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教堂的犧牲打,能否拯救人設崩塌的加拿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權爭議,勝過自己內部的族群議題。自2019年起,加拿大便屢以道德高地自許,頻在國際上狙擊新疆議題,甚至在2021年1月以「強迫勞動」為由,會同英國對新疆產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彷佛替虛構的「維吾爾種族滅絕」發聲,便是其唯一的立國使命般。

而也正因在新疆議題上衝刺地過於猛烈,面對「原住民寄宿學校事件」,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手足無措,看上去更像某種力竭後的道德不舉。6月4日,眼見加國社會輿論洶湧未止,特魯道遂「強拉」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一同作戰,表示自己身為天主教徒,對羅馬天主教教會未有正式道歉和作出彌補深感失望,呼籲教會承擔責任。

但這般舉措顯然無濟於事。6月22日,中國與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激烈交鋒,前者要求撤查加拿大對原住民犯下的種族滅絕罪,後者則以新疆議題相回擊。倘若在過往,新疆議題或可充作道德防護罩,為政府擋去些許炮火;但伴隨6月24日、30日,又有兩處原住民族寄宿學校發現近千具無名屍,民眾的怒火終於蓋過了政客的伎倆。

怒火焚城的國慶節

2021年7月1日是中共百年黨慶,亦是大洋彼端的加拿大國慶,意即所謂「加拿大日」(Canada Day)。依照慣例,加國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莊前,會有盛大的慶典集會、文藝演出和焰火晚會,全國各城也將舉辦花車遊行。但在今年的「原住民寄宿學校事件」籠罩下,「舉國同歡」舊景難現,倒是#CancelCanadaDay等標籤在網上大行其道,不少地方政府與原住民社羣亦提前宣佈抵制「加拿大日」,取消相關慶祝活動。

7月1日當天,一群橘衣民眾推倒了溫尼伯省(Winnipeg)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雕像,後者是當今的加拿大國家元首,前者則於1837年至1901年間統治加拿大。無獨有偶,他省亦有維多利亞女王、庫克船長(James Cook)雕像被推倒的事件傳出。憤怒群眾在案發現場留下了「我們曾經是孩子,帶他們回家」等標語,要求政府直面「原住民寄宿學校事件」的歷史傷痕。而杜魯道雖於此前甩鍋梵諦岡失敗,卻成功提醒了民眾,教會同樣在「白化」政策中手染鮮血。故自6月21日起,加拿大各地紛紛傳出天主教堂被焚事件,更有難以計數的教堂遭到毀損與塗鴉。然而群眾的怒意並未止步天主教,7月1日國慶當天,亦有聖公會教堂遭人縱火焚燬。

失控的局面、恥辱的國慶,迫使杜魯道親上火線,於7月2日的記者會上譴責各地針對教堂的破壞和縱火潮,稱此舉並非解決創傷的辦法,卻招致了更多批評,不少民眾指其缺乏作為,「多數時候只是在道歉」,更有人指其「譴責破壞教堂的時間比譴責對原住民種族滅絕的時間還多」,事件顯然仍將持續延燒。

西方人設如何潰而不崩

平心而論,回顧美國在2020年爆發的種族示威活動(Black Lives Matter, 簡稱BLM),彼時推倒雕像、清洗文化作品的力道更為強烈,街頭騷亂更是逼近失控邊緣,各界似乎期待一個煥然新生的美國,可惜事發至今,美國的種族階級結構依然森嚴,針對非裔底層的警暴仍會不時發生,正如1921年的美國塔爾薩(Tulsa)種族大屠殺距今已有100年,卻依舊有許多美國學生對其一無所知。

由此觀之,那些被推倒的雕像雖在物質上毀壞,卻彷佛只是替西方的「高人一等」渡了場劫,待至風頭過後,工匠再度鑄鎔金屬、肖化其身,一切便船過水無痕,成為媒體與史書上的一時喧囂,街頭騷亂由此飄向虛空,體制的壓迫與剝削則持續運轉,種族主義仍會吸食底層的哭喊與血肉。

眼下加拿大貌似壯觀的全國大反省,若無後續的制度讓步與深化改革,恐也將步美國後塵,在一陣敲鑼打鼓的「人權花車遊行」後,重回過往日常:社會集體漠視原住民在底層的苦苦掙扎,並對酗酒、失業、遭受性暴力等苦難冷眼旁觀。

而從美國到加拿大,西方之所以屢在人權議題上渡劫成功,關鍵仍是霸權話語的潰而不崩。綜觀世界格局,跨國媒體與學術精英皆在歐美雲集,西方由此手握形塑議程的權柄,得以在狙擊他國時,暗中為己黃袍加身,杜魯道便是典型案例:以揭發「新疆種族滅絕」為己任,好遮掩加拿大極為不堪的醜陋過往;掩蓋無效後,便以譴責暴力與破壞公物來模糊焦點,同時加碼攻擊新疆,以轉移內部情緒,更暗自傳遞「至少西方允許反省」的訊息。

而這般營銷手法不僅用以安撫內部民眾,也被用來洗腦非西方世界的人民,台灣便相當服膺此般話術。2020年11月,澳軍在阿富汗屠殺平民的醜聞曝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推特(Twitter)轉發了畫師烏合麒麟的諷刺CG圖,引發了中澳的外交紛爭,台灣平日裡雖高喊反對侵略與霸權,卻在此事上堅定地站到了澳洲一方,不少網友甚至為後者辯護「澳方已經在調查了」、「在中國連調查都不可能」等,彷佛這些軍人不過是打了場遊戲。

而在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事件」上,台灣依舊選擇性迴避,如此罪行分明罪證確鑿,卻激不起輿論場的半點水花,倒是虛構的「新疆種族滅絕」話題,總是熱度高漲,只要西方做點動作、放些風聲,便能講上一千零一夜。如此現象極其詭異,但若對照民進黨以「轉型正義」之名追殺國民黨的種種舉措,便又顯得「合情合理」、「脈絡互通」。

歸根結柢,正是台灣等觀眾的無節制買單、無底線崇洋,歐美即便萬罪加深,依舊能在人權議題上「一塵不染」。到頭來,真正拯救西方的不是倒下的雕像、被焚的教堂,而是分明不屬西方,卻幻想能靠羞辱中國、羞辱自己,投胎轉世到「文明世界」的各地觀眾們。

原文發表於2021/7/6《多維新聞》:

女王與教堂的犧牲打 能否拯救人設崩塌的加拿大|多維新聞
事件始于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遗骸,引发加国舆论哗然。一来这些孩童的生前经历,见证了加拿大强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过往,二来这些最小只有三岁的遗骸,全都是未被登记在案的死亡黑数,足见所谓"寄宿学…www.dwnews.com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0
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Thumbnail
2022/04/20
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Thumbnail
2022/04/20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Thumbnail
2022/04/20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納丹歐貝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獲得聲譽、職業發展和財務機會而偽冒原住民身分,這是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只有性格極其惡劣的人才獲選擇維繫這種謊言。
Thumbnail
納丹歐貝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獲得聲譽、職業發展和財務機會而偽冒原住民身分,這是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只有性格極其惡劣的人才獲選擇維繫這種謊言。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 馬克宏試圖緩和東歐的不滿 - 英國遣送尋求庇護者去盧安達 - 細細觀察歐洲經濟 - 美南浸信宗與性侵害 - 藝術的代表 - 其他今日短訊 - 今日真相數字:47%
Thumbnail
- 馬克宏試圖緩和東歐的不滿 - 英國遣送尋求庇護者去盧安達 - 細細觀察歐洲經濟 - 美南浸信宗與性侵害 - 藝術的代表 - 其他今日短訊 - 今日真相數字:47%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