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關係、主要伴侶?

2021/07/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開放式關係裡面,有些人會區分出「主要伴侶」,跟其他伴侶。
主要伴侶的概念通常近似於男女朋友、夫妻配偶,有人認為是最愛的(但這在愛多人的多重關係裡面會有點疑義,到底愛有無階層差異?),通常事關共同的人生規劃,例如一起買房同住、生養子女、創業等等,或至少是在自己的生涯規劃有變動時,會一起考慮跟討論的人。
也有滿多人的開放式關係可能是先在一段封閉式一對一關係裡,然後才進入開放,那既有的伴侶通常會被界定為主要關係,長期下去有沒有可能變動?當然有分手的可能。
要不要界定彼此這段關係是主要關係,其實還是看當事人覺得有沒有需要。
但要不要對外稱呼某個人是自己的主要伴侶,往往考慮的是對外社會溝通的意願,怎樣比較好解釋就怎麼說,或是想花費時間心力跟對方細細說明。
前面解釋一大堆,是因為我跟孩子的生父在約會之初,就有討論過彼此對關係分類及界定的想法,我從早年還會追求主要關係、次要關係的分類,到近年認為都是伴侶,每段都有它的位置跟運作方式,不想要特別分什麼主次要,但我的伴侶們想法又不太一樣,有人需要明確的主次要跟相對應的權利義務(但其實彼此在情感需求方面,多年來都對應不上,屢屢不滿也無法克服),有人則不是用主次要來定義(但找到相處之道)。孩子的生父則自認為是彗星伴侶,他的主要伴侶是自己,不認為也不打算跟其他伴侶界定為主要伴侶。
希望大家可以看出,我們交集的部分,就是我們是伴侶,但不會用到主要伴侶這個分類。
就在我們比較確定成為伴侶之後,相處跟互動一直都很好,聊得來、相處愉快,對許多事情的想法算是接近,又能夠讀到對方比較不被外人了解或看到的部份,例如彼此對親密感的需求、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我印象很深的是,原來我需要的約會相處頻率跟時間,在他眼裡看來一點都不多,讓他舒服自在、沒有負擔的跟我相處,還有足夠自由時間,而我也獲得前所未有的陪伴跟滿足感,被認真對待的感覺,但也不會太黏。
感情進展很快,從討論生小孩、告知其他伴侶們,到真的懷孕也很快,所有人(包括我們)都很驚訝,快到其他伴侶來不及建立我曾跟他問過準備懷孕的印象。但我跟孩子的生父即使登記結婚,正在準備一起生養小孩,最近他也住在我家,生活上時時刻刻都在一起,我們依舊不會稱呼彼此是主要伴侶,這不影響生活的緊密、也不影響更深入瞭解彼此,更不影響感情。
我們是伴侶也是生活夥伴,婚姻對我們的意義是在這個夥伴部分,近期會如此緊密,其實跟近期局勢脫不了關係,原本的計畫依舊是各自住在自己家,每週一起住幾天而已,但因為三級防疫,他在家工作,索性暫時住在我家,同時能照顧我,也剛好有這段時間,能夠熟悉生活的面向。這也只是目前的情況,接下來會不會出現其他生活模式呢?當然還有可能,這都在我們討論的範圍當中。
我相信,對其他人來說,從外觀看來,可能不太能理解我們為什麼不會是主要伴侶,但有意思的反而是,為什麼我們這麼需要「主要伴侶、主要關係」這個名稱呢?
需要或不需要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喔!但若能瞭解自己的需要何來,就足夠了,也許也會跟我一樣,從很需要到不怎麼需要,從那個「名份」帶來的一些對關係的安全感,轉成主要是對外溝通說明的詞彙。

註:開放式/多重關係:探索及實踐坦誠的非一對一關係,在關係中所有成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與成員以外的對象建立關係 及/或 進行情慾互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崔妮
崔妮
台灣第一位完成開放式/多重關係碩論研究的社群工作者,對體制外教育/實驗教育也有深入的參與,喜歡實踐的累積勝於學術的鑽研,目前剛成為一位母親。 #拆框工作坊創辦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