上才會出現的名詞,老實說醫生給我看母親的電腦斷層圖,我真的都看不懂,我只想知道我媽現在怎麼樣了。
還好醫生最後跟我說手術順利,等他再回去收尾,接下來就是觀察了。14天內都是危險期,他說母親已經很幸運了。(這句話後來遇到的每個醫生也都這麼說)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腦出血裡面比較嚴重的一種,有1/3的人到院前就會死亡,1/3救起來可能成為植物人,而母親是比較幸運那的1/3。
等母親開刀結束已經是11點了,手術時間大約是7.5小時左右,她直接被推進加護病房。因為疫情的關係,加護病房一天只有半小時可以探病,一次最多兩人,那時候進去的時候母親還在昏迷插著管子,看見這個畫面真的很害怕,每次見到她,都握著她的手跟她說要加油!
護理師交代了一些要帶的一些物品之後我就打了電話給父親,跟他說母親手術順利結束轉加護了,只是意識還沒恢復。
傍晚送東西到醫院的時候又問了護理師母親的情形,護理師說她的意識有比早上恢復一些,肌肉的力量也慢慢在回來,聽到這些話真的獲得了一些力量。
母親在加護病房總共待了10天,她在第二天就恢復意識了。慶幸的是她四肢都還有力氣,也都認得我們,但認知上出現了一些錯亂,醫生說這些都是正常的,要恢復真的需要時間。
【2021.2.8】
母親進行了第二場手術,手術名稱是「腦室腹腔引流手術」,為了避免有水腦情形,所以要在腦室跟腹腔連接一個引流管,讓腦部的脊隨液順著管子流到腹腔讓腹腔自行吸收。醫生說這個手術相對第一個手術算是風險小一些的,不過要進行手術都會有風險,聽到這些真的很緊張,但一切都順利的完成了,真的非常感謝醫生。
【2021.2.10】
母親轉普通病房的這天剛好開始放年假,我跟父親就開始輪流早晚顧母親了。
前期真的很累很辛苦,因為母親很難自己出力,我們也沒試著讓她下床。後來狀態好一點的時候,有開始試著小距離的移動。等到後來找到看護阿姨的時候,就讓她開始練習走路,母親的復健之旅也就這樣慢慢開始了。
【2021.2.24】
從中國醫出院轉院到台中醫院做後期的住院復健。(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搜尋資料!我自己覺得這個計畫很棒!推薦給需要的人!)
台中醫院每天都會有復健的課程,因為母親還掛著鼻胃管,所以除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之外還會有語言治療。其實她在中國醫住院後期就有從嘴巴慢慢進食了,只是醫生說喝水要完全不會嗆到才可以把鼻胃管拆掉,所以要一直練習。
母親在3/11拆除鼻胃管,3/13出院了。
雖然我們沒有把PAC計畫走完,但我們都覺得現階段媽媽的狀況是可以回家的,我們就持續回診復健就好。
母親回家的這個禮拜蠻任性的(雖然一直都是這樣),但要逼她起來走路跟復健讓我們蠻心累的,不過她好好的就好了,認知也要再加油。這段過程中我們也在學習不要不耐煩(雖然有點難),因為傷到腦,很多事情沒辦法一時半刻就回到過去的樣子,要回答重複的問題無數次,這可能也是我為什麼要記錄這些的原因吧(笑)
這周(3/15)有回診去看神經外科,雖然因為主治醫生在開刀,是代理醫師看診,不過他也有跟我們說,母親容易累的原因應該是因為元氣恢復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剛開始是真的很不解他到底在累什麼,因為他明明就沒幹嘛,還一直睡覺卻很累,但開腦可能就是這樣,要多多體諒才行。
星期五(3/19)有去照電腦斷層,看看有沒有需要調整引流管的壓力,希望一切都好就好了。【後來醫生是說引流管不用調整:) 有開銀杏給母親吃】
總之現在母親就是要積極復健(一三五早上都要去醫院復健,不過三級警戒開始之後就暫停到醫院復健了)做平常生活在做的事情,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這樣應該就可以慢慢恢復健康跟元氣了!Don't worry!
我們鄰居的女兒(一個阿姨),也在幾年前得到一樣的疾病,甚至主治醫師也跟母親同一位。她也很幸運,現在已經可以正常生活甚至是開車都沒問題,所以我相信母親一定也沒問題的!
這段時間真的感謝所有體諒的家人朋友還有同事,特別要感謝小魚、姵勛、小温跟子彤。
小魚提供了很多資訊,包含後期的復健計畫要怎麼申請,後來我也按照她的資訊申請了PAC急性後期中風照護計畫,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https://ghsha.com/articles/431
而且她還特地到醫院來,還帶了一盒安素,真的是直接在心裏哭八百次,怎麼有這麼好的朋友,我應該是太幸運了。
姵勛也有來看母親,還帶了伴手禮真的是很不好意思。一直都在身邊陪伴我鼓勵我,世界溫暖又美好的妳,會是永遠的麻吉。
小温不管是陪伴還是保險諮詢都幫了好多,身邊有保險小達人真的是很安心,愛妳啦真的。
子彤剛好在母親醫療險的公司上班,讓我問了很多問題還幫忙處理好多事,下次來台中找我玩啦!認真的!Love u so much.
還要特別感謝母親本人熬過去了!以及中國醫的魏嵩泰醫師幫母親順利完成兩次手術,還有一路上照顧母親的護理師們!我知道母親讓你們很頭疼因為她都會偷拔鼻胃管跟繃帶,每次鼻胃管塞回去都痛到哭出來,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母親的手都綁著約束帶,真的很謝謝你們!
所有關心母親的家人朋友們,大家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如果身體哪邊發出警訊請不要忽視,直接去看醫生,如果可以就做個深層的檢查。母親應該可以提早發現的,因為他年初就有說她頭痛,而且比過去頻繁,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唷~

有什麼相關的問題,雖然我也不是超級懂,但可以幫上忙的歡迎提問!
真的懂不知道有誰能問的感覺,畢竟醫生也不是24小時有專線給你打去問阿!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
寫於2021.03.20
2021.07.01 整理後發布於方格子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3/6/7的傍晚,我們家的生活迎來巨變. 我的老婆44歲,腦出血(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傍晚從汐止公司搭計程車至台北馬偕急診, 當天半夜緊急做開顱手術,這一年多來我和家人奔波醫院, 開始過著陪伴她復健與長照的生活. 我們有2個小孩,姊姊7歲,弟弟4歲,所以我很想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前幾天,奶奶住院了,而進去的幾天後父親希望帶我和母親去醫院看看她。這禮拜我要期末考的關係,其實我沒什麼時間跑這一趟,今天要說的故事則從這個小誤會開始。 週日晚餐時間,父親說希望我們去看看她。具體的來說是星期幾,一會聽到週一,一會聽到週二,當時我想說自己也沒辦法去所以沒多問。母親似乎也知道我要考試,
Thumbnail
一名女性老年病患在母親節時因身體不適而急需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新冠病毒,並伴隨其他一連串的身體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她在醫院治療的經歷和遭遇。
Thumbnail
年紀大了有一個好處,見多識廣,雖然不見得智慧增長,但起碼遇事不至於不知所措。 姑姑住院了,我們一直想要去探訪她,但因為狀況並不明朗,姑姑也並不總是想要被探訪,所以我們只能和表妹一直保持連絡,等到適合的時機再去探視。 到了原訂要去探訪的前一天,表妹突然傳來訊息,說姑姑昨晚「失去意識,後來有回來。」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20240324 入住加護病房的第二個週日,因為主治醫師沒有上班,因此數值上沒有更新。而父親退燒後一直陷入沈睡,唯獨醒來時比較喘且相當躁動。 而母親的健康狀態經過兩週的療程已無大礙,僅剩些許咳嗽以及體力尚未恢復外,其餘一切良好。但也因為逐步恢復後卻盼不到父親轉往普通病房可前往探望,便開始各個擊破
Thumbnail
宜蘭縣一位59歲的黃姓婦人因就醫其他症狀而入院,卻在住院期間意外中風。她出現了反應遲鈍、嘴巴及眼睛偏右,以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幸運的是,黃姓婦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了動脈內機械取栓(EVT)手術治療,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
Thumbnail
母女共病歷程,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媽媽確診阿茲海默,女兒差不多同時也罹癌, 失智狀態裡的情緒記憶交錯混亂可想而知 必要的手術及爾後化療需承受副作用與後遺症 其震撼程度也不遑多讓 作者在這一連串病病相連到天邊的變動裡 歷經五個元宵節 所謂的大破大立,大概也不過如此
Thumbnail
那天,73歲的媽媽一腳踩空,從樓梯上滾了下去。 在那無比漫長的幾個小時裡,她喊了幾百聲試圖求救, 但已經重聽的80歲爸爸完全沒聽見,而我們家的小孩都在外縣市工作,除了我爸再也沒有人能發現她…… 從那天開始,我經歷了我人生中第一個完完全全超出預期, 卻如流星般降墜在我生活中燃起森林大火的事件……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3/6/7的傍晚,我們家的生活迎來巨變. 我的老婆44歲,腦出血(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傍晚從汐止公司搭計程車至台北馬偕急診, 當天半夜緊急做開顱手術,這一年多來我和家人奔波醫院, 開始過著陪伴她復健與長照的生活. 我們有2個小孩,姊姊7歲,弟弟4歲,所以我很想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前幾天,奶奶住院了,而進去的幾天後父親希望帶我和母親去醫院看看她。這禮拜我要期末考的關係,其實我沒什麼時間跑這一趟,今天要說的故事則從這個小誤會開始。 週日晚餐時間,父親說希望我們去看看她。具體的來說是星期幾,一會聽到週一,一會聽到週二,當時我想說自己也沒辦法去所以沒多問。母親似乎也知道我要考試,
Thumbnail
一名女性老年病患在母親節時因身體不適而急需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新冠病毒,並伴隨其他一連串的身體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她在醫院治療的經歷和遭遇。
Thumbnail
年紀大了有一個好處,見多識廣,雖然不見得智慧增長,但起碼遇事不至於不知所措。 姑姑住院了,我們一直想要去探訪她,但因為狀況並不明朗,姑姑也並不總是想要被探訪,所以我們只能和表妹一直保持連絡,等到適合的時機再去探視。 到了原訂要去探訪的前一天,表妹突然傳來訊息,說姑姑昨晚「失去意識,後來有回來。」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20240324 入住加護病房的第二個週日,因為主治醫師沒有上班,因此數值上沒有更新。而父親退燒後一直陷入沈睡,唯獨醒來時比較喘且相當躁動。 而母親的健康狀態經過兩週的療程已無大礙,僅剩些許咳嗽以及體力尚未恢復外,其餘一切良好。但也因為逐步恢復後卻盼不到父親轉往普通病房可前往探望,便開始各個擊破
Thumbnail
宜蘭縣一位59歲的黃姓婦人因就醫其他症狀而入院,卻在住院期間意外中風。她出現了反應遲鈍、嘴巴及眼睛偏右,以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幸運的是,黃姓婦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了動脈內機械取栓(EVT)手術治療,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
Thumbnail
母女共病歷程,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媽媽確診阿茲海默,女兒差不多同時也罹癌, 失智狀態裡的情緒記憶交錯混亂可想而知 必要的手術及爾後化療需承受副作用與後遺症 其震撼程度也不遑多讓 作者在這一連串病病相連到天邊的變動裡 歷經五個元宵節 所謂的大破大立,大概也不過如此
Thumbnail
那天,73歲的媽媽一腳踩空,從樓梯上滾了下去。 在那無比漫長的幾個小時裡,她喊了幾百聲試圖求救, 但已經重聽的80歲爸爸完全沒聽見,而我們家的小孩都在外縣市工作,除了我爸再也沒有人能發現她…… 從那天開始,我經歷了我人生中第一個完完全全超出預期, 卻如流星般降墜在我生活中燃起森林大火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