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世界巨靈在臺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探究權力與建築的歷史案例我想以台灣結尾,臺灣作為歷代殖民者的建築實驗場,現存完整的殖民政府建築當屬日治時期與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官方建築。為找出我的設計要回應臺灣史的哪一塊?以及依附在甚麼樣的場所?我主要分析兩者兼具的建築類型,揭櫫政權以何種方式依附於各種機構中:
宣揚統治正當性的紀念性建築-神社/紀念堂
展現統治成果的容器-博物館、圖書館
其餘還有大學校園規劃、地方宗教信仰載體、官廳、車站、台北城門樣式改建......族繁不及備載,也都很能表現政治權力的型態變化,但打不完。

首先來談較好入口的神社與紀念堂:日治時期的台灣神社、民國時期的中正紀念堂。
臺灣神社前後共有兩種樣式:1901年的「神明造」與1935年改建後的「流造」。可以從中看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轉變,從殖民初期的展現母國權威與最高信仰象徵的心態,從而採用與伊勢神宮同等級的樣式;到後期考量神明造為日本國內神社唯一且最高的樣式、而流造不僅迴避了禁忌,向正前方延伸的流線屋頂符合闊葉林的地景也提供了在地氣候所需要的迴廊。這樣的樣式轉變呈現了日本殖民政府從最初的殖民母國單方向輸出統治權力,到試圖回應臺灣地景與氣候的意圖。

臺灣神社意象圖

臺灣神社意象圖

而從臺灣神社的意象圖可以看出:從明治橋一路往劍潭山上的神社呈現出既深又向上的軸線,這樣的配置能激發參拜民眾的崇敬心理,而圓山公園之於臺北城的意義、與執政者如何利用這塊地來塑造統治正當性,在「他者與臺灣」第三章有精彩的敘述。

接著我們來看1980年落成的中正紀念堂,其實從外觀不難看出業主與建築師將中華民族的正統性訴諸北方宮殿語彙:攢尖頂、歇山頂、琉璃瓦、大牌樓等......反正一整套自圓其說的語彙有興趣可以去查。這樣的現象在黃蘭翔教授的書中稱作「明清宮殿復興樣式」、夏鑄九教授稱為「宮殿式復古措辭」、傅朝卿教授稱為「復古步趨」。仔細看1950到1980興建的假中國建築特徵有別於台灣民間的紅磚、飛簷起翹等閩南式語彙......這樣做的一部份是為了宣揚繼承「中華民族道統」的唯一中國的代表性與統治正當性;另一部分則是基於當時大陸地區(這段的中國、大陸請放在六零年代來解讀)的「文化大革命」,於是國民政府也推出相應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來抗衡。從中正紀念堂方案的選擇也可以看出官方建築的樣式其實並不完全是由一人獨裁的結果,更多的是整個掌權集團的偏好,關於競圖的八卦我就不詳述了,不過目前這個真的是敷地做得最爛的方案。已經來了三十幾年還這麼不接地氣!我好想翻案啊!!!

嗯,任一個都比上面那個好太多

嗯,任一個都比上面那個好太多

第二種建築類型是博物館、圖書館,在分析這個類型時我看到一個有趣但悲慘的案例:建功神社與台北中央圖書館。
1928年落成的建功神社位於今日台北植物園內,主要紀念殖民臺灣有功的國民(日本為主、臺灣地區為輔)。值得列入考察之處在於,設計者-井手薰在此作品中納入了明治維新以來的西洋古典樣式與日本神社必備的語彙、同時吸取臺灣亞熱帶氣候不適於全木構(因為白蟻蛀蝕,在金門也面臨同樣問題)的構造方式,而採用鋼筋混凝土的構造。完全拋棄日式神社的傳統樣式,即便在當時日本本土也是絕無僅有的做法。不過我還是認為雖然拋棄了木構、也不執著於用混凝土呈現木構的樣式,卻採用了石構的樣式,也是一種企圖用古典樣式來說話的做法。
然而這樣創新的神社設計,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接管後將此建築沿用為台北中央圖書館後,為了當時的政治正確而將門面改為歇山頂、且將原本前文藝復興樣式的圓頂改為攢尖頂。

這棟建築活生生地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建築師在經過二、三十年之摸索後,面對著業主要求以建築來表現文化道統時仍然無法突破1930年代手法之無力感。(傅朝卿。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第11章)
建功神社原貌

建功神社原貌

改建後的建功神社

改建後的建功神社

在讀過大量臺灣建築的歷史案例後,我發現到歷代的統治者善於利用古典樣式來塑造政府意志,這樣的現象也的確常出現在極權與民族主義盛行的國家,例如我在上一篇提到蘇聯的情況、以及這一篇放不進來的各地州廳、市役所(礙於惰性篇幅)。

我也發現一個蠻嚴重的問題,就是臺灣建築史上對於立法空間的論述極度不足,這與歷代的政權性質有直接關係。而健康的政府意志與群眾意志必須仰賴健全的司法體系,因此我接著會分析近年來關於立法、執法空間的畢業設計,必要的話也會納入現行各國使用中的案例。
其實我一開始比較傾向做關於人權的議題,但經過這幾週的分析後,認為對於法治的探討較能解決上述的根本的問題,嗯...說不定我下次分析完又變心了。

參考書目:
傅朝卿,1993,【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
李乾朗,2008,【臺灣建築史】
王俊雄、徐明松,2008,【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黃蘭翔,2018,【他者與臺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YC-avatar-img
2021/07/10
我倒覺得有個台灣獨有的建築類型也挺適合你參考看看:「文化中心」 (柏崴,你要鹹的還是甜的?
Wei-avatar-img
2021/07/09
推薦《空間就是權力》(畢恆達,2001)這本,對於權力與空間的關係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認知。既然想要談法治,就讓我很好奇最後到底會做甚麼了(昀揚,還有沒有爆米花阿
AgNO3-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09
我知道這本,有列入閱讀清單了。乾蝦~ 我也很不確定最後會長成甚麼,爆米花算我一份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去過桃園神社嗎?這兩天桃園神社起了爭議,網路上也掀起了各式討論。到底現在的桃園神社應該作為神社園區發展觀光,還是重視忠烈祠的原樣呢?趕緊透過我的觀點來與大家分析吧。 # 桃園神社簡介 參考自日本學者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一書對於台灣神社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去過桃園神社嗎?這兩天桃園神社起了爭議,網路上也掀起了各式討論。到底現在的桃園神社應該作為神社園區發展觀光,還是重視忠烈祠的原樣呢?趕緊透過我的觀點來與大家分析吧。 # 桃園神社簡介 參考自日本學者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一書對於台灣神社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1985年神社存廢爭論事件中,到最後李重耀建築師一直都沒有死心,提出保留神社之餘還要另建忠烈祠,將神社與忠烈祠分開比較不會有衝突,只可惜當時的縣府只選擇了修復,然後忠烈祠繼續留在神社理,也許來到了今時今地,社會大眾們又再一次的關注這個議題,我們還是有機會再一次的跟政府提出神社是神社、忠烈祠是忠烈祠
Thumbnail
1985年神社存廢爭論事件中,到最後李重耀建築師一直都沒有死心,提出保留神社之餘還要另建忠烈祠,將神社與忠烈祠分開比較不會有衝突,只可惜當時的縣府只選擇了修復,然後忠烈祠繼續留在神社理,也許來到了今時今地,社會大眾們又再一次的關注這個議題,我們還是有機會再一次的跟政府提出神社是神社、忠烈祠是忠烈祠
Thumbnail
在神社重新修復時聯繫上神社建築師春田直信的家人,包含兒子春田直明與目前擔任春田建築株式會社社長的孫子春田直人,孫子直人每次來到台灣出差都會特別來看祖父設計的作品,上一次來訪父子也捐贈資金給予桃園神社作為修繕之用,同時也捐贈一筆資金給予桃園大火殉職的消防員家屬,建立了台日友好的長久情誼
Thumbnail
在神社重新修復時聯繫上神社建築師春田直信的家人,包含兒子春田直明與目前擔任春田建築株式會社社長的孫子春田直人,孫子直人每次來到台灣出差都會特別來看祖父設計的作品,上一次來訪父子也捐贈資金給予桃園神社作為修繕之用,同時也捐贈一筆資金給予桃園大火殉職的消防員家屬,建立了台日友好的長久情誼
Thumbnail
中華文化是『成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一枚核心,也是從黨國時期就刻意推行的政治意識形態。台灣的宗教信仰和廟寺,又尤其容易被汙染。本篇要介紹的台獨文化為彰化南瑤宮,其硬體建設都非常地不中華,而是因應台灣歷史時代的混血面孔;而所謂媽祖早在台灣落地生根,找到了與這座島嶼契合的嶄新意義。
Thumbnail
中華文化是『成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一枚核心,也是從黨國時期就刻意推行的政治意識形態。台灣的宗教信仰和廟寺,又尤其容易被汙染。本篇要介紹的台獨文化為彰化南瑤宮,其硬體建設都非常地不中華,而是因應台灣歷史時代的混血面孔;而所謂媽祖早在台灣落地生根,找到了與這座島嶼契合的嶄新意義。
Thumbnail
參觀過花蓮新城天主堂的遊客,會發現教堂門口有日式神社常見的鳥居牌樓,這不是天主教會為吸引喜愛日本文化的民眾而設立,那你猜猜看是什麼原因,讓鳥居成了天主教堂的地標建築?
Thumbnail
參觀過花蓮新城天主堂的遊客,會發現教堂門口有日式神社常見的鳥居牌樓,這不是天主教會為吸引喜愛日本文化的民眾而設立,那你猜猜看是什麼原因,讓鳥居成了天主教堂的地標建築?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