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老闆與慣員工的姿態,依然不斷上演-
穿著prada的惡魔是經典電影,為什麼? 過了15年了,他提到的職場現象,還是不斷上演在各行業的每一家公司。每個人初入職場做助理的困境,那種新人與老闆的架式,都猶如穿著prada的惡魔的劇情一樣相似。
這部電影就是如此的準確,完全了解老闆與員工之間的心態磨合關係。即使不是做時尚場業的人,也一定逃不出電影裡所演到的那種雇主與員工的慣性姿態。這就是他經典的地方,因為他拿時尚產業來殺雞儆猴,來宣告其實其他行業也如同像這般,這是一貫的心態,每個行業都會這樣,並不是只有時尚。
-為夢而磨練的勵志故事-
這電影找安海瑟威演真是再適合不過,眼睛大、個性淘氣單純無害,當時年紀不過23的她,完全符合剛出社會追逐理想的年輕人年紀。加上外型甜美、又有點天然呆的形象,極其符合時尚產業的理想化白紙,第一印象漂亮、第二印象沒個性、第三印象很能吃苦。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是米蘭達,看到這種女生來面試,我一定也是會在心裡面默默覺得,好像還不錯。
安海瑟威飾演的小安,真的是太乖,被老闆摧殘之後,還會講這句:「謝謝你,讓我學到很多,」這種健康的心態,導致這電影的黑暗面,無法被放大檢視。
小安這種職場態度,我想不管到哪個行業,都會被喜歡。就是標準那種「我願意接受磨練」的正向態度,真的草莓族看到這種人都要反省了。就是要這種態度才學的到東西啊,這就是每個新人初入職場,所欠缺的工作態度阿。把很多不合理的當作磨練,還很有責任感的說「我沒有選擇」而不去離職,這種人看起來很笨,但其實這種單純的人,才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小安真的就像完善新人的指標。
她態度之所以完善,並不是在於她態度上的完美,她也與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一樣,有著一樣的心態瑕疵。面試時候拿著在學校比賽第一名的成績,來掩飾自己沒經驗的弱點。努力不被主編看見,就在背後偷偷哭泣抱怨。動不動就覺得公司不合理,覺得自己為什麼要這樣看人臉色? 應該老闆也要適時看我臉色才對啊~我可以不幹耶,我也可以開除老闆耶,跑回家跟男友抱怨。最重要的就是,一直以為自己很大,很有夢想、很多選擇,各種草莓族的心態其實在電影前段,小安是表露無遺,只是最後「越挫越勇,」所以放下這種耐不住吃苦的心態。
因為越挫越勇,我不是草莓族、還學到很多東西,受到主管尊重,還爬上產業尖端。重點是最後還感謝老闆磨練她,這不就是所謂的最佳工作態度嗎? 許多有工作經驗的人,還肯擁有像她一樣的心態,寄人籬下要低頭、要沒個性、要被折磨、還要越挫越勇,最後還要感恩磨練你的人。我想不管是誰? 只要隨時肯保持這種心態,到哪裡都會有人喜歡吧?
讓我更驚訝的是,她也不笨,因為她最後離職了。知道要保護自己,可是那感恩的心態,還真是現在新人很難做到的。但是也因為這樣,那個離職動作,也間接帶入一種,夢想這件事? 究竟是要看外還是看內呢?
外在,在伸展台主編旁做助理,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夢想工作? 為何要離職? 如果看內在? 為何還不馬上離職呢? 在糾結什麼? 就像小安最後講的「我選擇放手不是因為輸了,是因為懂了,」那你懂之前的那個不放手又是什麼?
-高成就的誘惑-
磨練! 磨練! 再磨練! 年輕人就是要磨練,不要喊苦不要喊怕,趁年輕多做一點,多嘗試一點,如果是這種心態,小安是完美符合這工作態度,職場最佳新人楷模。但是她卻離職,可見她對於外在事業那「看起來的成功,」抱持不認同態度,這樣看起來,完美員工艾蜜莉布朗還比較符合。但艾蜜莉布朗的存在,是諷刺的,梅姨演的米蘭達,更是大諷刺。
諷刺什麼? 走在伸展台的最高地位、最高主編,穿著打扮通通都是潮流尖端,到巴黎時尚週展,成為那傲視群雄的時尚中樑砥柱。這種事業的成就,誰不想要? 哪個年輕人沒有妄想過那一秒,在某個行業的領域有極大的成就?
但能想像,這光鮮亮麗的成就要付出多少努力嗎? 要吃多少苦呢? 就像史丹利圖奇說的「等到你私生活全毀了記得告訴我,這表示你要升官了,」連重感冒也必須要上班,而且還要像艾蜜莉布朗一樣不斷說服自己「我熱愛這份工作,」還要像小安一樣隨時on call上班,跟家人吃飯一個被call,就要上班了,而且工作還要被萬般刁難。但更可憐的是女魔頭米蘭達,根本就是24小時不斷工作,連颶風來襲,也要搭飛機去工作。
什麼竭盡所能去努力什麼什麼的,那還是在狀況外,等到真正在努力吃苦時候,那不叫努力? 那叫做應該的。要做到~而不是努力做到,要把工作看得比安全重要,而不是動不動就想家人,而且永遠都要保持這樣。什麼努力什麼的由不得你,那叫最基本,那是應該的,不要講得那麼勵志,荒廢生活的去努力工作是最為基本。這樣荒廢還只是最應該要做到,除了荒廢外,還要做到很多外在標準,才能站在那位置。
為了那個位置,必須犧牲一切,除了工作之後什麼都要荒廢。如果這樣能讓你獲得社會很高的地位,讓你跟同學聚餐時候很有面子,每天還能穿很貴的衣服出去顯耀地位,這種出人頭地,每個人小時候都夢想的社會地位? 只要肯犧牲一切,去24小時工作,不停增強自己能力,站在某行業頂端人人都有機會,這樣你願意嗎? 就像愛迪生一樣廢寢忘食的發明,就有機會成為該領域的強者? 要嘛?
社會現實面永遠就是,你強不強? 錢多少? 人脈多少? 經歷多少? 能力多少? 這就是成就大那光鮮亮麗一面的背後代價。為了這個廢寢忘食,不要抱怨~這叫為成就而磨練、努力。不是嗎? 好像也蠻有道理。
為什麼小安會有種不想馬上離職的衝動,擁有了她同年紀的同學,所得不到的光鮮亮麗成就。是百萬個女孩都夢想想得到的工作,能到巴黎時裝週工作,這麼有面子,雖然荒廢,但過得充實,雖然不是夢想中的工作,但卻是做到百萬人都夢想的工作,誰不會被誘惑呢? 那當時還是白紙想做記者的單純夢? 是否會被沾染?
自己原本夢想的工作,說不定還沒有比現在做的工作還要有面子。記者能比的上伸展台主編身邊的助理嗎? 這時候還會想要做記者嗎? 如果夢想的心態,就只是為了出人頭地、有高大成就、有那光鮮亮麗的外在地位,那還要侷限是要做什麼職位嗎?
所以就以為,這就是我的夢想了。
-圓夢後的破碎面-
這電影很有趣的去,它把成就跟夢想跟隔開區分。每個人的夢想如果都是事業上的高成就,那看這部片絕對就是不認同。而且它的不認同的方式,還是勵志風格。一個新人,從做不到自己喜歡工作到願意去喜歡、到越挫越勇、到什麼苦都肯吃、到最後站上時尚尖端,原本的哀怨通通還都忘了去在意,雖然沒辦法在自己理想的工作中,也就是記者的領域上有成就,但卻反而在時尚產業的編輯助理上有風光的成就。這很勵志?
但為何電影把這種成就演得很不堪入目? 抱有這成就的人沒人開心? 沒人喜悅? 雖然很有面子,但每天都要強裝笑臉的去演戲,不能有私生活? 不能出錯? 這不是高成就的代價,而是無限的受苦。不只要努力,還要付出代價? 但付出代價還不夠,還要無限受罪,如果付出代價就好,那有等價回報也不錯,但如果是永遠的付出代價,卻回報不到什麼,那就是受罪阿~~能交換到的就是那空泛的面子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努力? 磨練? 最後圓的夢是只剩面子而已? 那這叫圓夢嗎?這樣叫回報嗎?
我想這就是標準的圓夢也沒用的諷刺電影。就像我上一篇講到的心之谷,那月島雯拼命寫小說,雖然寫出不專業、不完整、也沒完美的小說,但至少當下是真誠的付出。所以那老爺爺才拿綠柱石來比喻,雖然沒有完整沒有完美,但至少是取自於內心的直率,那真誠,就像綠柱石。而如果綠柱石拿去磨過,那反而變醜,不光澤。所以老爺爺才會拿綠柱石去比喻小雯與聖司是綠柱石,因為還沒受磨練,還沒被消磨。
而這穿著prada的惡魔的小安,就猶如像是被磨到一點光澤都沒有了的綠柱石,空有一番專業跟能力,看似很勵志的職場新人奮鬥成功的故事,但反而這勵志假象的背後,卻不知道那對夢想的真誠在哪裡? 只剩完整完美光鮮亮麗,卻沒有原初真誠的動力。所幸最後意識到這樣不行,所以果斷離職。
這就是很好對比,發夢當下最美,就像那綠柱石一樣,很感動。但圓夢了呢? 就像穿著prada的惡魔,發現原來一切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樣,也只是這樣而已就算了,為了維持那成就地位,還要無限受罪,無代價等換的受罪。那圓夢當下不過也只是比做夢當下,還要更難看而已。不是嗎?發自內在的發夢、跟只剩外在的圓夢。
如果說這就是磨練?這就是努力?這就是成功?這就是圓夢?如果做到的目標,就是這樣的話?不如繼續做夢吧? 還要天真的相信,圓夢當下還能保持初心那種真誠的一致嗎? 太難了,除非那光鮮亮麗的背後跟你自己預想的一樣? 但天底下有這種事情嗎? 世界會照你的期待去走?
別開玩笑了,這電影雖然看起來勵志,但一點也不勵志,如果小安最後沒有轉念,這電影就是徹底黑暗的夢想電影。所幸最後不是,所以夢想始終,還是不能只看表象而已,有沒有活出自己願意的人生,是在內在的。
外表那些高成就的表面,有錢有地位有外表有人脈,把這當夢想,那注定空泛。夢想是傾聽內心的心聲,不是看向外在的漂亮,如果把外在漂亮當夢想,也是會成功的,就是第二個穿著prada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