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裸战|专论:台湾是中美的最后一场赛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曾经,中美本不是一场赛局上的对手。冷战年代,中国在两强对峙的间隙中求生,虽曾先后与美苏在朝鲜战场与珍宝岛交手,却大致维持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国家思维。
苏联崩解后,美国一度享受治世独霸的尊荣,并与中国维持了某种程度的“战略接近”:为免欧元集团袭夺美元独霸地位,美国开始默许产业大量流向中国,再以美元购入产自中国的低价商品,既腾出余裕在金融世界里驰骋,又避免了美元的通胀率失控飙升,中国经济亦由此蓬勃发展。
早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中国便默默踏入世界资本主义之林,又在与美的多年低调耕耘下,于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除却经济起飞,中国的科技与外交影响亦是与日俱增,从“一带一路”计划至华为5G技术,“历史终结论”渐被各方对“中国崛起”的评议所取代。但西方的不安亦随之而起,甚嚣尘上的除有关乎“中国崩溃”的异想,更有对“中国威胁”的笃信与忌惮。
在此氛围下,美国召唤了复古的冷战思维,联合西方各国,开始在舆论与实务领域上围剿中国,从人权到台海议题,从达赖喇嘛到“新疆集中营”,从武器禁运至芯片“卡脖子”,十八般武艺接连上场,从无半刻停歇。
然而各方交锋数年,国际局势早就今时不同往日,不仅反中联盟不如过往团结,中美的国力差距亦不断拉近,诸多美国曾经手握的反中筹码,如今已是秋扇见捐、难再使用。环顾全场态势,中美的对弈仍在持续,双方更已明了彼此会在何处出招、如何反应,唯余一处赛局动向不明,那便是积累多年的台湾问题。
以“边疆牌”为例
而细究各牌何以让位台海,“边疆系列”的殒落可谓经典。
1989年拉萨骚乱爆发,西藏议题瞬成消费中国的首选,欧美政客与媒体虽大多不了解西藏历史与社情,仍无阻其在镜头前渲染夸大离地的悲情,毕竟人权议题、少数民族加上“香格里拉”独立自决,已足够令舆论场烧出一片天马行空的怒火。
然而伴随西藏境况逐渐安定,西方渐缺炒作材料,终于在2014年起转移阵地,开始狙击结构相近、但多了伊斯兰与“集中营”元素的新疆争议,更在2020年跨界炒作内蒙古教材改革风波。
平心而论,“边疆系列”的舆论之网铺天盖地,争议根源又是中国内生的民族治理问题,西方的举措着实令中国一度疲于奔命。然而伴随欧洲难民危机、美国族群冲突迸现,西方渐失炒作中国“边疆系列”的道德底气,且面对安定现况,其手段愈发拙劣。
以2021年3月的新疆棉花事件为例,欧美显然已达不顾现实证据、“睁眼说瞎话”的境地,既让无数西方企业左右为难,更让中国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趁势将“新疆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等人的荒唐言论一并起底,西方塑造多年的权威感由此摇摇欲坠。
筹码何以不再是筹码
而从崛起到衰颓,“边疆系列”的价值透支,侧写了各式美国反中牌的归宿。
其一,中国的治理深化,抵消了炒作的可能空间,从西藏、新疆再到曾经火热的“香港牌”,但凡混乱不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便难再扩大消费,只能不断转移阵地,徒留满地弃子。
其二,美国虽用高道德标准要求中国,却难反求诸己。在其指称中国压迫少数民族时,国内的非裔人口却在警暴下频频丧生,亚裔亦屡成种族攻击受害者;在其大力谴责2019年香港反修例期间的“警察暴力”时,或许亦未料想,自己需要在2020年的种族示威活动(Black Lives Matter,BLM)、2021年国会山骚乱中,以催泪瓦斯、橡胶弹甚至实弹镇压人群;在其早年抨击中国不顾全球暖化、碳排放量过高时,应也未能设想,特朗普(Donald Trump)会在2020年退出《巴黎气候协议》。
其三,在全球高度互赖的今日,冷战式的围剿已不可行。2021年的新疆棉花争议,便起于西方企业不愿跟风对疆制裁;特朗普时期发动的科技战亦同此理,从禁制华为5G到制裁中兴通讯,美国的“卡脖子”技法看似玩得风生水起,实则注定难以长远,关键便在,英德各国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不愿全面配合美国起舞,这场制裁因此无法上升至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的等级。时间一久,待到中国技术与产能升级,美国此举或许反成某种无心插柳的催化剂。
台海的漫长梭哈
综观上述起伏,各式反中牌的曝光与失效,既有美国难以己身言行树立十字军大旗的因素,更有美国考虑环境变化,不愿于特定议题再投注更多资本之故。因此尽管“科技牌”、“新疆牌”仍在场上活动,但前者会受国际互赖体系拮抗,后者已难造成舆论之外的额外挫伤,中国更对美国话语套路熟稔于心,故两者影响尚属可防可控。
然而台湾问题与此不同。双方虽自1949年起便在此博弈,却至今未能准确预测与控制事态发展。于美国而言,台湾是牵制中国的地缘利剑,但要以何种角度划伤肌理、割断阿基利斯腱,受到了中美的军事准备差异、战略清晰与战略模糊之争等因素影响。此般结构亦解释了台湾的亲美情结:正因美国态度模糊不清,弃台的可能性从未消失,反而催生台湾“必须讨好美国”的心理焦虑。
而对中国来说,其看台湾问题的视角虽与美国不同,却更为复杂。在地缘意义上,台湾位处第一岛链,倘若美国军事基地进驻,将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在内政意义上,台湾得失与中共政权统治正当性相关,眼下即便武统未至,但反对台独的底线却是相当清晰;然由中华民族复兴的视角来看,稳住发展全盘规划,避免因美国刺激而在台海失足,亦是中共中央需要考虑的背景因素。正因上述思维盘根错杂,统一由此延滞多年。
然而尽管中美各有考虑与顾虑,在场上已无新鲜牌组可打的局面下,复杂难解的“台湾牌”,终要在中美博弈的最后回合登场。各方虽不愿轻易梭哈,但漫长的终局之战,已然启动。
原文发表于2021/5/15《多维新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月10日,蔡英文应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AoD)邀请,以“守护民主︰台湾的经验”为题,于“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 (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视频会议中发表演说。蔡英文强调,威权国家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民主价值,全球民主
5月10日,蔡英文应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AoD)邀请,以“守护民主︰台湾的经验”为题,于“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 (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视频会议中发表演说。蔡英文强调,威权国家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民主价值,全球民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