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真的要結婚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結婚項鍊
我跟孩子的爸剛開始約會交往沒多久,就聊到了懷孕生小孩的話題,一方面我剛認識他的時候,就知道他很想要小孩,後來,忘了是不是在某次開會場合,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突然問起我們是否在密切來往,知道我們正在交往,朋友非常驚訝,小聊了一些當初認識的他。
朋友表示難以想像我們會有交集、甚至成為伴侶,或許因為,孩子的爸跟那位朋友認識在七八年以前社區工作的場域,後來比較少來往,但我跟那位朋友則是最近五六年因為教育工作較常互動,想像起來,好像兩條平行線啊,但不管怎樣,我們是在開放關係社群裡碰到的嘛。
不管怎樣,那時候剛開始交往,每次約會都有很多對這個人的新發現,從一開始沒什麼特別感覺,越聊越覺得有趣跟神奇,越相處越覺得這個人跟我對到的層面好多,原來他不如之前看到的那個樣子。
在散步的時候談很多事情,願意聽、願意互相協助整理、願意互相提點,總結到最後,我總覺得我們不是一開始就互相吸引,而是認識過後發現的契合,這跟我以往的關係發展方式很不一樣,我猜,這也是讓整個過程如此新奇有趣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兩人確實有很多共同認識的人,但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認識跟互動,也因為不同的議題或事務而認識那些人,但這些議題跟事務基本上架構出我們共同及個別關注的領域、各自追求的方向,以及共同或個別的價值觀,不只是感情方面,也包括對小孩的養育、教育。
我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跟參與非常非常的久,但我本身對生養小孩的渴望一直都不大,考量的點不管是有沒有適合的夥伴、經濟能力、有其他更有興趣在投入的事情等等等,等到年齡已然過了36、37、38歲,慢慢開始思考大概這輩子沒什麼機會了,要來規劃單身無子的中老年生活了吧,結果碰到了想要小孩、想法也相近的他。
「如果懷孕,難道你會願意跟我結婚嗎?」
當初聽到這一句,我內心有兩種震動。
一種震動是,這樣的問法感覺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另一種震動是,這個人願意跟我結婚?
如同我們那段時間以來的相處方式,開始討論著為什麼他願意跟我生小孩?我對於生小孩的態度跟狀態是什麼?如果我們確定以開放關係的型態維持下去,進入婚姻、一起生養小孩會有哪些影響?他的想像是什麼?即便我們想法接近,我們各自與家人的關係如何?互動情形如何?以及我非常關心的,畢竟對台灣家庭,結婚免不了兩個家族的連結,很難避免媳婦嫁入夫家的傳統觀念,在這方面,他家的狀態是怎樣?父母是否會有許多傳統的期待?以及,他自己怎麼看待跟應對這些傳統期待?包括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怎樣?
後來,我知道的是,他想要跟我生養小孩的評估點,確實在於我對教育、教養孩子有著堅實的同溫層、經驗跟資源,與他想要的教育理念相近,感到信任與放心;而我明白表示我對小孩可有可無的態度,如同當初兩貓來到我身邊,也不是我強求來的,因此小孩來了我會接受,沒來我也不想強求,我雖有豐厚的社會資源,也願意從事育兒勞務,但明確無法供給物質資源;而物質資源的部分,他願意負擔,也知道長輩會願意支援。而他跟長輩的關係,在這十幾年之間因著各種自我追尋、反抗、調整,逐漸劃出他自己的界線,明白區分著面對家人時的姿態,以及持續打造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懷孕後,真的要結婚嗎?
不如先問,對你跟伴侶來說,有沒有需求?可接受的可行性有多少?
考量到結婚可以獲得雙方家族的支持跟資源以幫助養育小孩,滿足多方的期待或情感上的需求(傳宗接代、兒子女兒終於結婚生子、家族的新生命誕生、獲得對方家人的認可等等)。加上,兩個家庭在傳統習俗、家族互動上存有空間與彈性,雙方又有「自己的家人長輩自己搞定」的認知,種種條件及考量下,讓我覺得跟這個人結婚是可以的。
這一切務實的討論,想要什麼、願意/不願意做什麼、能做/不能做什麼、能給/不能給什麼、可以互惠互利什麼......我記得聽在某些朋友耳裡,大概都覺得我們的關係怎麼如此現實又功利的感覺,但談戀愛跟合夥組織家庭面對跟考量的事情真的很不一樣,走到現在也才沒有幾個月,總覺得後面還有很多實際的挑戰等著我,所以,我先不要把話說太多太滿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崔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篇回顧我怎樣從抗拒運動到喜歡上運動的歷程,很長,很個人,僅供參考,謝謝教練建議我寫篇記錄啊。
網路上有人詢問,自己實踐開放式關係三四年,但最近的交往對象只接受一對一關係,自己很想與他走很長、很遠,但有一點沒信心,該怎麼辦?
波栗台灣年會是台灣開放式/多重關係社群一年一度的大活動,每年設計不同主題與內容,透過一年一會,關注社群與議題的發展~
本篇想討論的是,如果有人一直用「同樣的方式」,但真的沒有接收過/意識到自己言行越界的時候,問題有可能出在哪邊? 在這邊僅討論網路交友時的互動,也就是透過網路認識,在見面之前只有透過網路訊息談話的情境......
這是一篇回顧我怎樣從抗拒運動到喜歡上運動的歷程,很長,很個人,僅供參考,謝謝教練建議我寫篇記錄啊。
網路上有人詢問,自己實踐開放式關係三四年,但最近的交往對象只接受一對一關係,自己很想與他走很長、很遠,但有一點沒信心,該怎麼辦?
波栗台灣年會是台灣開放式/多重關係社群一年一度的大活動,每年設計不同主題與內容,透過一年一會,關注社群與議題的發展~
本篇想討論的是,如果有人一直用「同樣的方式」,但真的沒有接收過/意識到自己言行越界的時候,問題有可能出在哪邊? 在這邊僅討論網路交友時的互動,也就是透過網路認識,在見面之前只有透過網路訊息談話的情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結婚後是否要生小孩,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小孩出生後的照顧、另一伴的家事分擔、性生活的改變,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在結婚或交往後,應該仔細觀察這些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我和我老公是不生小孩派的,主要是我沒有想要生小孩,擔心得太多了,擔心自己教不好,擔心自己養不好,擔心以後會是小孩的負擔等等的問題,而我老公也很尊重我的決定,他覺得如果他有小孩肯定會為小孩操心一輩子。我問老公說:「你確定不生小孩真的不會後悔嗎?」
說起婚姻,你覺得... 先結婚再規畫生(育)兒 v.s. 等懷孕再確定結婚 ? 後者又可分為 有規劃性的懷孕 or 驚喜包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最近身邊幾個好朋友都不約而同的要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裡,照理說,基於朋友的我應該是要給予祝福,但跟朋友們聊過『結婚』這個話題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要不要結婚?到底是出自於自己內心所想要做的,還是要滿足及成全家人朋友們的期待所做的決定。 現在離婚率高居不下,有一部份原因應該也是來自這些父母及親朋好友
Thumbnail
今天友人跟我討論到二婚的話題,以及二婚後要不要生小孩,我覺得我可以好好的整理一下思緒… 經歷了一段婚姻,生了2個小孩,這段婚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婚姻,青春歲月已經耗費了好幾年,好不容易從墳墓爬出來,如果真的有緣分遇到人生對的人,還有勇氣再結婚嗎? 兩個相愛的人,真的需要一張結婚證書來鞏固嗎? 有
當我廿七八歲,該是適婚年齡時,社會上突然流行一個觀念:找個你愛的做朋友、找個愛你的結婚。頓時間我在愛與被愛的角色中被嚇到了,所以願意嫁我的,可能心裡根本沒有我?總覺得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有後續,果然,十年後,又有升級版了,找個妳愛的做朋友、生孩子;找個愛妳的結婚,幫妳養孩子! 結婚很多年以後,才發覺愛
三十年前吧?朋友剛好三十歲。帶著一個銷售團隊,在業界也小有名氣。有天跑來找我,說他要結婚了。對象廿八歲,有個五歲的小孩。該如何對待小孩,我不覺得是個問題,但是我告訴朋友,一定要弄清楚對方是因為什麼原因離婚的!然後確保自己沒有類似的問題,否則對小孩而言,又是再一次的折磨。畢竟不是組排球隊,小孩不需要那
Thumbnail
結婚後是否要生小孩,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小孩出生後的照顧、另一伴的家事分擔、性生活的改變,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在結婚或交往後,應該仔細觀察這些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我和我老公是不生小孩派的,主要是我沒有想要生小孩,擔心得太多了,擔心自己教不好,擔心自己養不好,擔心以後會是小孩的負擔等等的問題,而我老公也很尊重我的決定,他覺得如果他有小孩肯定會為小孩操心一輩子。我問老公說:「你確定不生小孩真的不會後悔嗎?」
說起婚姻,你覺得... 先結婚再規畫生(育)兒 v.s. 等懷孕再確定結婚 ? 後者又可分為 有規劃性的懷孕 or 驚喜包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最近身邊幾個好朋友都不約而同的要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裡,照理說,基於朋友的我應該是要給予祝福,但跟朋友們聊過『結婚』這個話題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要不要結婚?到底是出自於自己內心所想要做的,還是要滿足及成全家人朋友們的期待所做的決定。 現在離婚率高居不下,有一部份原因應該也是來自這些父母及親朋好友
Thumbnail
今天友人跟我討論到二婚的話題,以及二婚後要不要生小孩,我覺得我可以好好的整理一下思緒… 經歷了一段婚姻,生了2個小孩,這段婚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婚姻,青春歲月已經耗費了好幾年,好不容易從墳墓爬出來,如果真的有緣分遇到人生對的人,還有勇氣再結婚嗎? 兩個相愛的人,真的需要一張結婚證書來鞏固嗎? 有
當我廿七八歲,該是適婚年齡時,社會上突然流行一個觀念:找個你愛的做朋友、找個愛你的結婚。頓時間我在愛與被愛的角色中被嚇到了,所以願意嫁我的,可能心裡根本沒有我?總覺得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有後續,果然,十年後,又有升級版了,找個妳愛的做朋友、生孩子;找個愛妳的結婚,幫妳養孩子! 結婚很多年以後,才發覺愛
三十年前吧?朋友剛好三十歲。帶著一個銷售團隊,在業界也小有名氣。有天跑來找我,說他要結婚了。對象廿八歲,有個五歲的小孩。該如何對待小孩,我不覺得是個問題,但是我告訴朋友,一定要弄清楚對方是因為什麼原因離婚的!然後確保自己沒有類似的問題,否則對小孩而言,又是再一次的折磨。畢竟不是組排球隊,小孩不需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