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孩子的爸剛開始約會交往沒多久,就聊到了懷孕生小孩的話題,一方面我剛認識他的時候,就知道他很想要小孩,後來,忘了是不是在某次開會場合,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突然問起我們是否在密切來往,知道我們正在交往,朋友非常驚訝,小聊了一些當初認識的他。
朋友表示難以想像我們會有交集、甚至成為伴侶,或許因為,孩子的爸跟那位朋友認識在七八年以前社區工作的場域,後來比較少來往,但我跟那位朋友則是最近五六年因為教育工作較常互動,想像起來,好像兩條平行線啊,但不管怎樣,我們是在開放關係社群裡碰到的嘛。
不管怎樣,那時候剛開始交往,每次約會都有很多對這個人的新發現,從一開始沒什麼特別感覺,越聊越覺得有趣跟神奇,越相處越覺得這個人跟我對到的層面好多,原來他不如之前看到的那個樣子。
在散步的時候談很多事情,願意聽、願意互相協助整理、願意互相提點,總結到最後,我總覺得我們不是一開始就互相吸引,而是認識過後發現的契合,這跟我以往的關係發展方式很不一樣,我猜,這也是讓整個過程如此新奇有趣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兩人確實有很多共同認識的人,但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認識跟互動,也因為不同的議題或事務而認識那些人,但這些議題跟事務基本上架構出我們共同及個別關注的領域、各自追求的方向,以及共同或個別的價值觀,不只是感情方面,也包括對小孩的養育、教育。
我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跟參與非常非常的久,但我本身對生養小孩的渴望一直都不大,考量的點不管是有沒有適合的夥伴、經濟能力、有其他更有興趣在投入的事情等等等,等到年齡已然過了36、37、38歲,慢慢開始思考大概這輩子沒什麼機會了,要來規劃單身無子的中老年生活了吧,結果碰到了想要小孩、想法也相近的他。
「如果懷孕,難道你會願意跟我結婚嗎?」
當初聽到這一句,我內心有兩種震動。
一種震動是,這樣的問法感覺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另一種震動是,這個人願意跟我結婚?
如同我們那段時間以來的相處方式,開始討論著為什麼他願意跟我生小孩?我對於生小孩的態度跟狀態是什麼?如果我們確定以開放關係的型態維持下去,進入婚姻、一起生養小孩會有哪些影響?他的想像是什麼?即便我們想法接近,我們各自與家人的關係如何?互動情形如何?以及我非常關心的,畢竟對台灣家庭,結婚免不了兩個家族的連結,很難避免媳婦嫁入夫家的傳統觀念,在這方面,他家的狀態是怎樣?父母是否會有許多傳統的期待?以及,他自己怎麼看待跟應對這些傳統期待?包括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怎樣?
後來,我知道的是,他想要跟我生養小孩的評估點,確實在於我對教育、教養孩子有著堅實的同溫層、經驗跟資源,與他想要的教育理念相近,感到信任與放心;而我明白表示我對小孩可有可無的態度,如同當初兩貓來到我身邊,也不是我強求來的,因此小孩來了我會接受,沒來我也不想強求,我雖有豐厚的社會資源,也願意從事育兒勞務,但明確無法供給物質資源;而物質資源的部分,他願意負擔,也知道長輩會願意支援。而他跟長輩的關係,在這十幾年之間因著各種自我追尋、反抗、調整,逐漸劃出他自己的界線,明白區分著面對家人時的姿態,以及持續打造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懷孕後,真的要結婚嗎?
不如先問,對你跟伴侶來說,有沒有需求?可接受的可行性有多少?
考量到結婚可以獲得雙方家族的支持跟資源以幫助養育小孩,滿足多方的期待或情感上的需求(傳宗接代、兒子女兒終於結婚生子、家族的新生命誕生、獲得對方家人的認可等等)。加上,兩個家庭在傳統習俗、家族互動上存有空間與彈性,雙方又有「自己的家人長輩自己搞定」的認知,種種條件及考量下,讓我覺得跟這個人結婚是可以的。
這一切務實的討論,想要什麼、願意/不願意做什麼、能做/不能做什麼、能給/不能給什麼、可以互惠互利什麼......我記得聽在某些朋友耳裡,大概都覺得我們的關係怎麼如此現實又功利的感覺,但談戀愛跟合夥組織家庭面對跟考量的事情真的很不一樣,走到現在也才沒有幾個月,總覺得後面還有很多實際的挑戰等著我,所以,我先不要把話說太多太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