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時鐘 - 總經利器

2021/07/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我們常常說大環境很重要,為什麼呢?
當市場狀況特別好的時候,你只要不做太錯誤的事情基本上都會賺錢,也就是所謂「風來了豬都會飛」;而當市況不好的時候,如果你不要隨意操作也能讓你少賠一點。了解整個市場的現況,借力使力豈不美哉?
而美林時鐘就是用各種數據來幫你判斷大環境、總體經濟「現在」及「未來」會處於哪一個週期,主要又可以分為衰退、復甦、過熱、滯漲四個週期。
稍微介紹一下美林,不然一般人對他的印象應開都停留在很討厭的隔日沖外資。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創辦於1914年,曾是世界最大的證券零售商跟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於紐約,在2008年時被美國銀行併購。
美林在2004年提出的「美林投資時鐘」(The Investment Clock)理論,至今仍是全球廣為流傳、影響力巨大的投資理論之一。

美林時鐘的經濟週期四階段以及其特色

1. 收縮or衰退:

特色:經濟不好、通膨低。因為某些引爆點,引發全球市場的衰退,例如去年的covid-19。此時各國政府會積極介入,祭出降息、財政政策,希望挽救市場。
市場仍然崩跌原因
1. 市場反映的是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而此時市場處於極度恐慌
2. 雖然政府降息、叫銀行去買商業票據,但是銀行都不會理政府,因為銀行必須考慮到:萬一買了之後跌價怎麼辦?公司倒了怎麼辦?因此實際上錢是沒有流入市場的
適合購買商品:避險型商品、國債

2. 復甦:

特色:經濟慢慢好起來、通膨還沒有上去。市場情緒漸漸穩定下來,寬鬆的政策開始起作用,資金流入市場。因為過剩的生產力尚未被使用完。企業獲利大幅上升,而且央行仍保持貨幣寬鬆政策。
適合購買商品:大型績優股、高評級信用債、商品

3. 擴張or過熱:

特色:經濟持續變好、通膨逐漸往上走。這時候政府開始要升息了,但是銀行往往只注意到公司獲利表現正持續變好,持續借錢給公司,整體市場資金仍然充沛。企業產能成長趨緩,開始面臨產能的限制
適合購買商品:中小型股票、低評級信用債、商品

4. 滯漲:

特色:經濟慢慢往下走、物價仍持續往上。政府升息,公司成長也趨緩,銀行開始不借錢,信用緊縮。無適合購買商品:持有現金

可以用哪些指標做判斷呢?

首先指標又可以分為三種,
落後指標,ex. GDP;
同時指標,ex. 用電量、貨運、煤;
領先指標,ex. CPI yoy、PMI yoy、PPI yoy、進口yoy、出口yoy等等,也是我們主要使用的指標。 [ p.s. 關於每個指數的意義方在最下方的附錄來做解說 ]
在四個階段「領先指標」分別會有以下特色:
p.s. 這邊看到絕大多數的總經指標我們都強調「 yoy (年成長率) 」而非「絕對值」,因為我們要看的是每個月年成長率變動多少,而非數值的絕對性。舉例來說:假設某國在疫情發生前 PMI 指數大致皆維持在 50 左右,在發生疫情後暴跌至 40,但是在疫情發生兩個月後從 40 跳到 45,也就是說,該國這兩個月PMI yoy分別為 -20%跟 -10%。但是相比起原本 PMI 呈現持平狀態的 PMI yoy 為 0%,是不是從 -20% 跳升至 -10% 看起來更有向上成長的趨勢?

台灣現況為例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先選定一個想要觀察的國家市場,例如選擇台灣,那我會從「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或是「investing.com」收集相關資料,並用EXCEL製圖,觀察趨勢。
下圖為我前面提到的領先指標中的作圖,那時間是從2011/01到目前最新數據的趨勢圖。我們要做的就是觀察圖中「大方向」、「大趨勢」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我提到的領先指標在前些時間大致上都呈現急速上升的趨勢,明顯處於第三階段的擴張or過熱,但是在最近一些指標似乎都開始出現一些下彎了,這會是一個警訊,代表市場的成長沒有前些日子這麼快了,正在趨緩中,市場過熱的情況下,政府是否開始要有新的政策,例如升息來影響市場了。但是也不用太過緊張,美林時鐘這些領先指標是對於未來3~6個月的市場來做判讀跟預測,所以投資者要密切注意,但是不用過度慌張說一定要現在把持股全部出清。
p.s. 台灣因為今年開始才編制PPI 顧會以WPI作為替代指標

總結

美林時鐘是一個判斷「總體經濟」未來3~6個月「短週期」的工具。
在做領先指標的研究時,可以挑幾個重點市場去分析,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台灣,將每個國家的資料分別做分析,判斷該國家市場目前處於哪個位階。
在做領先指標的研究時,你要注意「趨勢以及走向」,而不是絕對數字。
台灣市場對照下應該是處於擴張及過熱的階段,要持續觀察公司的獲利情形以及政府是否開始有相關政策介入,讓市場進入到滯漲的階段。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拍手、贊助我,讓我更有動力寫出好文章!希望可以討論股市相關事情也歡迎私訊我的IG!謝謝!

附錄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全稱為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為CPI。CPI通過衡量消費者支付的一系列商品價格來評估生活成本的變化;多數央行將消費者物價指數視為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 資料來源:dailyFX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PPI從賣方的角度衡量了價格的變化情況,CPI是從買方的角度衡量價格變動。資料來源:欣傳媒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 不同於 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WPI)。PPI主要由食品、能源、資本設備及消費用品等4大項所構成,由此分成2大類型,第1種是依商品加工過程分類,將商品依原物料、中間原料(半成品)、製成品;第2種則是依大宗物資加以分類。生產層面的成本高低將可能影響未來通膨的變化,成為重要指標之一。WPI定義則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製而得的物價指數。WPI指數衡量的包括農產品、林產品、禽畜產品、水產品、礦產品、加工食品等。總括來說,PPI是生產者面對採購品的物價衡量指標,從生產者層面出發,扣除價格變動較大的食物與能源的指數。資料來源:digitimes
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Index, PMI)為一綜合性指標,係每月對受訪企業的採購經理人進行調查,並依調查結果編製成的指數。
ISM PMI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編制,而Markit PMI 則由金融信息數據提供商IHS Markit編制。前者只編制美國的PMI指數,後者在全球有不同合作對象,提供全球不同區域、國家等的PMI指數。
ISM PMI分為製造業 (Manufacturing) 指數非製造業 (Non-Manufacturing) 指數
Markit PMI分為製造業 (Manufacturing) 指數服務業 (Services) 指數
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係參考美國ISM(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編製方法,調查範圍包括製造業與非製造業。其中,製造業以新增訂單數量、生產數量、人力僱用數量、存貨,以及供應商交貨時間等5項細項擴散指數(Diffusion Index)綜合編製而成 ;非製造業組成項目則包括商業活動、新增訂單數量、人力僱用數量,以及供應商交貨時間等4項擴散指數。採購經理人指數介於0%~100%之間,若高於50%表示製造業或非製造業景氣正處於擴張期(Expansion),若低於50%表示處於緊縮期(Contraction)。 資料來源:國發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Kai投資
Kai投資
大家好,這裡是Kai投資~ 主要操作波段交易,並秉持風險至上的原則。 操作邏輯為分析籌碼、技術、產業、鎖定標的、持有等待。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財經知識、個人的操作以及對股市的看法,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按愛心、收藏、並贊助我,讓我寫出更好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