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澳大利亚玩“台海套路” ,台湾与吴钊燮当心煞不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澳关系经历2020年的动荡后,如今再次迎来低谷。
4月21日,在通过“外国关系法案”,收回州政府的部分对外关系权后,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撕毁了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协定;4月25日,澳国防部长达顿(Peter Dutton)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访问时指出,中国与台湾爆发军事冲突一事“不应该被低估”,“区域内已有基地军事化”,而澳方对此 “有高级别的准备”;5月3日,达顿再次出击,暗示澳方可能废除2015年北领地政府与中国岚桥集团签署的达尔文港99年租约。
见此境况,中国于5月6日祭出反击手段,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既是对澳大利亚近期动作的回应,亦宣告中澳关系跌破新低点。而会有如此发展,与特朗普(Donald Trump)离任后,拜登(Joe Biden)继承并强化了“印太包围网”相关。
自4月起,除了印度困于内部疫情、无暇他顾外,日本与澳大利亚皆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演出,但也各自遭遇打击:菅义伟在美日联合声明中大玩台海擦边球,但面对日本媒体叩问,终要澄清:“日本不会军事介入台海冲突”;澳大利亚虽高调重拾去年的反华路线,却招致中国的反击大棒,拜登的印太同盟路,注定不会太顺遂。
而在这阵高手过招中,不时能听到场边一角传来的震动,那便是台湾为了自我表现,而频频高调的玩火行为,近期的对澳表态更是如此。
吴钊燮对澳媒的话外之音
5月6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以头版头条刊登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专访,吴钊燮表示,中国似乎正准备向台湾发动“最后攻击”(final assault),虽然中国不会立即入侵台湾,但军事对峙确实存在。对此境况,吴钊燮强调,台湾政府需要为战争做准备,“不只是国防部在准备,而是整个台湾政府都在准备,以便应付中国可能发动的军事攻击”。
而在台澳合作相关议题上,《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记者询问,台湾高层官员是否曾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高层谈话。吴钊燮对此并未正面响应,仅提到台湾政府曾与“一些澳洲政府官员”接触,并指出台湾目前期望的,是澳大利亚对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提供实质的支持,例如加强双边经济联系,重启台澳自由贸易协议会谈、支持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等。
由吴钊燮的上述陈覆,其实已可端详出两大重点。首先,炒作中国威胁论已是台湾自我陈述的必备套路,更是博取外界支持的重要手段,其戒不掉李登辉以降的“台湾人的悲情”,每每在对外发言时流露“被迫害的悲惨”,全然忽视台湾深度依赖大陆经济的现实。
其二,吴钊燮欲拉拢澳大利亚,却又不知台湾有何筹码,值得对方全力相挺。当记者询问台澳军事合作的可能性时,吴钊燮或许嗅到一丝危险讯号,指出现阶段讨论这议题“可能有点夸大”,意图闪避被绑上战车的风险,但取而代之的理由,便只剩“分享共同理念的各个民主国家,都应该结盟并且捍卫台湾的利益”等苍白说词。
且《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并没放过炒作机会,其仍在访谈文末写道,吴钊燮的访问内容是台湾政府的表态,以响应澳洲政府近日发表“假如台海爆发战争,澳洲将会支持美国抵挡中国”的言论。到头来,台湾并未得到任何承诺,却被正在反华的澳大利亚狠狠消费一波。
台湾不该为他国玩火
回顾过往,这已非吴钊燮首次冒险挑衅,却白为他人作嫁衣裳。
2020年中印于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中国维持了极力的战略克制,吴钊燮却高调于10月接受《今日印度》(India Today)采访,表示“现在是国际社会、国际组织认真考虑如何纳入台湾的时候了”,并强调台湾在印度的投资额“高达”23亿美元,台印双方在供应链层面有“互补利益”,同时不忘“赞扬”印度政府禁用中国APP的政策。可想而知,印度其实不缺台湾的“吶喊助阵”,自也不会认真看待深化台印交流的议题。
而去年中澳关系震荡时,中国商务部于11月27日宣布,以“反倾销”为由,对澳大利亚酒品课以最高212%的关税。见此境况,吴钊燮又直呼痛惜,高调表示要支持“民主红酒”,结果却只是各政府部门草草零购几箱;而其屡屡推销的台澳自由贸易协议,亦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待至2021年大陆禁止台湾凤梨入境时,吴钊燮故技重施,呼吁世界支持“自由凤梨”,彼时便有不少台湾民众对澳方“心怀期待”,认为该是“投桃报李”的时刻了。想当然耳,最后又是台湾政府编列预算自行吸收。所谓“理念相近”的盟友,不过是台湾自我陶醉的幻想乌托邦,现实的重捶一击即碎。
在吴钊燮与台湾的外交逻辑中,其或有内宣需求,又或许相信台湾的冒险过火,能换来“自由民主同盟”的一次回眸,故而屡把外交当成“反中保险投资”,认为每一次配合演出、缴纳保费,都能储进美欧澳印的情感账户中。即便各方明显只是将台湾当成激怒中国的棋子,吴钊燮等仍是乐此不疲、投资无悔。
但外交毕竟是大国的游戏,台湾眼下自认执掌乾坤,调动了世界的关注,其实只是在次次贱卖尊严中,将手中筹码越玩越小。眼下的每一笔反中保费储值,都在加速意外的发生与到来,倘若有日台海剎车失灵,各国“卷款而逃”,台湾将如被“自由民主同盟”抛弃的凤梨般:万人赞誉,零人响应。
原文发表于2021/5/8《多维新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月3日,哈里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alifax The Forum,HFX)于推特(twitter)释出影片,宣告蔡英文获颁“麦凯恩公共服务领导奖”(John McCain Prize for Leadership in Public Service)。影片肯定其为华语圈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人
4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提名两项人事案,其一是提名徐若冰(Heidi Shyu)担任国防部研发暨工程次长,若获通过,徐将成国防部文官系统级别最高的亚裔人士;其二是提名卢沛宁(Christopher P. Lu)出任驻联合国改革与管理事务代表,等同大使身分。 此消息一出,不少台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左右分为中美国旗,旗后军舰、军机光点密布,标题则写着斗大几字:“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意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久系,摊牌时刻恐将到来。而在此前,台湾将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 平心而论,《经济学人》的预测
5月3日,哈里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alifax The Forum,HFX)于推特(twitter)释出影片,宣告蔡英文获颁“麦凯恩公共服务领导奖”(John McCain Prize for Leadership in Public Service)。影片肯定其为华语圈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人
4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提名两项人事案,其一是提名徐若冰(Heidi Shyu)担任国防部研发暨工程次长,若获通过,徐将成国防部文官系统级别最高的亚裔人士;其二是提名卢沛宁(Christopher P. Lu)出任驻联合国改革与管理事务代表,等同大使身分。 此消息一出,不少台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左右分为中美国旗,旗后军舰、军机光点密布,标题则写着斗大几字:“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意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久系,摊牌时刻恐将到来。而在此前,台湾将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 平心而论,《经济学人》的预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大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大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